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一農民挖出220件國寶,拒絕20萬上交國家,獎勵300元

山東一農民挖出220件國寶,拒絕20萬上交國家,獎勵300元

導讀:在山東省長清區東南40里的地方,有一個小村莊名叫北黃村。根據村中老人回憶,1958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當地水利部門在南大沙河上游修建了一座釣魚台水庫。水庫修好之後,站在北黃村的公路邊上,眺望水庫方向,正好可以見到一座高高隆起的黃土台,當地人稱之為「仙人台」。

1975年夏天,北黃村農民張建新上山砍柴,在仙人台的一處陡崖之上,偶然發現了一個大雨衝出來的土洞,用手中的鐮刀刨了幾下,居然挖出來了一個三條腿的銅香爐。見地下埋著銅器,張建新立刻回到家中拿來鐵杴繼續向下挖,不到半天功夫就挖出了十幾件銅器。

張建新在仙人台挖到寶貝的消息很快就在十里八鄉傳開了,一些文物販子找上門來,表示要高價回收他挖出來的銅器。一位南方來的古董商甚至帶了20萬現金,表示只要張建新同意,立刻買下他手中的銅器。雖然張建新只上過小學,但他知道這些地下文物屬於國家,不能輕易買賣。

為了弄清這些銅爐、銅盆到底是什麼,張建新自己掏錢坐火車去了北京,請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做了鑒定,專家說這是一批商周時期墓葬的陪葬品,距今至少有三千年歷史。並且讓張建新立刻回到山東,將這些珍貴文物上交當地文物部門。從北京回來後,張建新將青銅器分別捐獻給山東博物館和濟南市博物館。

山東文物部門得到張建新上交的文物後,立刻派考古隊前往仙人台進行實地考察,確認是一處古代墓葬遺址,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進行發掘。直到20年後的1995年,才由山東大學考古系的實習生進行了系統的發掘。

在兩個多月的發掘過程中,實習生和考古隊在仙人台一共發現了6座保存完好的古墓,一共出土各類文物超過340件,其中青銅器就多達220件,經過文物專家鑒定這些青銅器都是國寶級文物。其中一對青銅方壺最為珍貴,現在是山東大學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出土的200多件青銅器中,有7件帶有銘文,根據上面的文字記載,考古隊員確認這是一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的東方小國邿(音shī )國的貴族墓,出土青銅器百餘件的6號墓當為邿國國君之墓。

考古工作結束之後,山東省文物部門為了表彰張建新主動上交珍貴文物的做法,特意獎勵他300元,作為他前往北京鑒定文物的路費,並且為他頒發了上交文物的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考古隊遺漏的一枚小印章,成為國寶,上面四個字讓日本人低頭認錯
山東一小區修建停車場,引來考古隊:下面埋著開國皇帝舅舅的陵墓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