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寫意駿馬畫法與創作過程,馬的動態寫生詳解,寫意駿馬構圖形式!

寫意駿馬畫法與創作過程,馬的動態寫生詳解,寫意駿馬構圖形式!

寫意畫馬,由於其獨特的表現技巧和方法,較好地表現出馬的神韻:馬的厚德載物,忍辱負重,寬厚善良;馬的狂放不羈,目光如電,風馳電掣,鐵血雄風。要表達馬的本質,必採用汪洋恣肆的筆墨,雷霆萬鈞的氣勢,人馬合一的癲狂狀態,而這一切要素構成,非水墨寫意莫屬。

比例關係

寫意馬要做到形神兼備,創作者本人應胸中有馬。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頗難的事,要想真正做到成竹在胸,下筆有神助,最好的方式是去馬場、草原體驗。與充滿生命張力的馬在一起,觀察它們、感受它們,在馬的奔騰跳躍中去體會它的喜怒哀樂。

對初學者來說,有規律地認識馬的形體結構、比例關係是掌握馬的形態的第一步。一般說來,我們以馬頭為計量單位,馬頭與身高的比例約為1比4,馬頭與身長的比例約為1比5。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比例關係,馬一量奔騰跳躍,骨骼與肌肉都發生了變化,遠比這要複雜。

結構關係

為了初學的方便,介紹一個簡單實用的圓圈構成法,馬的前胸為一個圓,馬的臀部為另一個圓,將兩個圓用線連接就構成了馬的軀幹。同樣,馬頭為一個圓,伸出一個梯形就構成了馬的臉;另一側伸出一個大梯形就構成了馬的脖頸。四肢也是如此,可以視馬的膝部為一個圓,馬的踝部為一個圓,這樣理解可以掌握得快一些。

視馬的身體為前後兩個圓,可以較快地掌握其基本結構。

掌握這一畫法,複雜的形體就變得簡單多了。

馬的運作都是由圓的聯結而組成的。

掌握了這一方法,無論是奔跑還是跳躍都可以將其記錄下來了。

複雜的動勢也變得簡單了。

學會了這一方法,造型能力的掌握就大大加快了。

馬的動態寫生

在與馬的近距離接觸中,手中的速寫和照相機都應充分發揮作用。現代畫速寫的人是越來越少,畫面上的生活氣息也就越來越弱,靈動也往往從筆下溜掉了。寫生的東西最生動,眼睛觀察到的通過筆留在了畫面上,一種活的、帶靈性的感覺在紙面上閃現。眼和手高度和諧統一,神來之筆往往發於紙端。

馬的速寫練習:默寫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基本功,古人有胸有成竹之說,如果「胸有成馬」,那繪畫的技巧就上了一個檔次了。

造型和用法的準確生動,不但是速寫或默寫的生命線,也是水墨寫意馬的精髓。

準確生動是畫家的基本功,而筆墨的味道才顯出與眾不同。

生動中略帶誇張,是對馬的藝術升華。

有人說,造型和筆墨是一對冤家,造型准了,筆墨就放不開,少許幾許味道。其實並不是這樣,說到底,還是功夫沒下到家。

熟能生巧,抓住馬的動勢存留在筆端,這須要下一番苦功。

單馬動態

要做到胸中有馬就要牢記馬的基本動勢,背臨、默寫是學習的重要方法。

馬頭部動態

一幅畫馬的作品,是否氣韻生動,馬頭佔有很大比重。我們通常對馬頭的表現採用的是平視45度角,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是好表現的,這也是在畫作中最常見的。如果表現群馬,就要求馬頭有多角度的變化。馬頭的角度變化越多,畫面就越豐富,如果有的馬在嘶鳴,有的馬在震怒,甚至產生畫面以外馬奔騰咆哮的聲音錯覺就更傳神了。

在畫馬頭中最重要的是兩個部位,一是眼睛,二是嘴巴。

馬頭課徒稿

馬腿動態

畫馬最難的地方就在馬腿。要想畫好;必須弄清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馬腿的骨骼結構及肌肉連接;另一個是馬的前後腿的運動變化。

