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年內再發3項區塊鏈團體標準,搶攻國際標準話語權!

中國年內再發3項區塊鏈團體標準,搶攻國際標準話語權!

隨著區塊鏈行業快速發展,行業標準的制定也成了一個迫切的議題。而在我國,相關部門也已組建全國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計劃從頂層設計還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 2019 年底完成。

回顧過去各項新技術的崛起,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與標準規範方面經常缺少「話語權」,導致產業發展受制於人。而在新興的區塊鏈領域是否也存在這一議題呢?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因為,在先進新興科技領域的競賽中,標準之爭不僅直接決定著後續專利授權費用,產品服務競爭優勢,更可能影響產業秩序、甚至是國家利益。往往標準制定最後會成為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技術實力的綜合較量。5G 標準之爭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業仍在早期階段,各界對區塊鏈標準制定莫衷一是

宏觀來說,現在區塊鏈技術仍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各界對於是否該有產業標準?標準是什麼?標準有什麼用?都仍莫衷一是。

很多人認為,現在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尚未成熟,不應該制定標準,否則可能會扼殺技術。

也有人認為,區塊鏈行業無須制定標準,因為區塊鏈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因此標準也會相對多元化,很難定於一尊。

究竟,在區塊鏈領域為什麼有必要建立制訂標準?它的作用是什麼?正如過去眾多技術領域發展過程,區塊鏈是否也將出現標準之爭?出現對標準制定的話語權之爭呢?

為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加速應用落地,中國的區塊鏈標準化工作自 2016 年就已開始著手進行,目前已發布《參考架構》、《數據格式規範》兩個團體標準。作為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CBD FORUM)背後主要推手的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扮演著最核心的關鍵角色。

DT 君專訪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深入討論中國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參與者,在研製與推動區塊鏈標準時有什麼樣的策略思考?

圖|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來源:李鳴)

未來 2、3 年區塊鏈國際標準將密集發布,估計將有 5 到 10 項

李鳴在專訪中預測,區塊鏈標準可能在 2、3 年內集中發布一波,估計將有 5 到 10 項國際標準會發布出來,而我國也將發布 3 到 5 項國家標準。他更在專訪中透露,今年我國準備將再發布三項區塊鏈團體標準,包含智能合約、隱私和存證。

但,究竟為什麼要制定區塊鏈的「標準」呢?「標準」有什麼作用?很多人說現在不應該定標準,可能會扼殺技術。但其實每個人對標準的理解並不一樣。

李鳴指出,標準是一個非常窄的一個專業、窄的門類。標準的作用,其實不僅僅是定義規則讓大家去遵守。而是什麼呢?第一,總結現有的成果。比如說在現階段,無論是早期還是中期、晚期,它勢必有一定程度的共識。而我們通過標準化的方法論來把這一定程度的共識,抽象出來,形成標準,可以引導產業的良性發展。這是標準的一個主要作用,而不是要去束縛行業。

如果產業雜亂無章的發展,可能速度慢,那麼通過標準化的手段,把裡面有共識性的東西抽象出來,形成一個標準,大家發展起來就有理有據,可以按照整個標準的引導到相對正確的方向。

「這就像小樹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剪枝,不是等到完全長大後再剪。應該要在小的時候、在每個生命周期裡面,都要把不合適的雜枝進行修剪,這樣才能讓養分能夠相對有價值地方有效輸送,這是標準的一個作用」,李鳴說。

然而,許多人可能覺得標準會對行業發展造成約束,對技術創新造成扼殺。但李鳴強調,「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在進行標準化的過程當中,還需要跟整個產業聯合來做。這也是為什麼說做標準要分成標準的研製和標準的推廣,它是兩個過程。」

李鳴說,實際上在標準化的過程中,標準發布只是一個起點,更重要的我們去如何去解讀這個標準,我們如何讓人去理解這個標準?如何讓他使用這個所謂的標準,這是整個從標準化到產業化的過程。

從整體來看目前區塊鏈標準化的進程,在國標和國際標準化領域,現在基本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區塊鏈標準被推出來。中國的國家標準現在剛剛立項,剛開始啟動。上半年發布,下半年啟動的。最快在明年年底才能發布。

不過李鳴指出,儘管在這個過程中都是空白期。但是很多的團體標準已經在推動,今年 CBD FORUM 就準備再發布三個團體標準:智能合約、隱私和存證。希望通過這種團體標準的迭代,逐漸為國標、國際標準做一個導入。

