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學佛法,先要忍,有忍,你才能有所受用

你學佛法,先要忍,有忍,你才能有所受用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35

摩訶目犍連:「目犍連」翻成中文,叫「萊菔根」,又叫「采菽氏」。他的名字叫「拘利陀」,這是一種樹的名字,因為他的父母向拘利樹求子生了他,所以就以這樹做名字。

目犍連尊者在佛弟子中,是「神通第一」。怎麼樣得到的神通呢?因為他注重定力。舍利弗尊者注重戒律,他就注重定力,所以常常入定;因為入定,「靜極光通達」,就得神通,這是主要的因素;要是往詳細的說,他也是修種種的法門,不過是以定力為主。

目犍連尊者所專長的就是神通,可是雖然神通第一,最後還是被人殺害了。由這個證明,我們不要光學神通,你就有什麼神通,到果報來了,還是要受的。所以我們就老老實實修行是好的,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要邪淫(僧人是不淫)、不要打妄語、不要飲酒,要以戒律為根本,這是很要緊的。

摩訶拘絺羅:「拘絺羅」叫「大膝氏」,因為他祖上的膝蓋很大的;有的又說他本人也是膝蓋很大的,所以叫「大膝氏」。他是舍利弗尊者的舅父,善能辯論。因為他很好面子,到各處去學外道的法,預備回來和他外甥辯論,殊不知和佛辯論反而輸了,也出家了。

我們不論哪一位,若有同這位尊者當時所犯的毛病,在講解經典時,能把它提出來,這是好的。好像這位拘絺羅,不錯!就是好爭第一,就是犯這個「爭」的毛病。因為爭的毛病,他是有勇無謀,有一股勇氣,而智慧還不夠。所以他遇著佛──有大智慧的人,就甘拜下風。由這一位尊者現身說法,我們就應該不爭了。哪一位尊者犯了我們這六大宗旨的哪一條,我們若認識了,對這個經典也就認識了,這是真會講經了;不過要正確,不要附會牽強,不要硬貼膏藥。

好像這位拘絺羅 (大膝氏),他以前就是歡喜爭第一。他這個爭,不是拿刀動槍的那種爭,而是用口頭上來爭;這就是一個拿刀動槍的開始,口頭上爭,爭不過了,就要拿刀動槍了。所以我們由這位尊者得知,學佛法的人不要爭第一,不要處處和人比賽。處處爭第一,就因為你不是第一,才爭第一;你要是第一,那又何必爭呢?你若不爭了,那才是第一;你爭,就爭來,那也不是第一。所以這一點,各位都要注意了!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也是梵語,譯成中文就叫「滿願」;這是他父親的名字。「彌多羅尼」,是他母親的名字,譯成中文就叫「慈女」。「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兩個人的兒子;這是以父母的名合起來做他的名字,中文就叫「滿慈子」。

這位滿慈子尊者有什麼本領呢?他是「說法第一」。「舍智、目通、說法那」。「舍智」,這是說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他的智慧最大。「目通」,目犍連尊者在諸大弟子之中,是神通第一,神通最高。「說法那」,富樓那尊者說法最妙,一樣的經典,旁人就沒有說得那麼生動,講得那麼好聽,而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一講,怎麼樣啊?喔,那真是講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哪!天上天女終日來聽他講經,就給散花,地下也生出金蓮來。他是善說諸法微細微細那個相,所以在諸大弟子之中,他是說法最為第一的。

誰若想說法第一,就念「南無富樓那尊者」。你念來念去,他把這種智慧辯才就加被你,你說法也就會令人動聽了。怎麼樣動聽法呢?你想要睡覺都睡不著覺了!好像有的人,我這一講經,他就close(閉上)眼睛,衝盹兒了;這富樓那尊者若來為你說法,你就不會睡覺了。所以富樓那尊者是說法第一,善說諸法相;他辯才無礙,說的法再沒有那麼好的了!總而言之,是比我講得好,我今天講的,絕對不如富樓那尊者說法說得好!

這位滿慈子尊者就好說,他有善巧方便,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善解諸法實相;這位,和那位爭的,又不同了!沒有爭了,也沒有貪,也沒有求,也沒有自私,也沒有自利,也沒有打妄語。這位尊者是利於旁人而說法,就是用法布施;布施,這就是利益其他的人。我們把這兩位尊者的品行和思想都認識了,這就是明白經典的道理了。所以我們講經,就要認識經典的重點在什麼地方?我們天天這麼一點一點地研究。

我們每一個,聽這麼多人上來講,單聽一個人的意思,就不是很圓滿的;聽這麼多人講,我不相信每一個人講的都一樣,我也不相信每一個人的意見都一樣。所以上來講,各有各的意見,他說得好的,我們也聽;講得不好的,我們還要聽。好不好都要聽,這一方面也鍛煉我們的「法忍」──就我們對法上要有忍。不能說這人講得好,這我就歡喜;講得不好,我就不歡喜,那你就沒有法忍了。

你學佛法,先要忍;忍,就是「忍受」。你要能忍了,才能受;受,就是有受用,你會有受用。你在聽法的時候,也不著急,也不打瞌睡,注目凝神這麼聽;誰講得好我也聽,誰講得不好我還聽,好不好我都一樣聽;這個樣子,就是練習對這個法有忍了。有忍,你才能有所受用;你若不能忍,根本就接受不了,人講好的,你也是就像耳邊風過去了,因為你沒能把它忍下去、受下來。

這忍受,就是專心致志聽,聽這個人講得合法,我把它放在我這個storage room(儲藏室)裡邊,或者放到腦里,或者放到心裡,把它好好地記錄下來。你能這樣,有這忍耐心來聽法,那是真聽法了。你在聽的時候,知道他講得好或不好,講得對或不對;可是不要盡量去分別它,知道就夠了。那麼這樣,你熏修長了,你那個寶藏裡邊,也就法寶無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在家居士夫婦間必須要和氣,必須要不吵架
凡是佛所說的經典,在經前邊都有這六種成就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