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效率低?請喝杯水……或許上廁所也可以

工作效率低?請喝杯水……或許上廁所也可以

編者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編輯王日出在中科院之聲開了一個雜貨鋪,鋪子里有各種有趣的心理學百貨。歡迎大家沒事過來逛逛。

好多同事經常會抱怨:事情太多了,連喝杯水的時間都沒有。實際上,磨刀不誤砍柴工,喝水上廁所不但可以保證身體健康,還會讓工作更高效。

有研究發現,輕度缺水會影響認知表現。大腦神經細胞需要各種元素保持一定的濃度來維持正常運行,如果失水過多,濃度的平衡就會被破壞,大腦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在實驗過程中,被試在不知道分組的情況下,隨機被分到三個條件下:運動引發缺水+利尿劑;運動引發缺水+安慰劑(無利尿作用);水量正常+安慰劑。為了保證被試初始狀態相同,每位被試在實驗前12小時不可攝取咖啡因和酒精,24小時內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前一晚臨睡前和測試當天起床前都喝240毫升水,並在早上到達實驗室後保留尿樣,以確認身體處於水量充足的狀態。在到達實驗室後服用藥片(安慰劑或利尿劑),在吃過相同的早餐和同樣的水量後,藥片也差不多開始起效。然後鍛煉組開始運動,以達到缺水的狀態,最後完成認知測試。在這過程中,還要對尿液進行分析,以量化缺水程度。結果發現,在輕度缺水的情況下,注意力難以保持集中,短期記憶會受損,而從長期記憶中提取信息也更困難。

有的實驗是不讓多喝水,有的實驗就偏要讓人喝水。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幾位心理學家發現強烈的尿意讓我們的表現大打折扣。當他們實驗的被試很是悲催:為了達到憋尿的效果,參加實驗的人被要求每15分鐘喝下250毫升水,直到他們再也喝不下,必須要上廁所為止。在這個過程中,每隔一個小時,參加實驗的人需要完成一些和注意力、短期記憶有關係的認知任務。結果發現當人們在實在憋不住、特別想上廁所的時候,認知任務完成得最差。根據作者的說法,在尿急時人們的表現,就跟喝醉酒或者一整天沒睡的時候一樣糟。不過這種情況在「解放」之後就會完全消失。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憋尿引起的疼痛干擾了注意,同時提醒大家,當需要專心做事時,比如開車的時候,千萬不要憋尿。在這項研究之後,這些科學家又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憋尿的時候人們顯然是著急完成當前的任務,因此錯誤率也越來越高。

不過也有研究發現,一定的尿意有助於控制無關的衝動。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人做過研究發現,內臟感覺會影響我們的決定,比如餓的時候人們會更注重當前的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但由於飢餓是一種獲取的慾望,還沒有人來研究抑制的慾望對決定的影響,於是他們進行了幾個實驗來驗證想法。第一個實驗使用了心理學上常見的斯特普實驗範式:參加實驗的人被要求念出看到的字或者說出字的顏色,這些字都是表示顏色的字,而字的顏色不一樣,比如一個紅顏色的綠字,或者藍顏色的黃字等等。顏色是一個視覺特徵,而字義是一個信息特徵,這兩種特徵信息加工的程度不同,字義加工的程度更深。以前的心理學實驗表明,這兩種信息會彼此干擾,由於字義信息加工更為深入,因此在指出字的顏色時,更需要抑制讀出字義的衝動,表現出來的就是反應時的增長。研究者們認為尿意需要我們控制上廁所的衝動,而這種衝動控制的提升可能延伸到其他方面,因此在進行上述實驗時,讀出字義的衝動被更好地抑制了,所以尿意強時,我們會更快地說出字的顏色。在後面的實驗中,實驗者又進一步控制了被試驗者喝水的量,並改變了實驗的範式,實驗結果肯定了第一個實驗中的結論。於是研究者得出結論,尿意高的時候,人們會抑制不相關或者那些滿足當前需求的決定,從而做出更長遠的決定。

久坐不動起來倒杯水、上個廁所,不但調節了體內水分還活動了筋骨。要是實在想不起來,定個鬧鐘提醒自己,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呢。

來源:PsyCh Journal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西北乾旱區蒸散發變化歸因追蹤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