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名將英布,為何以悲劇收場?

一代名將英布,為何以悲劇收場?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申向洋

黥布,六縣人,原本姓英,所以又叫英布。年輕的時候,有一位善相面的人給他看相,說他:「當刑而王」,意思是受刑之後才能稱王。到了壯年之後,因為反對秦朝,受黥刑,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英布被送往驪山服勞役,因不服秦朝暴政,帶領驪山刑徒約十萬人逃到長江,做了強盜,成為了這一股龐大勢力的首領。

英布畫像

陳勝起兵時,英布前去投靠吳芮,做了吳芮的女婿。陳勝起義失敗後,加入了項羽的陣營,成為了項羽的「職業殺手」。項羽率領軍隊到達新安時,派英布等人夜襲並活埋章邯所部秦兵二十多萬人。在攻打函谷關時,英布又以騎兵取勝。到了咸陽,英布擔任前鋒,立下大功,被封為九江王。至此,英布開始變得有些驕傲,「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成為九江王之後的英布開始裝病推辭項羽指示的任務。項羽因為欣賞英布的才能,想到之後打仗還用的著他,就沒有攻打他。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英布雖然驍勇善戰、用兵如神,但是卻驕傲自滿,貪圖私利。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他:「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

英布的動漫形象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希望說服英布反楚,拖住楚王,幫助自己取勝。遂派漢使隨何出使淮南,此時身為九江王的英布自持身份,三天不見來使,驕縱之勢溢於言表。隨何對於英布的性格更是一語道破:「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向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強,可以托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托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向楚,而欲厚自托,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這幾句話不僅把當時楚漢相爭的局勢描寫得清清楚楚,更是說明了英布隔岸觀火,企圖做牆頭草的原因。其中的 兩句「固若是乎?」的反問把英布處處只為一己利益打算的面目揭穿了。而這種只重一己之利的性格特點,也成為英布以悲劇收場的原因之一。

英布的影視形象

英布叛楚歸漢之後,因為立下了大功,被劉邦封為淮南王,建都六縣,統領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四郡。漢十一年,高後誅殺淮陰侯韓信,英布心裡十分恐懼,害怕下一個就輪到他。於是暗中派人積蓄力量,準備反漢。後有人告密,反叛之事泄露,英布被殺。

英布最終以悲劇收場,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性格恃才傲物,缺乏忠誠感,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個潛在的威脅。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處處為自己謀利,不管他人死活,最終也為他人所拋棄。另一方面是因為劉邦在王國鞏固之後,為了避免異姓諸侯王影響皇權,開始了剪除異姓諸侯王的行動。所以說,英布的悲劇既有自己的問題,也有時代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

2、 班固:《漢書》

3、 江俐蓉:《論黥布之悲劇》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韓王信為何叛逃匈奴?面對漢朝的勸降又為何堅持不再歸順?
賀雙卿為什麼被譽為「清朝第一女詞人」?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