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損兵折將是如何逃脫的?

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損兵折將是如何逃脫的?

原標題: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損兵折將是如何逃脫的?


話說張遼以八百人組成的敢死隊突襲江東孫權的十萬大營,結果殺傷無數,並且重挫了江東軍的士氣,成功突圍回到合肥城。此戰極大的振奮了曹軍的士氣,而士氣受到重挫江東軍在孫權的指揮下攻城,攻了十多天都沒攻下,孫權也失去信心,決定撤軍,哪知道在合肥城的張遼早就等著孫權撤軍的這一天了。


於是在孫權大軍開拔的那一天,張遼第一時間收到報告,來到城頭觀望。只見孫權大軍後隊變前隊,前營變後營,是拔營起寨開始向南撤退。要知道這可是十萬大軍的撤退,因此在後營已經走出很遠了,在合肥城下的孫權前部才剛剛開始拔營。

由於孫權把指揮大營設在前部,因此在撤退的時候,孫權的前部陣營就成了兵力最少,力量最為薄弱的真空期。張遼見到此景,敏銳的捕捉到了戰機,決定再次給予孫權一次痛擊,給他們一次教訓,讓他們認識到合肥城只要有他張遼在就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於是張遼果斷下令,召集全軍集合,率領著樂進和李典二將傾巢而出,殺奔孫權軍。



孫權原本的撤軍計劃是要諸軍先行撤退,大軍便由逍遙津(淝水古渡口,位於今合肥市舊城東北角)過浮橋,一波一波退往逍遙津以南的廬江。孫權親自率凌統、甘寧、呂蒙、陳武、徐盛、蔣欽、宋謙、潘璋等大將以及一千多「車下虎士」殿後。

車下虎士是東吳中軍里,專門負責孫權貼身警衛的部隊,可以算是吳軍精銳中的精銳。儘管如此,當合肥城門打開,張遼率著魏軍步騎人馬殺出的時候,孫權依然是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趕緊派人去將前面已撤退的部隊叫回,無奈那些部隊已上路一段時間,一時還趕不回來,撤軍竟然形成了脫節!結果在這個孫權撤軍的真空期里,形成了孫權本陣一千多人馬對陣合肥城幾千魏軍的以少敵多的局面。


此次孫權本來是想著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輕易踏平合肥城的,哪知道,被張遼一個突襲奪了江東軍的銳氣,導致攻城不下,這已經夠讓江東軍喪氣的了。眼前撤軍竟然形成了以少對多的局部戰鬥,難不成還要讓主帥孫權被擒或者戰死嗎?實在丟不起這個人啊!


於是孫權這一千多「車下虎士」在孫權和呂蒙、凌統、甘寧、陳武等人的統領下奮起發動防禦反擊,是邊戰邊退。全軍右部督凌統眼見事態緊急,奮起一聲大吼,然後帶領著親衛族眾三百多人殺入曹軍陣中,展開激烈血戰。甘寧則拉起強弓向曹軍猛射,甘寧在前幾天張遼重挫吳軍銳氣的突襲戰中,也認識到了士氣的重要性,於是大聲責問鼓吹手為何不吹號擂鼓。吹鼓隊領命,站穩陣腳,奮力擂起戰鼓,江東眾將士聽到鼓聲,士氣為之一振。


凌統這三百多人深入曹軍陣中,陳武和宋謙、徐盛也率領自己的部眾護衛著孫權邊且戰且退。


張遼眼看自己率領的幾千曹軍,居然被凌統的三百多人纏住,剩下的曹軍也無法繼續靠近,張遼大怒,揮起手中的大戟招呼身邊的曹軍一起發起衝鋒,一舉繞過凌統的衛隊,衝到了陳武和宋謙、徐盛的部眾前,發起猛攻。這支隊伍一下將孫權衛隊的陣型沖亂,順勢砍翻了陳武。陳武還沒等來得及爬起來再戰,便被一擁而上的曹軍亂刀砍死。可憐陳武也是跟隨孫策孫權兄弟多年的老將,就這麼命喪在了逍遙津。


張遼的這波進攻也讓宋謙、徐盛身負多處傷,慌忙後撤,其中徐盛還在拼殺中被曹軍刺中了右肩,一時疼痛難忍撒手丟掉了長矛。衛隊士卒們看到此景,也慌了神,跟著一起潰敗而逃。眼看孫權軍就要崩潰,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潘璋正在這支衛隊的身後護著孫權後退,見到此景,果斷便馳馬上前,斬殺了兩名宋謙、徐盛所統領的正在逃跑的士兵。


原本往後退的敗軍看到這種情形一下被震懾住,知道逃也是死,與其當逃兵被殺,不如殺敵戰死,於是再次轉身重新投入了力戰曹軍的戰鬥,是戮力死戰,這才為孫權的後撤爭取了時間。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當初合肥城前張遼率領八百人的敢死隊拚命廝殺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殺得江東軍無法抵擋。如今曹軍是本著給予江東軍以威懾和擴大戰果為目的的,而凌統率領親衛和孫權的衛隊則是背水一戰的拚命,這麼一來,張遼率領的部眾也被拖住,無法繼續前進。


