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顯密不一不異:顯中有密,密中有顯

顯密不一不異:顯中有密,密中有顯

有些人認為,藏傳佛教純粹是密宗,與漢傳、南傳佛教完全不同。其實稍具常識的人,便知道藏地的寧瑪、格魯、噶舉、薩迦等各家宗派,都是顯密並弘,顯宗的典籍,其豐富程度實不亞於漢傳與南傳佛教。

藏地在蓮花生大師入藏前,便已迎請了那爛陀寺的顯宗大師靜命菩薩,從那時起,以因明、戒律、俱舍、中觀、般若五大部為主的大小乘顯宗的弘傳便長盛不衰。五明佛學院九個大班中,有五個便是學習上述五部的顯宗班,平時也經常念誦顯宗的《普賢行願品》、《隨念三寶經》、《心經》、《金剛經》、《藥師經》等經典。

此外,藏地大成就者如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等著述了大量顯宗論著,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澄清寶珠論》等等,又如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中從小乘的出離心到大乘的菩提心直至密乘的大圓滿,都有極為詳盡的修法引導。

大般若宗祖師能海上師云:「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有則雙存,無則並遣。若不知顯,則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則不知顯之作用。」

因此,顯密不一不異。顯密不能完全劃等號,所以不一;但是,兩者從根本來說又沒有區分,所以不異。究竟理地是平等的,顯中有密,密中有顯。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走近佛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誰能今生獨立證得斷除無明、塵沙、見思三惑?
生出無盡煩惱的根源在哪裡?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