馬在奔跑時,有兩種姿態:一種是在小路或慢跑時通常採用的左右腿交叉式。前腿左,後腿右,或前腿右後腿左,這謂之走馬;長時間史上都採用的是這樣一種姿態。另外一種就是快速跑,謂之奔騰,跑的方式是:兩條腿同時騰空,在空中有一個從彎曲到挺直的動作,兩條後腿也是如此,身體落地後將腰收縮,後腿盡量前伸,甚至超過前腿,兩腿獲得足夠的能量之後再一次騰起,從彎曲到伸直,在騰空的過程中腰最大限度地伸展開,這一運作周而復始,頻率越快跑得越快。掌握了馬的運動規律,馬腿的活動規律也就掌握在胸了。

構圖形式

在畫馬的過程中,構圖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前人總結出了畫馬的構圖,其中包括畫雙馬、三匹馬、六駿以及八駿的構圖模式。雖然這是個程式化的套路,但基本上都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完全脫離這些,會費力不討好。

雙馬構圖

畫這種構圖雙馬一定要有呼應,無論是運作上的呼應,還是目光上的呼應,它一定要引起觀眾的聯想才顯出生動傳神。

三馬構圖

三角式結構又可以分正三角式、偏三角式。

多馬豎幅S型構圖

這種構圖被普遍採用,較好地表現了馬與馬之間的錯落有致。這種S型構圖其實等於是兩個或三個三角式結構的疊加,由遠及近賓士而來,氣韻生動,富於變化。需要指出的是,群馬造型和姿態要盡量豐富,切忌千馬一面,動態雷同。

多馬橫幅N型構圖

在六駿或八駿的組合中,有兩點須要關註:其一是構圖同樣要求數馬之間要高低搭配,萬不可整齊劃一;基二是數馬之間要疏密結合,互相呼應。掌握了這一要領,手頭上的單馬造型可以自由搭配組合,如果有20種姿態就可以組合成千軍萬馬而沒有雷同之感。

馬之構圖練習:一幅畫的成敗,關鍵在構圖,好的構圖就是作品成功的保證。

注意疏密的變化,黑白灰的搭配,文野的分寸,牢記白石老人的「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名言。

八駿創作過程

群馬圖一直是觀賞者十分喜愛的一個題材。特別是六駿圖和八駿圖,收藏者和愛好者頗多。但是,由於群馬在一張畫面上表現,馬與馬之間的前後搭配,疏密關係,以及馬的運動姿態都很有講究,畫好一張畫是須要下些功夫的。

第一步:在畫之前構圖決定這幅作品的成敗,防止盲目,畫前構個小草圖是必要的。如畫了多幅之後,全圖在胸,不構也可。全圖馬頭方向從左向右,畫第一個單馬最好先畫左側第一匹。採用線面結合的辦法,線一定要勾准,要一氣呵成。

第二步:兩三匹馬畫出來後,不但要考慮線的中鋒、側鋒變化,還要考慮墨塊之間的變化,要儘可能做到墨分五色,黑白灰在畫面中的平穩。

第三步:八匹馬的各種姿態,馬腿在奔跑時的位置,一定要有美感,還要符合運動規律,經得起推敲。馬頭要有所呼應。

第四步:全圖畫好後,要用斗筆再找一遍,將一些細碎的地方調整得整體感強一些。馬鬃、馬尾要酣暢淋漓地大筆揮毫,增加馬的狂野和雄渾。

馬與背景的關係

從古到今,畫馬而不加背景的範例很多,比如唐韓乾的《照夜白》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宋人李公麟的《五馬圖》等。不加背景會留給人以更多的想像,使畫中的馬氣韻高古,有超凡之氣,似乎其行動範圍也愈發廣袤,奔騰在天地間。而背景越實,馬也就回到了現實。

馬與人物的關係

在探索畫好寫意馬的過程中,如果結合鞍馬人物,表現的空間就廣闊了。其實,古今中外,畫家一般都是將馬與人結合在一起來構思的。當然,畫馬不容易,人馬結合就更不容易了。這裡要注意幾個關係:一是人與馬的比例關係;二是人馬結合的單組合與群體之間的呼應關係;三是人馬之間的筆墨側重。這三點因畫而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的的哪點事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陵被打開後這些千年的未解謎團都將一一得到解答!
歷史上這些著名人物,起初是生死之交,最終卻反目成仇,令人唏噓

TAG:文化的的哪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