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社交概念與SDN模型的相似點

社交概念與SDN模型的相似點

社交原則似乎與網路工程,設計和軟體定義網路有著奇怪的聯繫,或許就像很多人說的一個看似無關的原則通常可以應用於其他場景。社會輔助性原則對網路控制平面的使用和SDN模型的設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輔助原則主要是社會和法律概念,《牛津英語詞典》將其定義為「中央機構應具有輔助職能的原則,只應控制地方上無法操控的事務。」但這個概念可以應用於其他情況。

例如,在談論SDN模型和網路設計時,最好去掉它的政治和文化色彩,以更一般的方式闡述這一原則,如下:輔助原則是決策應儘可能與決策所需信息的位置接近。

網路的運營和理想狀態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就如何將這一原則應用於網路工程和SDN模型提出一些看法。一個網路永遠不會只有一個狀態;至少有兩個狀態。

第一個狀態是系統存在的現實。這是網路的運行狀態,包括其連接,配置,鏈路利用率級別,隊列深度以及其他物理和邏輯狀態。

第二個狀態是理想狀態。這是策略目標或期望狀態,這是網路旨在實現的一組目的。這種真實來源的最直接表達是理想化的設計,或者網路最初的工作方式。

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理想狀態,以確定輔助原則如何適用。理想狀態通常源於面對需要解決的業務問題而做出的一系列設計決策。例如,一個應用程序可能需要優先於另一個應用程序,或者需要加密特定類型的流量,或者在發生故障時可以丟棄特定類型的流量。

兩種狀態如何收集他們的信息

真實的操作和理想的狀態是從不同的地方接收他們的信息。操作狀態從網路本身獲得,包括其鏈接和設備。理想狀態是從網路設計者和商業意圖中獲得的。下圖說明了這兩種狀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

在本例中,業務意圖是通過設計過程驅動的,以創建網路的理想狀態。同時,可以通過檢查網路本身來了解操作狀態。這兩個視圖之間的差距是通過遙測發現的,而配置和其他信息被強加到網路上,試圖使其與理想狀態保持一致。

有關此過程的問題可能包括以下內容:遙測配置循環需要多長時間?換句話說,網路的理想狀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考慮到操作的實際情況中呢?而且,新的理想狀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施加在運行狀態上?當理想狀態和運行狀態不匹配時會發生什麼?

第一個問題需要根據第二個問題來回答。當運營狀態和理想狀態不匹配時,流量會以次優先順序的方式流經網路,這浪費了資源。另一個結果是網路根本不支持業務需求。不幸的是,在運行狀態上施加理想或期望的狀態通常需要太長時間。

分散式和集中式控制之間的權衡

完全分散式控制平面是建立在對網路運行狀態的觀察上的,即網路的運行狀態是最重要的。當運行狀態發生改變時,通常在實際網路及其組件附近做出關於如何操作的決定。因此,分散式控制平面對網路運行狀態的變化反應更快,但是它們對業務意圖的變化反應要慢得多。

另一方面,集中控制平面通常是為了實現業務意圖。網路的運行狀態被傳送到控制器,在那裡它可以與業務意圖合併,然後作為操作狀態反映到網路中。這意味著集中式控制平面對業務意圖作出迅速反應,但對操作狀態的變化作出反應要比分散式控制平面慢。

到目前為止,輔助性原則揭示了一種看待網路設計和SDN模型的新方法,暴露了集中式和分散式控制平面之間的利弊。例如,SDN的主要問題是其對鏈路和節點故障的反應速度慢。這直觀地看起來與集中控制平面的較慢反應相匹配,因為軟體定義的網路通常是集中控制平面的類型。

具有兩個控制平面的網路

輔助原則解釋了大多數工程師已經明白的現象。那麼,如何在當前的SDN模型中使用它來改善這種情況呢?該原則主張:做決策時應該儘可能靠近所需要的信息。

因為網路中有兩個真實的狀態,所以應該有兩個控制平面代表決策的兩個狀態。每個控制平面應根據業務意圖和實際網路做出不同類型的決策。這些決定的結果應該發送到一個中心位置,然後反饋給決策控制平面。

允許分散式的控制平面根據操作變化在本地做出決策是有意義的。同時,應允許集中控制平面根據業務意圖作出決定,並以某種方式將這些意圖反映到業務狀態中。理想狀態就變成了操作現實和業務需求的合併。

SDN模型根據決策所需信息所在的位置劃分決策權,是根據實際網路狀況和業務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的有力網路模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ux資訊速推 的精彩文章:

無需格式化就可以轉換文件系統
無需解壓如何查看一個歸檔或壓縮文件的內容

TAG:Linux資訊速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