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時期到底有多少軍閥?各個軍閥的地盤又是怎樣的?
北洋軍閥時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袁世凱時期,即公元1912年到1916年;一個是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是從1916年到1928年。袁世凱時期,袁世凱作為北洋軍的締造者,雖然其麾下也有「北洋三傑」等實力派,但是他們依然聽命於袁世凱,所以當時的北洋軍尚為一體。
袁世凱和北洋軍閥
袁世凱因稱帝眾叛親離並最終死去後,北洋軍閥正式分裂。袁世凱的嫡系北洋軍分裂為段祺瑞的皖系和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的直系,還有一支位於東北的北洋軍閥旁系——奉系張作霖。皖系、奉系、直系也是北洋諸多軍閥中,實力最為強大,所佔地域最廣的三大軍閥。
1916年軍閥割據圖
此時,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幾乎佔據了中國最精華的地域。段祺瑞的皖系佔據了山東、安徽、浙江、陝西、福建數省,多個小軍閥,如佔據山西的閻錫山也投靠了段祺瑞,同時,段祺瑞還把控著北京政府;直系軍閥據有直隸、湖北、江蘇、江西等省;「東北王」張作霖則牢牢把控著關外的東北三省。
直系、皖系、奉係為了爭奪中央大權,先後發生了多次混戰,僅波及全國的大規模混戰就有三次:分別為直系和皖系之間的直皖戰爭、直系和奉系的第一次直奉戰爭和第二次直奉戰爭。
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直系取得勝利,段祺瑞的皖系灰飛煙滅,地盤兒也被瓜分。第一次直奉戰爭,直系再次取得勝利,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直系的勢力也達到巔峰。第二次直奉戰爭,則是奉系取得勝利,北京政府被張作霖實際控制,奉軍飲馬長江,張作霖更是一度佔據大半個中國。
與此同時,無論是袁世凱生前還是死後,北洋軍和北洋政府從未真正統一全國,因此,在北洋軍閥佔據的地盤之外,全國依然活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軍閥。這些軍閥,有的出身北洋軍或北洋政府,有的投靠了北洋軍閥,有的對北洋政府不支持也不反對,有的則直接是北洋政府的反對者。
北洋軍閥時期軍閥割據圖
例如:民國時期,始終佔據著山西的山西軍閥閻錫山;活躍於西北,在寧夏、甘肅、青海等地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西北諸馬;佔據雲南、貴州數省,號稱「西南王」的唐繼堯;一度統治廣東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佔據湖南的湖南督軍譚延闓;牢牢控制著廣西,曾一度將勢力擴展至廣東的兩廣巡閱使陸榮廷等等。
這些難以數計的軍閥,大的軍閥,甚至能佔據數省之地,小的軍閥,也有上萬大軍。他們盤踞全國各處,或求自保,或為享受,或野心勃勃試圖爭霸天下。無論目的如何,都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軍閥混戰
本就生活極端困苦的中國人民,不但需要供養這些龐大的軍閥隊伍,同時還需要忍受無時無刻不在的軍閥混戰和站在軍閥背後的列強剝削,中華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清朝滅亡後,滿清八旗子弟的生活怎麼樣?
※湖北黃岡有哪些歷史名人?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