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拜見清朝皇帝,歐洲使節5鞠躬,日本卻堅持3鞠躬,這麼牛為哪般?

拜見清朝皇帝,歐洲使節5鞠躬,日本卻堅持3鞠躬,這麼牛為哪般?

原標題:拜見清朝皇帝,歐洲使節5鞠躬,日本卻堅持3鞠躬,這麼牛為哪般?


1793年的乾隆與英國外交使節

這一年,英國使節馬戛爾尼遠渡重洋來到了中國,因為堅決不向欽差大臣及乾隆行跪拜大禮,而引發了兩國在外教活動中的一次意義深遠的衝突,馬戛爾尼自己預見到,一旦與清政府的外交關係打開新的局面,將會徹底改變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他回國後將會收到女王豐厚的褒獎,以及青史留名。


乾隆的「威儀」


但馬戛爾尼面對的顧慮卻遠遠要大於利益的誘惑。此時已然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第一強國的不列顛,絕對不會單純為了打開與中國的貿易市場而放棄世界霸主的尊嚴。他寫信給和珅說道:只要貴國能派一個與我身份相當的官員同我一起,按照我們國家的禮節向女王陛下施禮,我們也會按照貴國的禮節向乾隆皇帝施禮。


列強的「僭越」

這個看似合理的建議遭到了乾隆的駁斥,他明確告訴馬戛爾尼,英國必須以藩屬國的身份無條件向皇帝行禮,並兩次頒下聖旨,指責馬戛爾尼的忸怩態度並威脅要驅逐他離開中國。


這一次,馬戛爾尼的外交活動是不了了之了,但這一次事件背後所折射出的,是清政府已經喪失了對世界局勢的基本判斷力,而英國人的不妥協,則為將來的文化以及更廣泛的衝突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1873年的同治與諸國外交使節

火燒圓明園


這一年,名義上親政的同治皇帝必須要接受各國公使的朝拜,在此之前,歐洲列強就多次向慈禧交涉,提出拜見皇帝的要求,但慈禧考慮到文化禮儀上的衝突,加上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已經徹底喪失了強國的尊嚴,總是拿皇帝年幼的借口搪塞列強。


然而,即使現在已經成為氈板上魚肉的清政府,依然要強撐著泱泱大國的派頭。拉著一幫列強公使展開談判,磋商朝拜皇帝時需要執行的禮儀事項。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80年前的乾隆還留有一點談判的資本,80年後的慈禧和同治,卻只剩下妥協的借口。最後談判的結果是,歐洲列強向同治行5鞠躬禮,而日本使節堅持行3鞠躬禮。

八國聯軍


清政府此時不知是故意粗心還是不得已遷就,面對日本人抬杠和倨傲,竟沒有一點回擊的措施,可能當時的慈禧心中也滿滿的充斥著魯迅筆下阿Q的思維邏輯:3鞠躬總比不鞠躬的好啊!

日本使節為何日此乖張

明治元年的日本貴族


發生這次外交紛爭的前2年,即1871年,中國與日本簽署了《中日修好條規》,承諾兩國平等互相尊重的對等地位,以及在軍事上領土上互不侵犯的原則。然而就在第二年,1872年初,日本人便以借口強佔了當時清朝的屬國琉球。


明治維新早期的日本農村,與中國無異

自日本明治天皇於1867年登基開始,到1873年朝拜同治皇帝事件為止,日本人在西方列強的後面的蹣跚學步才剛剛開始,在整個東亞區域,當時的清政府在軟硬實力上依然碾壓日本,即使是1874年日本進犯台灣時,依然被相對強大的清軍擊敗。而就是這麼一個小角色,卻要在清朝皇帝和西方列強面前擺出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架勢呢?底氣何在?動機何在?


明治時代的日本武士


我以為,要解讀日本人在這次拜見同治皇帝時採取的外交姿態,應該從兩方面入手,其一:日本與中國同屬於儒家文化圈,在禮儀上的考究不分上下。乾隆皇帝能要求英國使節對自己行跪拜禮,而清朝使節拜見維多利亞女王時卻只行鞠躬禮。那麼有著同樣禮儀傳統的日本人自然也可以這樣去做。


晚清中國煙民

其二,在當時,以脫亞入歐為目標的日本上下各階層,都以身為亞洲人而感到羞愧自卑,他們急於表現出日本人的特殊性,在西方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能耐要遠超過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強國的清政府。而這次參拜同治皇帝的事件恰恰給了日本人一個極佳的表演舞台。

弱國無外交?弱國有外交!

有人說弱國無外交,這句話從現實角度去看,是十分正確和中肯的。但如果從一個國家氣節和民族精神的層面上去看,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和一個靡靡不振的民族更需要強有力的外交,只有這種百折不撓,堅持自我原則和立場的對外反擊,才能挽回一個國家凋零殘破的體面。


施暴者,受害者,和麻木的旁觀者


謝謝閱讀,向讀者致敬!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談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兵進城,老百姓的態度令人感到意外 90年前的老照片另有真相

TAG:談藝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