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變革與契機:互聯網金融五周年發展報告》

《變革與契機:互聯網金融五周年發展報告》

8月8日,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安見資本發布《變革與契機:互聯網金融五周年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以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為起點,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發展五周年主要數據成就梳理、大事件解析,模式創新分析,風險與監管研讀,展現一個全面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形象。主要內容方面,《報告》以細分業態為主體,聚焦第三方支付、網貸、消費金融、互聯網保險、互聯網眾籌五個領域,從發展概況、模式創新、案例解讀、前景展望等維度進行分析,並從資本市場、技術應用、監管合規三大維度發掘行業發展契機與前景。

我們摘錄了報告簡版,供讀者參考。

一、互聯網金融風雨五周年

《變革與契機:互聯網金融五周年發展報告》梳理了互聯網金融崛起三大因素。第一是第三方支付崛起。它打破銀行支付壁壘後,逐步深入到互聯網貨幣基金、P2P網貸、互聯網消費金融、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第二是互聯網渠道的創新。如互聯網徵信解決風控問題,互聯網理財解決投資問題、互聯網搜索解決營銷和獲客問題。第三是技術的革新。技術的革新提高了互聯網處理信息、資源匹配的效率。如「P2P」技術正是「P2P網貸」的底層技術。

《報告》將2013年以來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分為兩個階段:

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行業高速發展。互聯網貨幣基金:以餘額寶為例,規模從2013年規模1853億元增長到2015年底的6207億元。P2P網貸:2007-2012年,P2P 網貸行業累計交易額為222.7億元;2013年一年即突破1100億元,2015年達到9750億。從2014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開始,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由「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到2015年點名提出「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重申「促進健康發展」。

2016年5月至今,風險與監管並存。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定調「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2017年更是提出「對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2016年4月起,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開始,原定2017年6月結束,目前已經兩度延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影響,體現在機構數量的減少、規模增速的降低等方面,對網貸行業尤其明顯,P2P網貸平台正常運營數量由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2400餘家,減少到2018年第二季度末的1500餘家。

《報告》認為,互聯網金融五年來有三大收穫,

互聯網金融三大模式創新

1、傳統金融重構:促進傳統金融擁抱互聯網

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因技術、信息對傳統金融進行了滲入。表現在三個方面,1)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如第三方支付、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能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2)拓寬融資渠道。3)延展金融的內涵。

2、金融互聯網化:金融脫媒、創新業態湧現

在技術層面,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關係變為收益更薄、壟斷性更強的數據集中性中介。如互聯網貨幣基金短期內迅速超過了原本以零售業務為主的銀行的儲蓄存款。在交易層面,技術發展推動了一般金融業務的表外化,也催生了新型金融業態。

3、金融科技化:技術驅動金融創新

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1)前台業務的虛擬化,表現為交易渠道由線下轉為線上,交易方式由櫃檯轉為遠程、由人工轉為自助;2)後台業務與技術的升級,例如自動交易技術、基於大數據的風險控制和個性化產品設計等;3)催生並支撐新型的交易結構(例如P2P交易)。

二、互金五周年變遷與突破

1、互聯網支付:被第三方支付攪動的格局

自2013年以來,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筆數和金額快速增長,2014年,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筆數和金額同比增長144.4%和168.5%;到2017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發生支付業務2867.47億筆,金額143.2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9%和44.3%。

2018年7月初,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了第6批25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結果,到2018年7月末,在運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238家。

2013—2017年末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總量情況

2、網貸小史:從大爆發到合規之路

截至2018年6月末,累計上線平台5,983家,其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504家,佔到25.1%的比例。「二八格局」已經接近。

歷年P2P網貸平台數量走勢(單位:家)

歷年P2P網貸成交規模走勢 資料來源:零壹數據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國內P2P網貸行業融資事件共計330起,總額在573億元左右。受行業監管政策未明確和風險事件頻發等影響,2017年,風險投資案例同比明顯下滑,融資案例同比減少66.9%至40起,融資金額僅90億元,同比減少62.1%。

歷年P2P網貸貸款餘額走勢(單位:億元)

3、經濟轉型與消費金融藍海

截至2017年底,我國的居民消費貸款餘額達到31.53萬億元,其中,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24.72萬億元,短期消費貸款餘額6.81萬億元,分別占居民消費貸款餘額的78.39%和21.61%。

2017年居民中長期消費貸款新增4.6萬億元,同比下降,主要也是受到房地產市場調控所致;居民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的情況來看,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其中2016年至2017年新增1.87萬億元,主要是受到銀行零售轉型的影響。

我國居民消費性貸款增長情況

P2P網貸是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2017年全年P2P消費金融資產大幅增長,規模超出我們此前的預期達到4100億。原因:監管要求下的資產轉型。

《報告》顯示,電商系消費金融平台具有明顯的流量優勢。電商系消費金融平台憑藉流量、場景、數據優勢,在行業中迅速崛起。如 2015 年底,唯品金融向唯品會用戶推出的分期消費產品「唯品花」,用活了消費場景優勢。

