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用人的最大短板是什麼?對比曹操的做法,差距一目了然

諸葛亮用人的最大短板是什麼?對比曹操的做法,差距一目了然

諸葛亮用人的最大短板就是不會變通。

諸葛亮並非是個儒者,他的人才觀偏向於法家,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曾說:「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所以,對待蜀漢陣營中的人才,諸葛亮的主要辦法就是靠公正、嚴格的律法管束和選拔。

比如對待馬謖的問題,馬謖作為諸葛亮的親信和謀士,深得諸葛亮的賞識,然而諸葛亮並未直接去提拔馬謖的官職,而是寄希望於讓他通過立軍功來堂堂正正的晉陞,以免造成諸葛亮用人有私的非議。所以,在街亭如此重要的戰場,諸葛亮沒有用魏延、吳懿等經驗豐富的宿將,而是啟用了毫無實戰經驗的馬謖,結果導致戰局逆轉。


實際上,諸葛亮的做法並無不妥,畢竟,一個公平公正的人才環境,才能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效用。但是,蜀漢陣營卻有著自己的特殊情況。

蜀漢的人才本就不多,僅有的人才也有各有致命的性格缺陷,如蜀漢陣營早期的將領關羽、張飛,一個剛而自矜,一個暴而無恩。再如法正,心胸狹隘,凡平日一餐之德,睚毗之怨,無不報復;還有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始終把私心放在國家利益之上,不惜想要從原本就狹小的蜀漢地盤中再割出5郡,給自己封個巴州刺史。

更嚴重的還有魏延、楊儀,作為北伐的親隨,魏延性矜高,而楊儀氣量狹小,這兩個人在諸葛亮在世時就時常拔刀相向,據《三國志》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這兩個人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就連江東的孫權都看出來了,公開說過:「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而諸葛亮呢,他對於這些人的缺陷,是心知肚明的,但卻沒有變通的手段,只能堅持自己固有方式,即只有對方「犯法」時,他才會予以追究。比如李嚴對北伐的掣肘由來已久,但直到蜀漢第四次北伐期間,李嚴拖延軍糧導致北伐失利,諸葛亮才以合法的借口將李嚴罷官。

再如魏延和楊儀,這兩個人私人矛盾潛藏的危機,連孫權都看出來了,但諸葛亮對此卻缺乏辦法,只有和稀泥一般,兩不懲處(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諸葛亮病危時,居然讓楊儀領軍,魏延斷後。

結果兩個人都對諸葛亮十分不滿,魏延「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楊儀則覺得諸葛亮屬意蔣琬對自己並非真的重用。所以,諸葛亮一死,這兩個人的矛盾爆發,差點讓蜀漢的主力因此覆滅。

那麼接下來我們拿曹操的用人觀來對比下。

曹操用人十分變通,他主張「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曹仁、李典數次兵敗,曹操絲毫沒有貶官怪罪;陳琳在袁紹手下時,撰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罵遍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結果曹操「愛其才而不咎」;張綉反叛時殺掉了自己的愛將典韋,還差點要了自己的命,但曹操卻再次接納了他的投降,封其為宣威侯。

關羽戰敗投降,曹操愛其才,毫不吝惜官職和賞賜,但當關羽決定離開投奔自己的死敵時,曹操又大度的「放虎歸山」。顯然,曹操這種看似「毫無原則」的用人觀,才真正的實現了「因才制宜」,發揮了人才的效用,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盟。對比之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種做法,顯然缺少了很多變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攻打城池時,為何總有士兵願意第一個爬上雲梯?
古代通緝令都是黑白的,和真人差距極大,為何古代抓人卻如此准?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