中國即將再發布智能合約、隱私和存證等三項區塊鏈團體標準

至於為什麼會優先選擇做這三項?李鳴解釋,以智能合約來說,現在是有空白的地方。包含智能合約的漏洞,智能合約的安全問題,現在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智能合約處理價值傳遞,一旦在價值傳遞的機制裡面有漏洞的話,對未來整個區塊鏈、整個技術體系的發展,都會有很大影響,可能讓人失去信心。

隱私更不用說,此前歐盟才剛發布 GDPR(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學習 GDPR 的內容。從現在來看,越來越多因為隱私而引起的矛盾,甚至是社會問題、法律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突出。包括 Facebook 事件,包括許多其它事件,都跟隱私相關。在區塊鏈領域,數據又是透明的,為了保證共識,更應該考慮什麼樣的數據應該是透明的、什麼樣的數據應該是要加入的。所以隱私問題顯得更重要一些。

至於存證,是從應用的視角來看。李鳴說,以我們考慮區塊鏈的應用,會有幾個關鍵點,比如說存證、交易、溯源。在這裡面,存證相對看起來比較重要,因為無論是數字資產,或是水和食物等實體資產,都要在數字環境裡面有一個存在性,如果沒有存在性證明的話,就談不上任何交易、談不上後面的金融驗證。

「標準圈有一個急用先行的原則」,李鳴說,就是指除了是基於體系相對比較健全外,通常也可能是會優先處理相對比較著急的部分。比如說,安全就是相對比較著急的一個問題,肯定要先把它解決,或者不是解決,而是至少先提出一個提案給大家,讓大家能夠有所參考。這是我們構建標準的一個思路。

而在國際上,對區塊鏈標準的制定目前是什麼想法呢?

「區塊鏈如今正在慢慢被主流接受,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投資或運用區塊鏈。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對區塊鏈抱持懷疑的態度,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其賦予含義,也就是國際標準」,分散式記賬技術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 / TC 307)主席克雷格?唐恩(Craig Dunn),日前出席上海區塊鏈國際周時,明確指出區塊鏈標準制定工作的必要性。

圖|分散式記賬技術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 / TC 307)主席克雷格?唐恩(Craig Dunn)(來源:萬向)

全球最大標準化組織 ISO 在 2016 年 9 月即成立「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技術委員會」(ISO/TC 307),推動區塊鏈與分散式記賬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目前由澳大利亞擔任主席國的角色。

「國際標準是由國際共識來決定的,目前約有 50 多個國家正在參與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其中也包括中國」,唐恩說。他並指出,「中國在聯盟鏈和私有鏈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正在引領世界標準。」

尤其,當前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有大量的應用在此開發、推出,這就意味著有更多機會在不同的角度的去嘗試、去突破,找到一個真正的有價值、或者真正相對較準確的標準化方向。

自 2017 年下半年以來,ISO/TC 307 正加速推動基礎類、智能合約、安全隱私、身份認證、互操作等方向的重點標準研製工作。目前,包含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合規性智能合約等 8項國際標準已完成立項,進入研製階段。在這 8 項國際標準中,中國分別承擔「分類和本體」(Taxonomy and Ontology)的編輯以及「參考架構」(Reference architecture)的聯合編輯職務。

而在國內,區塊鏈標準工作自 2016 年就開始著手進行,目前已經發布兩個團標,一個是《參考架構》,一個《數據格式規範》。標準起草單位是工信部指導下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CBD FORUM),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螞蟻金服、萬向控股、平安保險等機構共同成立,側重區塊鏈政策、理論、技術和標準研究。

「目前我們已經將《參考架構》推到 ISO/TC 307,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區塊鏈數據格式規範》則是推到 IEEE 做一個新的國際標準,剛剛立項成功」,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接受 DT 君專訪時指出。

《參考架構》使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區塊鏈和分散式賬本技術,勾勒出區塊鏈理想原型結構應該包含哪些組成要素,並描述適用於區塊鏈技術的標準範圍。其內容可分為 8 個部分,包括範圍、術語和縮略語、概述、參考架構、用戶視圖、功能視圖、用戶視圖和功能視圖的關係、附錄。

(來源:CBD FORUM,DT 君製表)

圖|區塊鏈參考架構用戶視圖(來源:CBD FORUM)

圖|區塊鏈參考架構功能視圖(來源:CBD FORUM)

而《數據格式規範》則為區塊鏈行業應用提供統一的數據標準。其中,具體規定了區塊鏈技術相關的數據結構、數據分類及其相互關係,以及數據元的數據格式要求等內容。

李鳴指出,「區塊鏈標準化的每一個做法都會對下一代產生影響。譬如數據格式規範這一標準,就會對未來的數據的互操作性有很大的作用,因為它定義了最基本的數據格式。」

區塊鏈標準化仍言之過早?遊戲規則會很不一樣?

