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風水大師傳奇第十篇之英德鎮怪事不絕

風水大師傳奇第十篇之英德鎮怪事不絕

原標題:風水大師傳奇第十篇之英德鎮怪事不絕



賴布衣離開南雄鎮,往南再走二三十里,只見滿目黃土,山林層疊。其中一座山,東西綿延數百里,氣勢雄偉。


向山下人家一打聽,原來這正是粵川的著名山脈大庾嶺。


賴布衣曾聽先祖秘述,說楚粵之地,龍氣鬱郁,以五嶺為最盛,其時雖鬱結而不舒,但日後龍入大海,其勢如虹,其氣勢之盛,實非他支可比擬。賴布衣乍聽面前山脈即是大庾嶺,心頭不禁狂喜,其時喜悅之情猶如一賞畫之人,久未動筆,如今乍見奇景一樣。因賴布衣胸中所學淵博,一聽大庾嶺,便知是五嶺,自北南來,乍沉再一聳而起的山脈。故此要細察粵川山水,便非得一上大庾嶺不可。這正是要識粵川風水真面目,非上大庾嶺不可之謂也。

當晚,賴布衣取出一兩白銀,吩咐李二牛向村民買備乾糧水等物。李二牛手靈腳快,小半響時光,便 左一包右一壺的買齊備。這一晚,賴布衣思想著大庾嶺隱藏的山水龍脈,粵川的氣勢大運,直到四更時分方才朦朧入睡。


第二天一早,賴布衣便催李二牛上路。一老一少沿著崎嶇山路攀登而上。初時李二牛憑年輕力壯,一直興緻勃勃地走在前面,但走得半天,李二牛便氣喘呼呼了。但看一下賴布衣大師,只見他仍然是健步而上,一點不覺倦意。這下子李二牛可更為嘆服。心想,賴大師以風水名聞天下,確非幸至,單看他為窮究風水命理之學,風餐露宿,不辭千辛萬苦之勁頭,便可知成功非僥倖,全憑一勤字了。自己跟著這位大師,但求能學得一星半爪,也足可解平生之願,這一想,便顧不得腳痛腰酸,加快腳步。


咬咬牙,大庾嶺高達一千多米,賴布衣兩人從早上直挨到中午,才上到山頂。李二牛暗鬆口氣,這一鬆氣,整副骨頭彷彿散了,一屁股摔在山頂綿綿的草地上,一個勁地喘粗氣。賴布衣亦是滿頭大汗,他見李二牛這副模樣,笑笑說: 「二牛,你今日才知跟著我之苦處了吧? 」


李二牛一聽,連忙一骨碌爬起,道: 「不累!不累!....."起得太急,不覺又一屁股摔在草地上。賴布衣見二牛這副憨樣,心頭又嘆又喜。嘆息的是李二牛骨格平平,富貴無望。


喜的是其人生性憨直,為人專一忠厚,可望有小成。但僅此而矣。李二牛雖得賴布衣真傳,其後亦精於風水命理之學,但他終生坎坷,也未償有一日安樂茶飯。


歇得片刻,賴布衣慢慢踱到大庾嶺頂最高處,放眼凝望,一時之間,粵川的山川運勢便盡入賴布衣眼底。


粵川山脈起自東崑崙,也即堪輿學家所稱之南干。自勒科爾烏蘭達布遜山東南透迤,山脈由貴州烏江、北盤江二水源間經過,向東伸展為雲霧山,苗嶺。苗嶺東入廣西桂林北境,為越城嶺。再向東伸展,行於廣西、廣東、湖南三省交界之處,在湖南起為衡山,舊稱南嶽。南嶽沉而復起為大庾嶺,故大庾嶺實為粵川山脈之主幹,也是中華民族龍氣三大主幹之一南韓的聚起之處。此後,大庾嶺南走起為文筆山,再起為羅浮諸山。香港的山脈,均是羅浮山渡海再起的余脈。


賴布衣逐一細察,但見山脈連綿不絕而來,有沉有起,沉而穩,起而昂,彷若一尾真龍,搖首擺尾,穿山越水而南來。果真是龍氣鬱郁,瑞氣萬千。賴布衣直瞧得拍手贊道:「好地方! 好地方! 將來這粵川之地,必富甲中華矣!


