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3個跡象

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3個跡象

藍字

每晚一本書

」關注我們哦!


?  作

者丨

硯無聲






最近看倪萍的《姥姥語錄》,在其中一篇《人生就要上山頂》里,姥姥有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倪萍常在家跟表妹們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姥姥卻反對,說這都是懶人說的話。


 


她語重心長地對孫輩們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都是活一輩子,可山頂上活的就是山底下人的好幾輩子。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一輩子都不用後悔了。




90多歲的老人,目不識丁卻能說出如此通透智慧、胸襟高遠的話,實在叫人嘆為觀止。


 

原地踏步或走下坡路,短期內看著是毫不費力,可長此以往,舒適區呆久了,後期會讓你越來越難。


 


所以,一個有追求有抱負的人,一定不會讓自己呆在舒適區混吃等死,而是想方設法讓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當一個人的生活出現這3種跡象時,預示著ta正在走上坡路。






摒棄惡習,健康生活


 


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過: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的確,你只有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才能處理好與世界的關係,而愛自己,就是要和過去的惡習告別。

 


《習慣的力量》里,說到一個叫麗莎·艾倫的女士的故事。


 


她16歲酗酒成性,沉迷於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結果她的人生迅速陷入一片黑暗。


 

她健康受損,體重達到180斤,患上了各種肥胖症。


 


她欠債,被討債公司四處追趕,家也不敢回。


 


她頻繁換工作,在一個崗位上只能待幾個月,經常失去收入,露宿街頭。


 


她遭遇離婚,丈夫無法忍受她的自暴自棄,選擇了別的女人。


 


這樣的人生離完蛋也就一步之遙,幸運的是,有一天,她在街邊清掃的時候,看到舊報紙上的獅身人面像。


 


就像被一道閃電擊中,她突然感受到一種力量的召喚,她想要去埃及旅行,穿越一望無際的沙漠,親眼看看壯麗的吉薩金字塔。


 


可要完成這次遠行,她必須有一筆收入,而要掙錢,就不能再酗酒,所以,她開始用跑步代替了酒精。







一個小小習慣的改變,影響的卻是她的人生。


 


她開始跑半程馬拉松,然後是全程馬拉松,為了管理自己的身體,她開始改變自己的睡眠習慣,而後是儲蓄習慣、工作安排、未來計劃等等。




當她開始愛自己時,好運接踵而來,生活也煥然一新。


 


她成功減肥50斤,重新煥發活力。


 


她重新回學校讀書,後來在一家圖形設計公司工作。




過了一年,同事里有位男士追求她。


 


幾年以後,她終於實現了去埃及的夢想,當面對雄偉的金字塔時,她發現自己因為習慣的改變,已經變得足夠好。




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這就是健康生活所能帶給一個人的改變。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變得更健康,不妨試試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的2個小方法:照鏡子和獨處。


 


照鏡子是為了從中看清自己真實的狀態,如果皮膚氣色不錯,眼神明亮,精神飽滿,說明自己過得不錯,繼續保持。




如果鏡子中的人看起來很疲憊,膚色暗沉,無精打采,身材走樣,就要做出改變。


 


獨處是為了學會和自己做朋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唯有擁有在黑暗中也能一個人毅然決然行走的力量,我們才能與擦身而過的他人構築深刻的關係。


 


學會感受與思考,摒棄惡習,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這是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第一個跡象。









不因年齡給自己設限


敢於跳出舒適區




有人說,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的未來。


 


的確如此,當42歲「高齡」的素素姐調入文化局時,我驚掉了下巴。


 


我心裡不禁想:「人到中年,她是怎麼做到的?」


 


馬雲說:





「有多少年輕人,晚上思索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


 


為什麼?




一是沒有跳出舒適區的勇氣,二是沒有技能。


 


素素姐不是這樣,儘管她在環保局工作多年,可一直沒有放下寫作的興趣,而且扎紮實實磨礪文筆。


 


自媒體時代來臨,素素姐覺得自己迎來了機遇,2015年,她成了第一波公眾號寫手。


 


到今天,她寫出的文章多次發表在千萬粉絲大平台上,還當上寫作班的培訓老師,期期辦得紅紅火火。


 


市裡的文化局慕名而來,把她當作人才挖了過去,專門負責媒體宣傳,她一個中年婦女,就這樣干起了90後的活。


 


年齡,從來不是限制人前進的因素,沒有不適合的年齡,只有缺少勇氣的內心。


 


力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一書中說:





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我們很多人都為自己的不作為尋找借口:「我年齡大了,學不會了,做那個還來得及嗎?」


 


然後日復一日,生活平淡如水,不思進取,一邊忙著感慨歲月不饒人,一邊畏手畏腳安於現狀。




就像有句話說的: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


 


而對於一個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有無限可能。




就像日本的岩室純子奶奶,77歲學做DJ,在夜店裡搖頭晃腦,輕鬆打碟,82歲時考駕照學英語,拉起大提琴。




不因年齡給自己設限,敢於跳出舒適區,是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第二個跡象。









放棄存量,倒逼自己




存量是人性的追求,誰不想抱著自己打下來的天下好好享受,卻想著折騰自己呢?




