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日瓦戈醫生身上怎麼會有哈姆雷特的影子?為什麼說他是「俄國耶穌」?

日瓦戈醫生身上怎麼會有哈姆雷特的影子?為什麼說他是「俄國耶穌」?

10月20日,第二屆「老舍戲劇節」將邀請俄羅斯聖彼得堡科米薩爾日芙斯卡婭劇院在京演出《日瓦戈醫生》。這部劇作根據帕斯捷爾納克的小說改編,這使得人們又一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部小說誕生以來的社會歷史風雲。

《日瓦戈醫生》劇照

Somewhere, My Love

 Today

Kate Smith 

00:00/03:23

電影《日瓦戈醫生》中的「拉拉主題曲」

「《日瓦戈醫生》事件」

《日瓦戈醫生》如今已成為20世紀俄語文學中的名著,因為它是帕斯捷爾納克晚年的嘔心瀝血之作,因為它反映俄國知識分子之命運的主題引起很多人共鳴,因為它將散文與詩歌的元素融為一體的「詩小說」風格在小說發展史中也留下了痕迹。但是,圍繞這部小說的寫作和發表、傳播和改編等有過的風波,無疑也對這部小說的影響力有諸多添加。

1945年,帕斯捷爾納克開始寫作這部小說,歷時10年方才完成,作者將小說投給《新世界》等雜誌,均遭退稿,於是便把小說手稿交給義大利出版商、意共黨員菲爾特里內利,後者於1957年在米蘭出版這部小說的俄文版,次年又推出意文版和英文版。蘇聯當局聞訊後立即對帕斯捷爾納克做出嚴厲批評,意共也在蘇共壓力下把那位出版商開除出黨,但這些舉動反而使這部小說在歐洲變得更加出名。

據已解密的文件看,美國中央情報局也曾介入此事,它出資把此書翻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免費散發,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說是想告訴世人:一位偉大作家的偉大小說在他所在的國家居然得不到出版和被閱讀的機會。

1958年,瑞典皇家學院做出決定,把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但蘇聯境內卻掀起一場針對帕斯捷爾納克的全民批判運動,報紙上連篇累牘地發表聲討文章,作家被開除出蘇聯作家協會,帕斯捷爾納克最後被迫發表聲明,宣布放棄諾貝爾獎。這就是當年轟動一時的「《日瓦戈醫生》事件」。

如今時過境遷,有人因為一位作家居然由於一部文學作品遭此劫難而唏噓不已,也有人因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介入而對這部小說不屑一顧。其實,這只不過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一部作品很偶然地成了意識形態冷戰的犧牲品。

讓這部作品彪炳於文學史的,最終還是其獨具的藝術價值。

《日瓦戈醫生》劇照

俄國知識分子的「命運之書」

《日瓦戈醫生》主題就是俄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就是作為俄國知識分子「第三種類型」之代表的日瓦戈在20世紀上半期的歷史遭遇。通過這一形象,作者歸納並再現了俄國知識分子的這樣幾種獨特屬性——

首先,以做旁觀者的不作為方式,自覺地維護自我、社會的道德純潔和精神健康。

在革命的疾風暴雨時期,在兩派無謂爭鬥的歷史階段,他們保持中立,與兩個陣營都同時拉開距離,不隨波逐流,也不以牙還牙,他們認為這才是最為恰當的消弭社會矛盾的方式方法。

其次,是對文化和藝術的眷念。

小說中的日瓦戈,雖然生活動蕩,雖然職業為醫生,卻始終沒有停止關於俄國歷史和現實的哲學思考,沒有停止自己的文學和詩歌寫作,他似乎在用自己的舉止圖解帕斯捷爾納克自己的創作信條:「藝術就是戰勝死亡、贏得不朽的唯一途徑。」

最後,是對大自然的親近。

小說中的日瓦戈顛沛流離,卻自始至終都處在俄國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對大自然具有詩人般的敏感和情人般的深情。日瓦戈在瓦雷金諾的愛情和寫作,其實構成了一種象徵,即大自然才是他的思想搖籃和情感歸宿。

通過日瓦戈對道德、文化和自然這三種元素的堅守,帕斯捷爾納克給出了以日瓦戈為代表的20世紀上半期俄國知識分子的存在價值和歷史意義。

《日瓦戈醫生》劇照

日瓦戈被投射的那些身份

「日瓦戈」這個姓氏在古俄語中有「生活」之意,這就是說,在小說作者心目中,日瓦戈首先就是「生活」的象徵。

日瓦戈是一名「醫生」,作者為他的主人公選定這一職業,可能有這麼幾種考量:首先,醫生在俄國和蘇聯一直被視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作者要為俄國知識分子樹碑立傳,主人公的醫生職業無疑是合適的。

其次,以數十年間始終有敵對政治力量相互搏鬥的俄國社會作為小說場景,選取醫生這樣一位「中立人士」作為主人公,讓他在兩大陣營之間穿梭往來,這就給了作家更為闊大的描寫空間和更為自如的敘事轉換。

