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式傢具珍賞》封面的那把圈椅

《明式傢具珍賞》封面的那把圈椅

傢具恆久遠,經典永流傳。

這件被王世襄譽為「藝術價值第一」的圈椅是王世襄的舊藏,也是《明式傢具珍賞》的封面,現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傢具館:

上海博物館藏

明黃花梨透雕靠背圈椅

SIZE:座面60.7×48.7厘米、通高107厘米

備註:

王世襄藏,參見王世襄《明式傢具珍賞》第55頁及《明式傢具研究》第61頁。

能被選為封面自然是了不起,在《珍賞》中,王世襄先生寥寥幾筆,就將這把椅子最突出的幾個優點描述了出來:

椅圈三接,圓中略帶扁形。靠背扳上造出壺門]形開光,透雕麒麟紋圖案,張吻吐舌,鬃鬣豎立,火焰飛動,從動物的形象及刀工即可斷定為明制,年代不晚於明中期。

背板上端,兩旁用木條接出,雕卷草紋,加強了裝飾效果。實際上它就是和靠背板連造的托角牙子。由於前後腿和扶手相交處都有此種裝置,就使它並不顯得過分突出。

靠背板下端鎪出亮腳。按亮腳一般用在分截攢框的靠背上,整板靠背下雕亮腳比較少見。椅盤下的券口牙子,曲線也圓勁有力。

就藝術價值言,所見明代圈椅以此對為第一。

這把圈椅整體造型挺拔,座面較高,以正常男性一米八的身高坐上去兩腿無法著地,可以踩在落地杖上,椅腿側腳明顯,四根腿自下而上漸漸內收,四平八穩。

正面的券口牙子裝在大邊和兩根前腿的槽里,橫向牙子的窪堂肚造型讓視覺的重心下垂,看起來更加穩重,縱向的牙子下窄上寬,輪廓漸漸向中心收,加強了側腳效果。

兩側抹頭下方的券口牙子做法相同,背面的牙子則不栽到落地杖上,這種做法與大部分的椅子類同,並無特別之處。

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在縱向部件的製作上,工匠遵循的是側腳原則,也就是說縱向上每一個單獨部件的出現必須要滿足側腳的視覺效果。

橫向部件遵循的是重心下垂原則,甚至不惜費料在橫縱牙子相交的位置故意切出一個半圓形,讓重心下垂的效果更加明顯,以此類推椅面的冰盤沿上寬下窄也是同理,這都是為了達到預期的視覺效果。

古人的制器思路之明確,表現手法之純熟老練,真可謂是面面俱到。

後腿上下一木連做,椅面以上的部分也有側腳自不必說,但有趣的是工匠在後腿、靠背板、鵝脖和椅圈相交的位置都裝了角牙。

通過我們對座面以下部分的解讀,就不難得出,工匠依然遵循側腳原則,並且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靈活的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引導我們一步步達到最舒服的視覺效果,為什麼說這種方式很巧妙?

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件東西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大輪廓,也就是說佔用視覺面積大的部分首先引起我們的注意,比如我們看到一座山,首先我們看到它是一個尖頭朝上的椎體,看到一輛汽車首先注意到它是一個長方體。

同樣,當一件傢具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一定先注意到它的大輪廓,面積大的部分給視覺的衝擊力最強,然後我們才注意到他的靠背上有刻花,腿子上方裝了角牙,再走進一點才發現後腿上下不是一邊粗的,上頭比下頭細,我們都是通過這樣的過程來看清一件傢具。

而聰明的工匠,深知這一過程,所以他首先在大的面積空間上,營造出明顯的側腳效果,也就是靠背板與兩側空白的部分。

靠背板上窄下寬自不必說,這是常識,但如何讓兩邊空白的部分出現側腳呢?我們聰明的古代工匠運用漂亮的角牙解決了這一問題。

至於說角牙完全是為了視覺服務的,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嗎?我們兩說,一說靠背上的角牙,因為這件圈椅的靠背是鏤空雕刻,所以在橫向受力上,不如浮雕。

如果浮雕能承受的橫向力是五十斤的話,那鏤空雕刻的承受力大約在三十斤左右,如果鏤空面積大的話,能承受的力就更小了,所以靠背板兩側的角牙在受力上,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讓靠背板更結實耐用。

