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李唐立國之後,李淵父子為了找一位闊綽的祖宗為其站台,一口咬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太上老君還曾幾次下凡點化過他們父子。因此他們以道立國,宣稱如來是太上老君弟子,太上老君出關化胡為佛,佛教方才開枝散葉。朝中崇道抑佛的鐵杆支持者就是太史令傅奕。太史令又叫太史,夏代已有此職。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天文曆法、祭祀等等。秦漢設太史令,職位漸低。魏晉以後,修史的任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隋改稱太史監,唐改稱太史局,肅宗時又改為司天台,主要工作就是夜觀天象。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傅奕開始是太子李建成一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夕,太白金星多次出現在長安上空,傅奕密奏李淵:「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李淵把傅奕的密報給李世民看,李世民趕緊表忠心,並且反告李建成淫亂後宮。李淵不明真相,讓兩兄弟第二天當庭對質,李世民當夜發動兵變,殺死李建成,逼李淵退位。大局已定,李世民把傅奕叫到宮中說,你一份天象報告差點要了我的命。但我不會報復你的,希望你再接再厲。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傅奕認為:佛在西域,言妖路遠,漢譯胡書,恣其假託。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賦。偽啟三途(即三途河,冥界河名,乃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稱三途。罪惡愈深者水流愈急,愈難渡。),謬張六道(即六道輪迴),恐嚇愚夫,詐欺庸品。凡百黎庶,通識者稀,不察根源,信其矯詐。乃追既往之罪,虛規將來之福。布施一錢,希萬倍之報;持齋一日,冀百日之糧。昔褒姒一女,妖惑幽王,尚致亡國;況天下僧尼,數盈十萬,翦刻繒彩,裝束泥人,而為厭魅,迷惑萬姓者乎!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傅奕意思,佛教就靠兩招集粉。一靠地獄三途六道嚇唬愚民,二靠日後福報蠱惑愚民。朝廷應該馬上禁止其傳播,讓和尚還俗娶妻,讓尼姑還俗嫁人。李世民把傅奕的觀點拿到朝堂上討論,宰相蕭瑀出班俯囟奏曰:「佛法弘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廢棄。佛,聖人也。非聖者無法,請置嚴刑。」蕭瑀意思,佛教弘善遏惡,對國家還是有好處的,不能取締。如來和老君孔子一樣都是聖人。根據大唐法律,誹謗聖人就是犯罪。傅奕於是與蕭瑀論辨,說他是不忠不孝之徒。蕭瑀說不過傅奕,合掌曰:「地獄之設,正為是人。」意思,任你說的天花亂墜,死後也下阿鼻地獄,地獄有三途六道,讓你丫永世不得超生。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這句話成了大殺器,正中李世民要害。李世民立馬站在蕭瑀一邊,不僅張榜尋找取經人,而且出了法律:但有謗佛者,斷其臂。李世民為啥聽到地獄二字立馬支持了蕭瑀,因為他剛下地獄走了一遭,差點被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冤魂纏住沒回來。李世民因為魏徵夢斬涇河龍王沒有及時救下,涇河龍王死後下地獄告了他一狀。李世民本來也不相信佛家宣揚的三途六道,下了一回地獄,信了。其實不是信了,是怕了。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傅奕一看李世民支持佛法東傳,而且出了法律,也就閉口不言了。沒過多久,他的太史令一職就被李淳風取代了。傅奕告老還鄉,常年醉生夢死,臨終戒其子曰:「老莊玄一之篇,周孔《六經》之說,是為名教,汝宜習之。妖胡亂華,舉時皆惑,唯獨竊嘆,眾不我從,悲夫!汝等勿學也。古人裸葬(裸葬指不為死者具衣衾、棺槨,赤身而葬的上古葬法。取赤身而去、返璞歸真之意,據言為魏武帝曹操始創。),汝宜行之。」自為墓誌曰:「傅奕,青山白雲人也。因酒醉死,嗚呼哀哉!」可謂死不瞑目。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由於傅奕是堅定的反佛者,所以和尚們編了很多詆毀他的段子。唐釋道宣撰《廣弘明集》記載:傅奕貧賤,先作道士,投僧借貸,僧不肯借,心懷憤恨。初來長安,投道士王巋。王巋憐其饑寒,留居私宅,待以上賓之禮。三幾天內,傅奕便霸佔王巋妻,公然不避人目。王巋兄子為僧,見到私情,告訴王巋。王巋不信,說,傅奕貧士,我收留在宅,敢做這等事么?回家一看,果然如此,忍氣退歸道觀。這故事一看就是假的,編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李世民身為太上老君李耳的後人,為何卻堅決支持如來佛法東傳?

參考書目:《西遊記》《廣弘明集》《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豬八戒為啥要調戲后羿妻子嫦娥?只因后羿曾經搶過豬八戒老婆
蠍子精是這位菩薩派去刺殺如來的殺手,行動失敗後被主人無情拋棄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