最後,日瓦戈的醫生身份也構成一種隱喻,置身於滿目瘡痍的社會和瘟疫流行的時代,日瓦戈卻始終在進行精神上的自我醫治,他以他相對健康的精神與病入膏肓的環境構成一種對峙,這才是日瓦戈的「醫生」職業的隱含意義所在。

帕斯捷爾納克正式動筆寫作《日瓦戈醫生》,是在他完成對莎士比亞的劇本《哈姆雷特》的翻譯之後,《哈姆雷特》的翻譯無疑影響到了《日瓦戈醫生》的寫作,痕迹之一就是日瓦戈身上濃厚的哈姆雷特氣質。

在小說中,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無所適從和別無選擇,在日瓦戈的身上都有所體現。日瓦戈缺乏果敢的行動、堅強的意志和明確的目標,似乎是一個被動的、消極的人物,也有人稱他為「20世紀的多餘人」。

然而,把日瓦戈的哈姆雷特性格置入他所處的動蕩、激進的時代,這一形象的「積極」意義便凸顯出來。不隨波逐流,不左右逢迎,更不助紂為虐,這就是日瓦戈在革命時代始終如一的姿態,於是,哈姆雷特提出的「做還是不做」的問題,在日瓦戈這裡反倒有了答案:「不做就是做!」

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曾把《日瓦戈醫生》稱作「我的基督教」,這當然是一種比喻,指這部小說是他的思想和信仰的集大成者。但與此同時,他這樣的表述也能幫助我們更充分地意識到《日瓦戈醫生》濃厚的宗教色彩。

小說在內容和形式上與俄國文學中傳統的「使徒傳」體裁很相似,其中的年代和日期大多採用宗教日曆上的說法,文中大量採用宗教辭彙和《聖經》引文,這些成分在蘇聯時期的小說中極為罕見。

如今,《日瓦戈醫生》這部小說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宗教闡釋,人們意識到,日瓦戈就是另一個耶穌,也就是說,無論是就性格和形象而言,還是就經歷和命運來說,日瓦戈都是一位20世紀的「俄國耶穌」。從身世和經歷上看,和耶穌一樣,日瓦戈也是一位受難者,也是一個純潔安詳的天使般人物,是基督個性的獨特投射,也是一個「給定的」性格。

日瓦戈是生活的象徵,也是基督教聖徒的化身,他是具有隱喻意義的醫生,也是20世紀的哈姆雷特,具有如此多元身份的日瓦戈形象,註定是一個內涵複雜、深刻的文學主人公。

大衛·里恩1965年電影版中的日瓦戈醫生

《日瓦戈醫生》的影視和戲劇改編

La chanson de Lara

 Cinema (Deluxe Version)

Andrea Bocelli 

00:00/03:14

許多著名歌唱家都翻唱過「拉拉主題曲」,這是義大利著名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列·波切利的版本

早在1958年,也就是小說《日瓦戈醫生》面世的次年,巴西的一家電視台就播放了根據小說拍攝的影視片。但對小說《日瓦戈醫生》最為成功的影視改編作品,無疑當屬美高梅公司1965年拍攝的影片。

1965年電影版《日瓦戈醫生》,獲得當年奧斯卡5項大獎

由英國著名導演大衛·利恩執導的此片曾獲當年奧斯卡5項大獎,並贏得上億美元的票房,至今仍位列美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10部影片。這部電影中優美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和優美的主人公引得全世界眾多影迷追捧,使其迅速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為人稱道的好萊塢經典影片之一。但是,喜愛小說《日瓦戈醫生》的讀者卻往往對同名的好萊塢大片頗有微詞,認為導演對於小說中宏大的歷史敘事有所迴避,拍出了一出拖沓、淺薄的言情劇,認為在影片中飾演日瓦戈的埃及演員奧馬·沙里夫的身上完全沒有俄國知識分子的氣質,認為攝製組當年被迫在西班牙和芬蘭拍攝的外景雖然優美,卻同樣缺乏俄國味。

2002年,美、英、德三國合拍了電視劇《日瓦戈醫生》;

2005年,俄羅斯也拍攝了俄羅斯版的電視連續劇《日瓦戈醫生》。

2002年版《日瓦戈醫生》

2005年,俄羅斯版的電視劇《日瓦戈醫生》

1993年,莫斯科塔甘卡劇院上演了由著名話劇導演柳比莫夫執導的同名話劇,引起很大反響,之後,在俄羅斯和世界各地,小說《日瓦戈醫生》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話劇舞台,至今至少已有十幾個演出版本。

《日瓦戈醫生》的確並非一部適合影視和戲劇改編的小說,缺少衝突、相對淡化的情節,悲涼與抒情相互交織、詩歌和散文元素相互滲透的敘述調性,既缺少外部動作、又無性格發展的人物形象,都對影視、戲劇改編者構成巨大挑戰。

對這部小說的改編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對小說之深刻內涵的理解和闡釋,對小說主人公日瓦戈之多重身份的體驗和再現,在觀看聖彼得堡科米薩爾日芙斯卡婭劇院此番的演出時,我們就不妨多從這個兩個角度來揣摩和體味。

(本文作者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貝里尼最完美、最具有特色的歌劇作品《夢遊女》
大明星登台:有的熠熠生輝,有的尷尬砸鍋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