近幾年我國P2P消費信貸交易規模變化情況

《報告》認為,消費金融發展趨勢有幾大看點:1)監管強化,所有金融業務需納入監管範圍;2)機構比拼綜合實力,業務精進成為關鍵詞;3)銀行零售轉型進行時,成為市場重要參與者;4.)消費升級繼續進行,消費結構出現分級,長尾金融市場尚待挖掘。

4、互聯網保險:從試點到精耕細作

互聯網保費收入從2012年的110億元增長到2017年期末的1835億元,6年間翻了約17倍,2016年是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的峰值點,數值達到2347億元。

2012年-2017年互聯網保費與滲透率情況

《報告》認為,互聯網保險將從深層次更新保險行業的服務模式。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進一步突破保險服務的時間、地域限制,為服務模式創新提供無限可能。通過穿戴式設備、 手機健康監測軟體等獲得消費者身體狀況信息,可以讓保險公司隨時提供個性化的健康風險管理方案;通過物聯網終端能夠對承保財產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讓保險公司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承保財產,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防損減損方案;通過車聯網獲得駕駛行為信息和車輛、道路狀態信息和事故信息,可以創新產品定價模式,提供駕駛行為管理、主動救援等服務。

5、問路眾籌

互聯網眾籌的成長路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11至2013年萌芽期,這期間機構數量少,募集資金規模小; 隨著阿里、京東、蘇寧、百度等大型公司於 2014 年開始布局互聯網眾籌業務,該行業一時間聲名鵲起,社會關注度一度超過網貸;2014 至 2015 年,眾籌的機構數量和籌資規模均開始快速增長,我們將這段時間稱為爆發期;2016 年至今,互聯網眾籌監管趨嚴,股權融資平台受到較大影響,產品眾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機構數量持續減少籌資 規模增長放緩,市場主體靜待監管政策落定或另謀後路。《報告》認為,我國互聯網眾籌現階段處于謹慎發展期。

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我國共有118家互聯網眾籌平台仍在持續開展眾籌服務,其中涉及股權眾籌業務的有56家,佔到38.1%的比例;涉及產品眾籌業務的有38家,佔比32.2%。

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產品眾籌籌資額趨勢 單位:億元

互聯網眾籌市場在業務實踐進行了一些有利探索。比如,搭載社交網路的公益眾籌和產品眾籌取得了成功,部 分眾籌平台在項目的精細化運營上小有所成,在互聯網股權投資人教育上有所進益等等。

《報告》認為,無論是以市場規模或發展平衡性看,我國互聯網眾籌均尚未充分發展,存在多方面的制約因素。要 持續健康發展,首先要鼓勵創業創新,完善眾籌融資的法制建設,使得互聯網眾籌成為常規融資方式;在此基礎上, 鼓勵眾籌融資和控制風險才能得到統一。

長期來看,隨著立法推進,互聯網眾籌應該能夠在我國融資領域取得「一席之地」;但近年內,我們預測互聯 網非公開股權融資規模將持續收縮,產品眾籌和公益眾籌面臨的外部環境較為穩定,募資規模有望實現穩步增長。

三、互聯網金融的遠方

1、資本市場助力互聯網金融起飛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至少發生649筆融資事件,涉及資金總額約1397億元,328次融資事件為中國企業帶去796億元資金。

2013-2017年中國金融科技投融資情況

2、技術應用推動互聯網金融持續變革

一是基礎設施與交易技術層面。1)技術將推動徵信系統的創新。2)移動支付的將逐步降低交易成本,推動各種商業模式的創新;3)技術推動發掘數據的價值。數據的搜集、儲存、處理、分析的過程,減少金融發展中信息不對稱,嫁接數據影響金融行為並將反哺金融創新。

二是交易結構層面。藉助新型的交易技術,形成多樣化的交易結構(例如P2P、P2C、C2C、B2C2C等),豐富金融產品的供給類型和渠道,奠定自由競爭格局,在此基礎上,運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對個體數據的挖掘,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海量、零散、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三是金融體系層面。將體現三個層面的變化:1)影響交易的因素。2)金融決策因素的變化。體現為未來將從數據中獲得洞察力,使經營決策從依賴經驗向依據數據轉變。3)金融與技術分工的變化。

3、監管邏輯:規則釐清與行業再出發

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經過模式、技術的演變,風險教訓、監管體系成形,基本監管思路已經確認。當前,金融活動基本確立的原則,可以用「金融四原則」來表述:做生意要有本金,借錢要還,投資要 承擔風險,做壞事要付出代價。

從 2013 年到 2018 年,互聯網金融經過模式、技術的演變,風險教訓、監管體系成形,基本監管思路已經確認。 監管的邏輯可以從幾方面總結:1)監管原則:是以監管促發展,鼓勵在規則框架內的創新與發展。2)監管方法: 制定負面清單、 底線思維和監管紅線,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3)監管能動性:強調功能監管、行為監管及協調監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安徽交投29.82億受讓皖江金租35.87%股權 將成第一大股東
捲款潛逃雖遠必抓:銀豆網實控人落網 追逃工作仍在繼續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