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才華橫溢,鄰居曹操為何死也不用他?只因他看透了他這一點

諸葛亮才華橫溢,鄰居曹操為何死也不用他?只因他看透了他這一點

原標題:諸葛亮才華橫溢,鄰居曹操為何死也不用他?只因他看透了他這一點



(第121期)在整個《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雖然不是帝王,卻是名副其實的男一號。也是因為這本書,諸葛亮成為了民間智慧的化身。雖然劉伯溫和諸葛亮都被民間同時崇拜為智多星,但諸葛亮的名氣遠遠大於成就更大的劉伯溫。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中以諸葛亮的智慧和功業並不能排進前十,但這個人能夠一手幫助劉備一步步把公司發展起來,確實還是很有能力的。而作為求賢若渴的曹操,在諸葛亮沒有出山之前,他和諸葛亮住的距離更近,為何曹操不去請諸葛亮?原因就在於曹操早就發現了諸葛亮身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這是打死他也不會用他的原因。


真正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時代,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胸懷大志,雄才偉略,求賢若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胸懷和氣概絕不是虛偽做作的劉備所能比的。為了招攬天下英才,他先後三次向全國發布招賢令,連殺了他兒子的張綉都可以用,這種肚量和氣魄,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只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有著濃厚的封建帝王情結,他眼裡只有漢統,沒有英雄。就如同今天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一樣,排他心理很強。其實無論什麼人,什麼民族,什麼出身,在經歷過歲月的侵蝕之後,歷史都會很誠實地給予他一個應得的評價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曹操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美白。



當時諸葛亮住在南陽卧龍,而曹操就近在洛陽,商丘一帶發展。按今天的行政劃分,他們都屬於河南,最近的時候他們兩個的距離也就一兩百公里。雖然那時候信息不是很發達,沒有朋友圈兒,也沒有智能手機,但像諸葛亮的這樣的名人,還是備受各大軍閥關注的。不然的話,劉備怎麼能聽說這個一邊種地開荒,一邊讀書寫論文,一邊自我推銷的鄉下人呢?在此筆者用了一個推銷,很多讀者要問為什麼說諸葛亮是在自我推銷呢?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就從劉備去請諸葛亮來展開探討。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並沒有工作經驗,也不是名校畢業生,更不是一個什麼二代。是個既沒有政治背景,又沒有實踐經驗的毛頭小夥子。而劉備憑什麼就相信諸葛亮就是一個人才呢?這就是諸葛亮的自我推銷。在農忙之後,這傢伙不像別的農民老大爺一樣,三個一簇,五個一團,躲在樹涼影底下吹牛嘮嗑。諸葛亮是個很有理想,很有追求的少年。在農忙之後,他一邊買書自考,一邊還到處向別人展示他的才華,俗稱吹牛。而且他的營銷手段還很高明,很善於包裝。他那一把用鳥毛做的扇子,看著就很拉風。而且從來不像其他農民伯伯那樣,穿得很土很實用。雖然他也種地,但只要一出門,框框的一身行頭,那是鋥光瓦亮。加上小夥子長得也帥,又有才華,又會自我推銷,這幾套玩意下來,很多人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曹操之所以不用諸葛亮,最大的原因就是曹操是個實用主義者。諸葛亮這種為了能夠吸引別人的眼球,過分地渲染自己的行為,已經暴露了他的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志大才疏。請問一個沉穩的人,誰會整天這樣招搖過市呢。從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屢戰屢敗,窮兵黷武,耗光國家財力來看,曹操看人還是很準的。


曹操不敢用諸葛亮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諸葛亮給自己起的那個外號__卧龍先生。在那個時期,有幾個人敢把自己稱為龍的?龍是什麼,龍是封建王朝權力和帝王的象徵,他這樣稱呼自己,意味深長啊。從諸葛亮後來的行為來看,此人確實野心勃勃。他不但架空了劉禪,還一意孤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出師表之後,作為皇帝的阿斗都已經很明確地否定了諸葛亮不切實際的冒進計劃。因為當時的蜀國根本就不具備去攻打曹操的有利條件,連年征戰,國內空虛,交通不便,後勤一塌糊塗,加上兵弱國小……諸葛亮根本不把劉禪的話當一回事,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很多人認為劉禪傻,他真的傻嗎?只有最聰明的人才能裝傻裝的像。為了活命,在諸葛亮掌權時他裝得傻乎乎的,諸葛亮一死,他立馬把權力收為己有,並把一個弱小的蜀國堅持一二十年到最後才滅亡。為了黎民百姓免遭戰爭塗炭,他知道要亡國,就沒有做一些無謂的反抗。到了魏國,又是為了活命,又一次當了影帝。這樣的人如果是傻子,他的皇位早就被人給搶了。



儘管諸葛亮很有才,但他的這兩個缺點都能在關鍵時刻嚴重威脅帝王的安全。一個志大才疏,一個專權驕橫,是每一個統治者所不能容忍的。曹操之所以不敢用諸葛亮,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同時他把這個雷甩給別人,也用了曲線救國的形式來從側面強大自己,要不怎麼說曹操牛呢?看人、用人才是第一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仁青讀史 的精彩文章:

雍正仰仗的三大督撫誰最厲害?為何這個半文盲捕頭敢囂張到死?
此將有多猛?刺死秦明,戰平關勝和花榮,被稱為南國第一名將

TAG:仁青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