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皇帝為何一遇大事,就要更改年號?這樣年份不是很亂嗎?

中國皇帝為何一遇大事,就要更改年號?這樣年份不是很亂嗎?

說起年號,也許有的朋友不是十分的了解,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最近電視上一直在播放《如懿傳》,演的是乾隆皇帝的後宮,乾隆就是愛新覺羅弘曆登基之後所設定的年號,取其「天道昌隆」之意。年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獨有的。在明清之前,皇帝更改年號比較隨意,一遇到大事就會更改年號,難道這不會讓年份變得混亂嗎?

根據年號來記錄年份,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按照中國歷史記錄,從這時候開始中國歷史上使用的都是天干地支結合年號一起對年份進行記錄。像我們所說的甲午戰爭等就是用干支紀年法。年號是漢武帝創建的,有人說是官員們為了討好漢武帝才借口祥瑞讓漢武帝有了第一個年號。

而從此之後,漢武帝只要遇到大事或者有什麼天降祥瑞了,就會更改年號,叫做「改元」。他一生就換過11個年號,好比天上出現了哈雷彗星,漢武帝就改年號為「元光」,而當漢武帝想要攻伐匈奴了,又改了年號為元狩,又比如漢武帝獲得了一尊寶鼎,就改了年號為「元鼎」,因為連年的乾旱,他又改了年號位為「天漢」。漢武帝的年號可以看出在後期有比較多的誇耀功績的含義。

到了唐宋時期,皇帝更改年號更加頻繁,唐太宗就有14個年號,而武則天把持朝政22年,有年號17個,前期的年號還反應了她心中所思所想,就好像她稱帝後的第一年號「天授」,好像上天都讓她當皇帝。不過隨著武則天帝位的穩固,她後期改元就比較的隨意。曾經因為覺得巨足是祥瑞就改元「大足」。這都反映了皇帝內心變化。

這種皇帝頻繁更換年號的做法到了明朝之後就有了根本的改變。明朝之前皇帝頻繁更改年號帶有祈福的色彩,也就是圖吉利。所以像一些比較吉利的年號都出現過不止一次,給紀年帶來了非常大的不便。朱元璋登基後只用過一個年號,也就是從他開始一個皇帝才用一個年號一直到駕崩。

明朝和清朝是中國皇權最為集中的兩個朝代,皇帝不用為了宣揚自己的君權神授而頻繁的更改年號,而且中原經過穩定的發展,年號開始被用作紀年使用而印在貨幣上,頻繁的更改年號非常的不利於貨幣的穩定和同行,所以在明朝之後,就比較少的出現以皇帝的意願而改變年號的情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她是女真第一美女,未婚夫因她滅了四部落,最後還是沒有娶到她
無兒無女照樣被皇太極寵上天的妃子,卻是一個二婚女子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