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塊神奇免死鐵券:農夫水中打撈,7個皇帝御觀,後為何又放水中

一塊神奇免死鐵券:農夫水中打撈,7個皇帝御觀,後為何又放水中

原標題:一塊神奇免死鐵券:農夫水中打撈,7個皇帝御觀,後為何又放水中


免死鐵券這種東西大家都不陌生,這是古代皇帝賞賜給有功大臣,或者建有特殊功勛將領的。朱元璋打天下後,就給了很多大臣這樣的免死鐵券,至於有沒有用,估計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屠殺功臣,不是一塊小小的免死鐵券就能夠免死的,還有水滸中的柴進,他也有一塊免死鐵券,但最後還是被逼上梁山了。


今天我們來講一塊比較神奇的免死鐵券,這塊免死鐵券是有一個農夫從水中打撈上來的,而且七個皇帝預覽過這個免死鐵券,但最後為什麼這個免死鐵券又沉沒水底呢?


我們的故事從唐朝說起,唐昭宗時期,唐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當時的朝廷為了拉攏地方有權勢的人,就用到了免死鐵券。江浙一帶有一個叫錢鏐的人,他當時是鎮海還有鎮東兩地的節度使。公元897年,唐昭宗就送給他一個免死鐵券,史書記載,這塊免死鐵券上面鐫刻有三百多個字,書寫的主要是錢鏐的功績、官位和住址等基本信息。這塊免死鐵券被唐昭宗命名為「錢鏐鐵券」。


唐昭宗規定,如果錢鏐犯了罪,他可以九次不死,而且他的子孫犯了錯誤,也可以三次不死,犯了一般的小錯誤,可以什麼都不用說。後來錢鏐在當地稱越王,並將唐昭宗的免死鐵券視為一個傳家珍寶,錢家一直收藏,流傳到了後世。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錢家就向趙匡胤稱臣了,宋朝皇帝仍然允許錢家保留這塊免死鐵券,仍然享有免死的特權,後來錢家前往台州,這塊免死鐵券就一直被錢家放到了祖廟中供奉,後來的宋代宗還有宋神宗都御覽過這塊免死鐵券。


宋末元初,蒙古大軍南下,錢家後人開始出逃,在逃亡期間,錢家人將這塊免死鐵券弄丟了,直到半個世紀之後,一位農夫才將這塊免死鐵券從水中打撈出來,而免死鐵券已經腐蝕,很多鐫刻的字跡也都消失了,後來有人知道這是錢家的東西,於是找到了一個叫錢世珪的錢家後人,錢世珪用十斛穀米將這塊免死鐵券贖回,並放在了他們的祖廟之中。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還將這塊免死鐵券弄回京城御覽了,而且仿造這塊免死鐵券為他的功臣也打造了一些,後來的朱棣也見過這塊古董一樣的免死鐵券。清朝入關後,乾隆皇帝對這塊免死鐵券也非常感興趣,他還為這塊免死鐵券寫了一首詩叫《官鐵券歌》。


就這樣這塊免死鐵券一直保存到了近代,它一直在嵊縣長樂鄉的錢氏後人手中。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一年之後的1938年,嵊縣被日本佔領,錢氏後人為了將這塊免死鐵券保存下來,將它重新沉沒於水中,為了防止免死鐵券在水中腐蝕,錢氏族人還在免死鐵券上面塗有油。

新中國成立後,這塊錢鏐鐵券到了一個叫錢賡麟的錢氏後人的手中,他們將這塊免死鐵券獻給了國家,並將其交給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管,這塊號稱「七登天子之庭」的免死鐵券,現在成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雜談 的精彩文章:

外蒙古這一稱謂是如何來的?蒙古有內外之分,它們是如何界定的呢
皇帝遺囑中說:可以奪我皇位,但不能動皇后,新君:動的就是她

TAG:史海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