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羅天大醮:一種難以「戲說」的文化

羅天大醮:一種難以「戲說」的文化

人們對一種文化的了解,往往出自其「變形」之後的樣子。比如我們現在想看一些唐宋的遺制,要到日本去,這叫「禮失而求諸野」。

或者從被影視、文學作品中那些斷章取義的概念里獲得對某些事物一知半解的理解——這種情況更為普遍。

比如「拜斗解厄」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諸葛亮點七星燈延命,這個知道的人就多了。

再比如「羅天大醮」,近兩年有一些文藝作品開始提,而之前的人,聽說這個詞,則是因為《水滸傳》——宋江搞了一場「羅天大醮」,定下了梁山好漢的座次。

當然,這些作品都沒有說清楚兩件事:一,羅天大醮是什麼?二,羅天大醮幹什麼?

梁山忠義堂(資料圖)

羅天大醮是什麼呢?首先我們得看什麼是「醮」,《說文解字》裡面解釋,「醮,冠娶禮祭也。」這就是說有兩個意義:一是指古代冠、娶之禮;二是指祭祀。

顯而易見,羅天大醮里的「醮」就是祭祀,祭祀誰呢?祭祀神明。所以羅天大醮首先可以理解為一個大型的祭祀神明的儀式,這個規模有多大呢?

宋代張君房在《雲笈七籤》里寫得明白:「其下曰祈谷福時壇,凡星位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法物儀範,降中壇一等。」祭祀的神明有一千兩百位——這就很難被戲說。

因為神明太多了,《封神榜》才三百六十五位,羅天大醮是它的三倍有餘。而羅天大醮形式上的「主角」,是道士,而且是道士群體,這就又很難塑造出主題形象。

並且一直以來,道士給人的印象就是神秘的,同時又貢祀這麼多「聽都沒聽過」的神,所以羅天大醮在普通人眼中很難形成概念,一點都不偶然。那麼羅天大醮是幹什麼的呢?我們可以透過形式來看。

作為大型的道教齋醮科儀。羅天大醮的功能,事實上還是濟度與祈禳。首先是濟度,什麼濟度?就是救濟普度——濟生度死——濟世度人。

道教雖然講究清靜無為,但同時也講究救苦救難,所以才會有太乙救苦天尊這樣的神祇。

道教的濟度是普濟,在羅天大醮中就體現得尤其明顯。

而且在處理各個世界,各個國家,各個種族,各個民族的問題上,道教的觀點是「一視同仁」,故而我們能看到,道教濟度的對象是「或生天上,或誕人間,或處中華,或居異域」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羅天大醮雖然是源自於中國的傳統宗教的活動,但其意義和胸懷,都是世界性的。

道教雖是中國本土宗教,其胸懷卻是世界性的(資料圖)

其次則是「祈禳」。祈禳,即祈福禳災祈——祈求福佑,禳除災禍。這是道教所認為的「活著的意義」,也是「仙道貴生」的體現。

我們在很多的道教宮觀里都能夠看見祈福禳災的法事。而羅天大醮的祈禳規模和意義則遠超日常——道「廣大道生生之德,而遂斯民生生之願」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不同的道教宮觀通力合作,貢祀一千二百位神祇的意義所在,而其最終的目的,簡而言之,即是:「上消天災,中鎮國祚,下度人民。

所以有這樣的一個純粹的嚴肅性在裡面,也就很難被戲說。

大型祭祀的嚴肅性造成了疏離感(資料圖)

《左傳》裡面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果說發生在世界某些角落的戰爭,我們現在還能比較「容易」地從各種媒體平台上看到的話。

真正意義的,嚴肅而非戲說的大型祭祀離我們其實已經非常遙遠了。而難以戲說,不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加談資和笑料,又進一步增強了這個疏離感。

所以,每一次羅天大醮的舉行,實際上都是一個難得的去真正了解一些「最中國」的文化的機會。

在這裡,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科儀」合二而一,其中的意義,更是值得去細細思量的。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太上金籙羅天大醮壇場介紹之報恩壇
青城寶仙五洞天 生態物種聚寶地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