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推進分析美學理論建構——訪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代迅

推進分析美學理論建構——訪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代迅

分析美學是20世紀西方分析哲學的一個分支,其核心思想是把分析哲學的觀點和方法運用於美學,是西方影響廣泛的美學流派,但在我國,分析美學似乎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近日,記者圍繞當前我國分析美學學科發展、分析美學在美學、藝術學等領域的應用採訪了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代迅。

中國社會科學網:分析美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具體關注哪些問題?

代迅:分析美學作為分析哲學的一個分支,其核心思想是把分析哲學的觀點和方法運用於美學。分析美學關注的是,從否定方面對美學的基本概念進行語言分析,對「美」和「藝術」等概念定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經歷了一個從懷疑到取消的過程,這使分析美學從美學史上眾多的理論流派中脫穎而出而自成一家。分析美學具體關注的問題包括藝術定義、藝術本體、非西方藝術的本質、審美經驗、藝術價值等,均可視為藝術本質論的延伸。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分析美學研究中是如何運用「分析」的方法,解釋美學問題的?請老師舉例說明。

代迅:分析美學運用語言分析方法來研究美學問題,以消除傳統美學的籠統和含混。維特根斯坦列舉了「遊戲」這個概念,然後指出這個概念包括下棋、撲克、打球等多種活動,並沒有共同的特徵,僅僅是相互之間有一些交叉或相似之處而已。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也是如此,存在一種「家族相似」的現象。一個家族的成員相互之間在外貌和體態等方面僅有部分相似之處,但是並沒有完全相同的地方。各種美的事物和各種藝術僅僅是「家族相似」而已,沒有共同點。維特根斯坦由此引發了關於美和藝術不可定義的取消主義思潮,也影響到近年來國內反本質主義論盛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當前我國分析美學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與進展?還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代迅: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分析美學研究逐漸展開,李醒塵撰寫的《西方美學史》,但是內容明顯單薄。新世紀以來進展較快,對維特根斯坦的研究相對較多。分析美學現已進入國內學者撰寫的多種西方美學史,內容更為豐厚。總體來看這個領域研究還是比較薄弱,相關論文不多,相關著作僅有劉悅笛《分析美學史》、鄧文華《審美經驗的守望》、彭水香《美國分析美學研究》等幾部。

目前存在的問題例如,分析美學的代表性作品翻譯不足,分析美學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如韋茲、比爾茲利等人譯名尚未統一,對分析美學的核心問題和邊界的把握還有待深化。當前加強對分析美學的代表性著作以及國外相關研究動態的翻譯。第一手外文資料和紮實的中文譯本同樣不可或缺。這是進一步提升分析美學研究的基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馬小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吉聯合考古紅河古城遺址首次精準測繪
美智庫專家:面對中美貿易爭端 中國可不必過於被動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