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兵看戰爭片後說:我們不是這樣打仗的,導演犯了一個常識錯誤

老兵看戰爭片後說:我們不是這樣打仗的,導演犯了一個常識錯誤

在某些戰爭影視作品中,衝鋒號角一響起,中國軍人就手扛旗幟,喊著口號,迎著穿梭而過的一枚枚子彈,潮水般奔向敵人陣地。

對於這種作戰方式,有位老兵曾對筆者說過:「導演犯了一個軍事方面的常識性錯誤,真正打起仗來不可能這樣衝鋒的。」

無獨有偶,一位80多歲的老兵,在跟網友交流時也說:「如果真的這樣衝鋒打仗,敵人用機槍一突突,我們沖多少人死多少人。」

影片里這種人海衝鋒,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在冷兵器時期最為盛行,上世紀初期也還存在。其中,日本是這種戰術的忠實擁躉。這些日本軍人就像野豬一樣不管不顧,低著頭猛衝,人們戲稱為「豬突衝鋒」。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被稱為「軍神」的日軍統帥乃木希典,常用豬突衝鋒對付俄軍,也嘗過甜頭。在攻打旅順要塞時,他指揮4萬人瘋狂衝殺,最終佔領了高地,但傷亡卻遠比俄軍高。

日本軍人普遍被軍國主義洗腦,又信奉武士道精神,他們對豬突方式推崇備至,但顯然這種亡命之徒的打法,隨著人類武器的進步,尤其是機槍開始引入戰爭,真的變成了蠢豬似的送人頭。

二戰時德國軍官旁觀日軍的衝鋒之後,評價日軍的戰術水平最多處於一戰初期的水平。

有人總結豬突衝鋒的優劣時說:「對一個猝不及防且病弱無力的人來說,野豬狂衝過來確實很危險;但對於一群彎弓搭箭的獵人來說,衝過來的野豬正好是盤中餐!」

乃木希典

顯然,武器裝備處於全面劣勢的我軍,是萬萬不可使用密集衝鋒的。否則敵人機槍一架,手榴彈一扔,戰場就變成了我軍的絞肉機,就像老兵說的,「我們沖多少人死多少人。」

在炮火紛飛中,首先要隱蔽自己的身體,保證自身安全,然後才能殺傷敵人。據老兵介紹,我軍戰士在衝鋒之前,先悄無聲息地靠近敵人,潛伏在大概一百米左右的地方,等掩護的火炮對敵人一番轟炸,壓制住敵人的炮力,才會發起衝鋒,去佔領敵人的陣地。

這種衝鋒的兵線很分散,不可能一窩蜂往前跑,還要注意藉助彈坑、土坎等掩體,匍匐或者滾動前進。

在我軍歷史上曾經發明過許多衝鋒戰術,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三制。

抗日戰場上,由於新兵衝鋒時傷亡過多,這種戰術應運而生。三三制將一個班的戰士分為3到4個小組,發起衝鋒後相互之間距離較開,組成完美的攻防陣型,各司其職,一邊掩護一邊衝鋒,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傷亡,還能對敵人施加了極大的壓力。

三三制在解放戰爭時期得到完善,抗美援朝時則大放光芒。美軍處處都感受到志願軍的火力,只能以志願軍採用人海戰術自我安慰。其實,以美軍高度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志願軍如果採用無腦人海衝鋒,戰爭完全是另外一個結果。

總而言之,戰爭片中我軍人海衝鋒並非歷史事實,對觀眾算是一種誤導。不過,導演為了營造熱血和震撼的氣氛,採用這種方式也無可非厚,畢竟藝術作品總會有一定加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如沙 的精彩文章:

哪些戰役是兩大戰神之間的直接對決?
強渡大渡河,此炮手射擊前口中念什麼?三枚炮彈全打中,後升將軍

TAG:歷史如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