凌統則趁機率領著自己的親衛看準時機殺出曹軍,護著孫權來到逍遙津渡口,然而卻發現渡口的橋已被曹軍破壞,剩下兩邊延伸的橋板,中間有一丈多的地方已經沒有橋板可供行走了,孫權的戰馬無法過橋。


此時正在孫權身邊的官員谷利,讓孫權持著馬鞍,然後讓馬後退,再飛縱向前跳過橋去。於是孫權催馬倒退了三丈多遠,再放馬向前加速猛衝,谷利則在馬踏到橋的缺口的剎那,狠狠地抽了馬一鞭子,戰馬吃痛,被抽的飛跳起來,一躍半空,孫權就這樣連人帶馬的飛過渡橋,來到南岸。

南岸有賀齊的三千兵馬正在那邊接應。賀齊將孫權安置好了,就率領自己所統領的解煩軍殺進戰局,還拾到了徐盛因負傷而丟掉的長矛。



眼看孫權縱馬飛馳躍過渡橋,凌統放下心來,於是又再次反身殺入戰局,繼續和曹軍作戰。光是防守渡口這一戰,凌統僅以一人之力就殺傷了數十人,而身旁的左右親兵們是紛紛一一戰死,凌統也多處負傷。而後凌統估計孫權已經安全脫險,便撤離戰場。


由於渡橋已經拆斷,凌統深吸了幾口氣,勒了勒身上的這身重甲,跳下水去靠著重甲的重量潛行泅渡,這才得以渡河。要說凌統的這身重甲,今天可是救了凌統不知多少次了,多少次槍矛的刺殺都被厚重的鎧甲擋開,多少次刀砍,都被這身重甲把致命傷化為了皮肉傷。這次潛行泅水渡河也是全仗著這幅鎧甲的重量。

好不容易渡過了河,凌統耗盡的全身最後一點力氣,昏倒在了逍遙津南岸,被南岸的江東軍救起送到了孫權所在的大船上。此時的孫權剛剛狼狽不堪的回到自己的大船上休息,還正在驚魂未定當中,這一戰可是把孫權嚇得不輕啊。


看著身邊的這些護衛自己的大將,宋謙、徐盛身上多處受傷,剛剛下去醫治,而陳武更是戰死沙場,屍首都沒顧得上搶回來。而一想到這次護衛自己的主將凌統,孫權心裡已經認定凌統此次恐怕也是以身殉職了,想到這裡,孫權心裡心如刀絞一般。


然而就在此時,船外一陣騷亂,只見士兵們將一個昏迷不醒的將軍抬了進來,孫權一看正是凌統,不由得是又驚又喜,連忙叫眾人和軍醫將凌統喚醒。凌統轉醒過來看著孫權,不由得是痛哭流涕,對孫權說道:「此次跟隨我作戰的親衛們全部戰死,只有我一個人活著殺了出來。」孫權用自己衣袖給凌統擦乾眼淚,對他說:「公績,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還怕沒有人嗎?」


凌統身上多處受傷,而且有些傷很嚴重,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全部更換衣服,叫軍醫盡全力救治。凌統的傷口多虧賴氏的良藥,才得以不死。


此戰過後,張遼等曹軍感到這一仗殺得痛快,只是混亂當中不知道孫權是如何逃脫的。原來在合肥大戰的時候,天光剛蒙蒙亮,雖然張遼將孫權逼退到一個小山丘上,但是迎著晨光,張遼並沒有看清楚孫權的樣貌。


於是張遼招呼一名江東的降卒上來問話:「剛有個紫色鬍鬚、上身很長腿卻短、善於騎射的人,那人是誰?」降卒回答說:「那就是孫權本人。」隨後,張遼與正在收拾戰場的樂進遇到,說起這件事,說早知道就急追他,應該就能抓到,曹軍聽了都大為嘆恨。


曹操攻下漢中回師後,了解到這件事,對張遼的表現大加讚許,加封張遼為征東將軍。


張遼逍遙津大敗孫權一事震驚江東,在《三國志·吳書》的裴松之的注釋中,提到此事的列傳就有七篇。 據《魏略》記載,此役之後,江東小孩子如果有啼哭不停的,他的父母只要嚇唬說:「再哭張遼來了啊,張遼來了!」小孩子就不再敢哭泣了。


而對於張遼自身來說,憑藉此次合肥之戰和逍遙津的大戰,張遼成長成為了一個和關羽比肩,甚至超過關羽的千古名將,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是標榜~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興替 的精彩文章:

孫權率大軍圍城,張遼要以八百破十萬
關羽不辭而別千里走單騎,其摯友張遼在曹營該如何自處?

TAG:知興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