鵝脖上方的角牙則為椅圈扶手向前突出的部分起到支撐的作用,也是有實用價值的。

二說後腿上方的角牙,我們則認為完全是為了剛才說的側腳效果和整體的協調統一服務的,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後腿和椅圈的完整性,傷料了。

我們將這把圈椅和其他作比較的時候,發現它的搭腦(椅圈的頂部稱為搭腦)要比一般的圈椅更加平緩,注意,是更加平緩。

這裡先向大家透漏一個鑒賞圈椅的小竅門,如果您看到一把圈椅的椅圈,搭腦部分比扶手的弧度略平,那麼這把圈椅八成是一位老木匠出的活兒。

因為有經驗的老木匠在做椅圈的時候,會故意把椅圈的搭腦做的「憨一點」,其實道理很簡單,回想上一篇我們總結出的規律,橫向要遵守重心下垂的原則,因為這樣更好看。

我們注意上圖中的三把圈椅,他們的椅圈各代表了一種形態,一個頂部略尖,一個不尖不平,一個頂部略平,那麼我們就會先排除那個頂部尖的,因為它最丑。

然後剩下兩個放在一塊,我們會覺得這兩個裡邊有一個更好看,細看以後才發現好看的那個頂部略平,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把握,是工匠在經年累月的操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但是我們剛才說了,頂部略平,是大部分圈椅的做法,這把圈椅,更平,它的平,你一眼就能發現。

我想以當時這位工匠如此規矩嚴謹的製作態度來看,他應該不是一時失誤。其中有一個博主,他也注意到了椅圈頂部特別平這個現象,還為此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他把這個現象解釋為當時的工匠想讓這把椅子帶出一種威嚴的感覺。

實際上頂部很平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兩點:

第一,還是因為靠背板上的角牙,因為加了角牙,所以這個靠背板比一般的要寬,尤其是和椅圈相交的位置最寬,而靠背板又是通過隼桙插進椅圈當中的,所以,椅圈與其相交部分的弧度就受靠背板寬度的限制。

我們知道,靠背板只能在縱向上有弧度,橫向是不會有的,所以,由於這把圈椅的靠背兩側加了角牙,所以它的椅圈就比一般的圈椅平。

第二,這把圈椅製作的時候,很捨得用料,它的椅圈是三接,一般的圈椅都是五接,都沒有它闊綽,但是闊綽未必就是好事,問題也出現了。

這牽扯到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我們順著木紋去開料,那麼這塊料在橫向上,能承受很大的力,因為橫向上沒有斷紋,而如果我們垂直於木紋去開料,那麼它在橫向上的木紋會像一盒嶄新的3+2餅乾那樣排列,稍微用力就會斷。

這個椅圈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它是三接的,所以中間那一段就不免會有斷紋,而且數量上要比五接的多不少,這樣一來,頂部的弧度越大,斷紋越多,越容易斷裂,反過來就越結實。

當時這位工匠一定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選擇了犧牲掉一點美感,成全椅子的牢固性。

最後我們說一下靠背上的透雕麒麟,麒麟的雕工自不必說,登峰造極,但我們要說的是,實際上王世襄的《珍賞》這本書,封面有一個小錯誤,就在麒麟的尾巴上。

如果單純看書上的圖片,我們會很奇怪,麒麟的尾巴怪怪的,但實際上這純粹是一個烏龍,真相我們去上博一看便知。

興許當時在做這本書時,負責摳圖的美工對麒麟的造型並沒有仔細研究,完全按照照片上的樣子去摳,弄出來一隻斷尾的麒麟。

最後相關負責人在審圖的時候也沒有在意,導致了多次出版卻沒有糾正的情況,對於一本影響如此之大的著作,這樣的失誤實屬不該。

但更加烏龍的事情還在後邊,那就是現在的一部分傢具廠在複製這把圈椅的時候,原搬照抄,也沒有思考這隻麒麟是怎麼回事,複製出了一隻只斷尾的麒麟......

- END -

文章來源

趙樹政《從封面的那把圈椅說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黃花梨原材料市場分析
並不是所有的椅子都叫太師椅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