折騰是冒險,冒險就是打破常規,舒適不再。


 


但存量思維是危險的,它意味著原地踏步,沒有創新,接下來的命運,可能就是被時代淘汰。


 


衝浪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在海平面上待久了,想要再衝上浪頭,就必須放棄存量,在浪底積蓄能量。


 


衝浪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比如,董卿就是一個敢於放棄存量,推翻重來的勇者,也是一位智者。


 


董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浙江電視台,那時她不僅當主持人,還當製片人,事業如日中天。


 


這麼得心應手的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呢,可不安現狀的董卿,在一年後考入上海電視台,在八百多人中脫穎而出。


 


上海電視台不如她所想的美好,沒有人理她,也沒節目可做,她只能在台前台後做一些跑腿的工作,璀璨的舞台,不屬於她,新人身份讓她無比失落。




董卿沒有在那些無聊的日子裡一蹶不振。她選擇改變自己,她再次讀書,並順利地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專業,讀完本科。




董卿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也正是骨子裡的堅強和不安分,讓董卿最終站上了央視的舞台,連續主持13年的央視春晚。








儘管董卿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卻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榮譽沖昏頭腦,她很清醒,沒忘記今天的成就是通過怎樣的努力獲得的,也沒忘記繼續充電、學習。


 


正如董卿自己所說的:





一個人不能光著眼於現在,作為一個稱職的節目主持人,外在的東西很快就會成為過眼雲煙;現在的觀眾越來越偏愛智慧型、知識型的節目主持人,而這一切不是憑先天就能得到的。


 


從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的一年多時間,董卿暫離央視,去美國繼續學習深造。


 


回國後,她擔綱製作了兩個大火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


 


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而咬牙堅持的人終究會被歲月溫柔以待,在溫柔的時光里開出最美的花。


 


同樣值得欽佩的還有張泉靈。




她在事業高峰從她待了18年的央視離開了,華麗轉身成為知名投資人。


 


說起來是華麗,其實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她願意從頭再來,接受這份挑戰。


 


張泉靈在微博中說:





「從頭來過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難放下的還不是名利,不是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維模式。」


 


存量是我們辛辛苦苦積累的,但是它又是危險的,容易讓我們陷入創新者的窘境,而拋棄存量又是反人性的,只有通過再學習倒逼自己放棄存量,挑戰自我。




敢於放棄存量,倒逼自己成長,這是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第三個跡象。





走上坡路,才有出路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然而走上坡路這麼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堅持?




走上坡路是一種向上盤根錯節的過程,考驗的不僅僅是能力、毅力,它還是你實現自救的唯一途徑。







那些內心燃燒著熱烈的歲月是珍貴的,奔赴理想的歸途有些波折和漫長,但這樣緊繃的日子是給你喘息的機會的,不要覺得費力就停在原地,然後一蹶不振。


 


永遠不要妄想誰會來救你,也不要自怨自艾,還沒開始就向生活繳械投降,每個人都應該自我解救,然後走出來。


 


走上坡路,是自我拉扯和攀緣的過程,是你與命運較量的唯一機會。


 


何亞娟在《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都一樣》中說過一段話:





現在覺得累,覺得難受正常,因為你在走上坡路,只有走下坡路才不累。可是,熬過去就會柳暗花明,你承受得比別人多,就會比別人收穫得多。


 


人生沒有白走的上坡路,每一步都算數,它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小可愛們,微信最近又改版了,




擔心你們更新之後會找不到我,錯過了我的聲音和紅包,




現在按照上方動圖教你們怎麼星標我哦,不然我會變成小頭像,你們就看不見我了




快星標我,我想要一直陪伴你 ~



— END —



回復「

晚安

」,小書送你一張特別推送


*硯無聲丨富書籤約作者,用理性觀點抒寫生活百態,每天一萬步踐行者,做喜歡的事,愛愛我的人。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每晚一本書丨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圖片來源丨網路



往期精選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


1.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裡的中

年男人


2

.求求你,別再這樣發朋友圈了!


3.

「我終於毫不留戀地退出同學群了」


4

.為什麼年輕時一定要努力存錢?這是最好

的答案


5.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點個贊就像是對我說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晚一本書 的精彩文章:

言語即人心
學會做人之前,先要學會閉嘴

TAG:每晚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