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以後的朝代與割據政權,為何很少以「商」為國號?

秦以後的朝代與割據政權,為何很少以「商」為國號?

文|小河對岸

秦以後的朝代與割據政權,多襲用先秦的國名為號,如魏晉宋齊梁陳等等。而作為先秦時期的三個朝代的國號--夏商周,「夏」與「周」都頗受後世青睞。如東晉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隋末,竇建德建立的夏政權;北宋時期,党項人李元昊建立的大夏。南北朝時期,宇文氏建立的大周;武則天稱帝時,改國號為國;五代時期,郭威建立的大周;元朝末年,張士誠建立的大周;滿清時期,吳三桂亦定國號為周等等,皆是以夏或周為國號。但為何「商」卻很少被採用呢?

其一,古時候常以所據地盤或國都的所在地為國名。如商王朝的前期頻繁遷都,至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才穩定下來。故而,商王朝也稱「殷」或「殷商」。戰國時魏惠王遷都於大梁,自此魏國也被稱為梁國(孟子見梁惠王即源於此);韓國攻滅鄭國之後,遷都於新鄭,韓國也被稱為鄭國等等;

周公平定管蔡之亂,並誅殺紂王之子武庚之後,改封微子啟於宋以奉殷祀。故而,殷、商、宋,實則合流於一。按杜預的《春秋釋地》也寫道: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楚漢之際,項羽封司馬卬為殷王,定都於朝歌;五代十國時期,王延政在建州(今福建南平)稱帝,國號大殷。南北朝時期,劉裕建立的南朝宋;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王朝等等,其實也都蘊含了「商」之國號。

其二,後世不直接採用「商」之國號,與我國歷史上長期奉行的「重農輕商」政策有關。武王伐紂及周公東征之後,商人淪為亡國奴,也沒有了產業,而多從事商業為生,這也是「商人」名稱的來歷。而在我國歷史上,尤其自秦統一天下之後,長期奉行「重農輕商」的政策。民分四等,「士農工商」,商人的政治地位最為低下,飽受歧視與壓制,如漢高祖劉邦時,就曾頒布商人不得衣錦馳馬、商人及其子孫不得仕宦(當官)的法令;明清時期,商人及其子嗣也不得參加科舉等等。而直接以「商」為國號,顯然與歷史上長期奉行的「重農輕商」政策相悖。

參考史籍:《史記》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項羽不肯過江東,並非沒顏面而是已無力回天
項羽分封諸侯,六對矛盾導致兵戈再起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