然而,在許多行業人士眼中看來,區塊鏈標準化可能還言之過早。

資深行業專家告訴 DT 君,標準固然有其意義,但目前區塊鏈還處在尚無完整清晰應用的階段,現在談標準時機尚早。以上一代互聯網為例,包含 TCP/IP、http 等等標準,都是先有一個公司做出產品應用來,而且推廣順利,加上其應用本身又具備可擴展性,吸引各界參照,才逐漸形成標準,不能在應用都尚未出現時,就憑空想像構建標準。

「區塊鏈標準要怎麼形成,接下來應該還有一段探索的過程」,著名跨鏈技術項目萬維鏈(Wanchain)創始人呂旭軍也說,區塊鏈許多方案都還在在理論階段,只有做出來了、經過檢驗,才能知道是否可行。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各國官方都在提倡應該儘速建立區塊鏈行業標準,讓人們覺得標準化很快就會發生。但從整體行業發展來看,現在還是屬於野蠻生長的狀態,過早的定義標準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圍繞著區塊鏈的行業發展,區塊鏈標準化的方式,也會與過去其它新興科技很不一樣。

「區塊行業的協議標準跟以前的遊戲規會很不一樣」,從事跨鏈服務基礎設施開發的上海邊界智能公司 CEO 曹恆就說。

她指出,以往行業標準經常是一些大型企業供應商聚在一塊共同協議,根據既有產品去達成共識。但區塊鏈的技術發展更多是由開源極客社區推動,並通過具體實踐,最後奠定而成協議,「不一定是幾個大巨頭在一起就能夠決定的事情,更多的是看什麼東西能真正有用。」

且據其觀察,區塊鏈不像通訊或晶元領域,行業投入成本極端龐大,標準制定後,後面便會匹配一系列造價昂貴的生產線,因此到後期往往只會留下一套標準。區塊鏈是開源軟體,標準即便不至於成千上萬,也很難定於一尊。

圖|開源社區的技術探索交流可能才是區塊鏈行業共識與標準的形成方式(來源:萬向)

先進就是標準!技術領先是掌握標準的最快捷徑

「其實先進就是標準!」國內領先的區塊鏈風投「分散式資本」的執行董事余文波對此一語道破地指出,標準是搶不來、無法強制的,只有在業內做到先進,別人才會跟過來,自然成為一個影響力大的標準。

他提醒,在標準化議題上經常有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在看到網路產業、通訊產業發展歷程後,往往會覺得標準話語權是爭奪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實際上,標準必須靠自然形成,強制不來。

「提早投入標準研究並非壞事,但如果真正想要掌握標準制定,唯一方式是把自己在區塊鏈方面的技術,做到領先,成為標準性的產品,這個領域裡面的其他公司、從業人員自然就會跟過來」,余文波說。

身為國內區塊鏈標準化的主要推手、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自然也明白這一點。該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對 DT 君表示,「其實標準就是來自於產業,來自於實踐,反過來形成標準之後再引導產業」。

李鳴強調,目前國內製定的區塊鏈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而不是強制性標準,更多是作為一種行業的參考,來去指導行業。並輔以市場化的手段,讓更多人接受這一標準。

他並指出,標準有自身迭代的過程,發布後一般是三年修訂,五年可以再討論存廢,作為標準制定的單位,也會不斷的審視其適用性,行業從業者無需太過擔憂未來適用性的問題。

無論如何,區塊鏈的標準化仍將為整個產業帶來即便不是立竿見影、也會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標準建立,勢必會為特定公司帶來優勢,讓特定技術派系在不同領域裡有不同的收穫。所以,對於區塊鏈行業里的從業者來說,仍需關註標準的走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材料科學家開發無序岩鹽結構,鋰離子電池有望擺脫鈷限制實現提升
「麥克斯韋妖」的量子版本誕生,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基本組成單元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