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每 天 早 上 八 點 准 時 更 新

大家不管是學道還是學儒都需明白一件事,儒道兩家從來不是對立的!或者儒道兩家的共識遠遠大於分歧,更何況儒道兩家的這些分歧諸如言能盡意,言不能盡意,還有一些治國主張等等和普羅大眾毫無關係!和大家初學傳統文化毫無關係,兩家在基礎上是差不多的。

題目中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便是出自《禮記》,而這也正是道家的入定之法,道士打坐能不能靜心全看能不能知止。

對普通人來說能知便能趨吉避凶,如能進一步的靜,更是受用無窮。不如你想想什麼時候人應該止?在明知道會虧損,但因為投錢了不知道回頭的有多少?因為不知止念,心緒雜亂思想紛飛,搞的自己身心俱疲的經歷大家可曾有過?故今日說的聖賢言對大家都是有極大好處的。

但只說止還是太抽象了,這裡給大家介紹兩種止法,諸位有興趣可以聯繫一二,如有用不妨持之以恆,對自己以後好處頗多。

這裡說的斷不是藏傳佛教的斷法,這種捨身飼鬼之法以在儒道兩家看來並不好。這裡的斷說的是人的內心能不能斷念。

如大家此刻可想這文章是好是壞,想好之後不妨試試能不能放下此念,再看此文。如大家看得結果一樣,未出新東西,你便未斷前念。

大家看事情都知道要多角度去看,怎麼才能多角度?就是你能不能斷了前念而後重新思考,能斷自然能有新角度。

大家首次斷念可用忘念之法,既一個東西你有看法之後記下來,隔幾天再想一次,如此必出新意。

本著這種心去改變自己的心念,在心不靜的時候斷掉不靜之念,如此便是知止。

放下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一個禪師段子,禪師往青年杯子中倒熱水,青年痛了就放下了!但這不是扯淡嗎?痛了還不放下的事情大家都活了十幾二十年了,誰沒做過這類事?

人想放下一樣東西,最好的方法是拿起別外一樣。如我們打坐要用數息等方法控制呼吸?為何要如此,就是要用這些單一的念頭去取代紛雜的念頭,繼而止住它們,以此入靜。

所以大家如果想止住一個念頭,不能斷念,不妨找點別的東西想想,這個東西可以是上文中的注意呼吸,也可以是工作,甚至可以是數學題,總之讓其他的念頭覆蓋現在的念頭。如此就像你抱著一個西瓜,想去拿個南瓜,於是乎西瓜自然放下一般,放下那刻,你西瓜的念頭也止住了了。

有人問學傳統文化有什麼用?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禮貌的內容,大家可以幫大家靜心改善心理,繼而改變為人處世的方法,慢慢的對整個人都有好處!你問有什麼用,這便是用,而且僅僅是傳統文化用途的一小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為華夏文明正名:西方不講風水不也過的好!風水是不是沒用?
傳統文化變得沒用,是從只顧解讀開始的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