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懸崖峭壁上神秘莫測的「紅崖天書」,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紅崖天書」又被成為「紅崖古迹」,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距貴州著名風景區「黃果樹瀑布」只有幾公里的路程。
在一片火紅的石崖上,有數十個似文似圖,非篆非隸的圖案符號,數百年來,無數人為之傾倒。民間人士和官方學者亦為它趨之若鶩,竭盡全力想破解它的秘密,揭開它的謎底。但時至今日,對它的解讀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紅崖天書)
一、「紅崖天書」是如何被發現的?
「紅崖天書」最初是被明代詩人邵元善發現的。
嘉靖二十五年,邵元善在遊歷貴州時,偶然間發現了這些描繪在懸崖絕壁上的圖案,隨即以詩的形式記載下來:「紅崖削立一千丈,刻畫盤旋非一狀。參差時作鐘鼎形,騰擲或成走飛象。諸葛曾為此駐兵,至今銅鼓有遺聲。即看壁上紛奇詭,圖譜渾領尚且盟。」
邵元善在詩中既描述了「紅崖天書」的恢弘磅礴之氣,又大膽地猜測這些圖案是三國時期諸葛武侯留下的,其內容是當年諸葛亮南征蠻夷時,教習夷人的圖譜。
邵元善的推測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因為此處確實遺留了很多和諸葛亮平叛南中有關的地名,如紅崖山又叫曬甲山;還有一些地名叫孔明塘、孟獲屯、諸葛營等。
二、「紅崖天書」究竟隱藏了什麼秘密?
「紅崖古迹」被稱為「黔中第一奇蹟」,他的神秘性可和埃及古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秘魯納期卡地畫等相媲美。這些符號不符合中國幾千年留下的任何文字,顯得神秘莫測。
(諸葛亮平南蠻)
關於「紅崖天書」的秘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說是明朝吳三桂留下的藏寶圖。
當年吳三桂為剿滅南明王室成員,率軍入雲貴,經過此處時,因攜帶眾多寶物行軍不便,遂將寶物埋藏於此處的犀牛潭裡,並在崖上畫上一些特定的符號,以作為標記。至今當地還流傳著「紅崖對白崖,金銀十八抬,誰要識得破,雷打崖去抬秤來」的民謠。
二說是苗民古書,也就是原始彝文。
這和當地一個古老的傳說有關。話說遠古時代,當時的部落首領覲見商紂王后,帶著紂王的豐厚賞賜,回歸途中經過紅崖時,發現他所在的部落已經被其它部落佔領,族人被屠殺殆盡。無奈之下,首領只好將紂王的賞賜就地掩埋,並命人用原始彝文在紅崖上留下標記,待東山再起之日前來找回。
三說是自然形成的。
在所有人都對「紅崖天書」束手無策時,有人提出這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傑作,是岩石中的一些礦物質如硃砂等,經過漫長的自然積澱形成的圖案,並非文字。
(吳三桂剿南明王)
四說是外星文字。
這種說法同樣基於我們長時間無法正確解讀「紅崖天書」,就有人將它歸結為外星文字。說是很久以前,外星人到訪過地球,並留下了類似「XX到此一游」的紀念,地球人不識得他們的文字。
五說是明代朱允炆留下的「伐燕詔檄」。
當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兒朱允炆的皇位,待朱棣率軍攻入南京城後,皇宮裡已是一片熊熊大火,朱棣著人翻遍了整個皇宮,都找不到朱允炆。朱允炆就這樣神秘消失了。
原來,傳說朱元璋臨死前,給朱允炆留下了一個鐵匣子,交由朱允炆的隨侍太監保管,並留下遺囑:「如果朱允炆遇到走投無路之日,可開啟此盒,照計實施。」
城破當日,朱允炆取出盒子,見裡面有袈裟兩套,錦囊一個,剃度刀一把。於是朱允炆化妝成和尚,在侍衛和太監的保護下,出逃到貴州地區,做了和尚,直到去世。
(不知所蹤的朱允炆)
這個觀點是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林國恩發提出來的,他用了9年的時間,潛心研究「紅崖天書」,查閱《中國篆書大辭典》《古文字通典》等數部典籍文獻,結合歷史記載,終於在1997年,破解了「紅崖天書」的全部內容。
翻譯出來是:「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甲天下之鳳皇。」
由此,林國恩得出結論,這是一篇朱允炆詔令臣民反抗燕王朱棣的檄文。
無獨有偶,2003年,一位南京女士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認為「紅崖天書」並非文字,只是一些象形符號,記錄了明朝朱允炆的宮廷政變場景。
「伐燕詔檄」的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是迄今為止被廣為接受的最合理的解釋。但還是沒有得到相關權威部門的認可,所以「紅崖天書」至今仍然是個謎。
當地政府為了早日破解「紅崖天書」的秘密,懸賞100萬,但這筆獎金至今都無人認領。
(參考資料:《中國山水文化大觀》)


※孫殿英盜挖東陵,引全國一片嘩然,這個盜寶賊最後到哪裡去了
※一少數民族征服中原地區,建立三個朝代,為何歷史上不叫侵略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