李二牛在一旁奇問道: 「小子曾聽人說,中華龍脈三大幹,以中干最尊。大師為何卻說粵川將來富甲中華呢? 」李二牛隨了賴布衣這段日子,耳濡目染,也懂得些堪輿的入門學識了。


賴布衣見二牛能融匯貫通,不恥下問,很高興,便詳細解說道:「你有所不知,縱觀三大幹,雖然前人說以中千為最尊,但三千之中,以南干最長,起伏最多,行經的水源也最眾,所謂山為氣,水為財。如今龍水交匯,粵川一地,此後必是最富庶之區,所謂氣運才運皆盛也。」說罷,口中吟「南下庾嶺試一觀,山水交匯如龍盤; 他日粵川百萬地,只求富庶不求官。」賴布衣在大庾嶺吟這首粵川風水銘記時,這一帶依然被世人視為蠻荒之地。但數百年後,粵川沿海各地,遂一舉而為中國最富之區。風水堪輿學之玄妙之處,由此也可見一班。賴布衣口吟的這首銘記,後來便由李二牛傳於世上。直至今日,在南雄、韶關、新會一帶,依然為人傳頌。

賴布衣為細察粵川山水,在大庾嶺直逗留了七天七夜,致使所攜乾糧食水將盡,無奈之際,才與李二牛下山。這一次上庾嶺,賴布衣得以遍察粵川山水龍脈之主幹。此後,他為更深一步遍察各處大小龍脈,便心萌南下清遠,四會、花縣、廣州、東莞、寶安、九龍等地之念了。但這是賴布衣此時的盤算,他也不對李二牛說。


兩人跌跌撞撞下得山來。可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山之時,雖然辛苦,但其意一心向上,倒也沒有其雜念。


但下山之時,心急下山,偶一大意,便向下滑跌,很是危險。賴布衣久經風霜,自然明得其中道理。但李二牛可就慘了,雖經賴布衣數次提醒,但偶一失意,便是一跤,到兩人下得山腳,李二牛少說也跌了十次八次。氣得李二牛嚷道:「這怪山真是,老的不吃,專揀少的欺負! 」賴布衣一聽,笑著說:「你這是跌九不跌八,九九才能歸真么! 」大庾嶺之險峻,名不虛傳。


當日賴布衣大師,與李二牛兩人,離開大庾嶺,步行至馬市,在馬市乘船,沿湞水南下。


湞水乃粵川著名大江北江源頭,湞水起自大庾嶺油山,中穿南雄嶺,經馬市、始興等宋時大鎮,再過瑤嶺,入韶關,以下一長段即為北江。


賴布衣大師與李二牛,在馬市用五兩銀子,雇了一隻輕舟,沿湞水南下北江。當時五兩銀子已是普通人家一月之人工,賴布衣出得五兩銀子雇得一船,船家甚喜,答應供兩餐伙食。這船老大姓司徒,單名一個德字,李二牛便稱他為德伯,賴布衣則叫他司徒兄。這船老大德伯,只知賴布衣姓賴,不知其名,便也稱一句賴先生。


德伯是當時有名的船工,行走湞水、北江一線已是數十年,對沿途一切景物雜事,均了如指掌,且又健談,賴布衣有這船老大作伴,三人一路乘船南下,沿途指點山河名勝,倒也甚有情趣。


匆匆數日水路,小舟過了始興,前面便是瑤嶺地面,湞水中穿而過,兩岸崇山峻岭,高達幾十丈。湞水如線,蜿延穿行其中,其勢甚為險峻。


一晚,已是三更時分,賴布衣躺在船艙,正合眼養神,船老大德伯在後艙穩把船舵,輕舟飛行如箭,水聲淙淙不絕於耳,李二牛熬不得夜,早已在賴布衣身側睡著,兩岸漆黑,船篷之上,夜空寒星數點,隨船移動。


忽然,在岸邊一棵巨松之上,傳出一聲轟然的尖吼聲「啾啾呀呀」,尖而銳,其乍然而聽,說不出的迷離恍惚。

李二牛一驚乍起,忙問後艙把舵的船老大: 「德伯! 此聲真怪,不知是何物所有? 」


德伯側耳凝神細聽了一會,道:此是黑豹所發吼聲,此豹身子不大,長約六尺,周身金黑,此豹只有湞水沿岸方可見到。


李二牛奇道: 「為何沿途不見,偏在今晚出現? 」


德伯道:「此豹在晚間出現,原不足怪,因豹子性懶,日間貪睡,在晚上才出來捕食獵物,它性陰而沉,在密林中行走,亦是默默不發一聲,但當它發現獵物,欲得而未獲時,才會發出怪叫。但沿途船隻亦甚少聽過此豹子怪吼,此事老夫亦甚感奇怪。


賴布衣聽到此處,忽問船老大道。。司徒兄,此事當真? 你沒聽錯吧?


德伯答道;「老夫前後數十次船經此處,均聽聞此種怪吼。確有其事! 」


賴布衣奇道: 「「這就怪了!曾聽人說,山水相交,龍虎交江之處,必有奇穴,如若奇穴有豹守護而吼,?則奇貴無比,乃千年難求之金龍窩穴,日後定必出一代帝皇!


此穴奪天地之造化,惹人神之忌怒,等閑人物無福消受,今日即有此等奇遇,倒要細看個究竟。


德伯奇道「先生是風水大師嗎? 老夫聽人說當今有一位不世堪輿術奇才,姓賴名布衣。小子每仰其人,只惜緣慳一面,無福遇此奇人! 先生即精於此術,想必見過此人? 」說罷滿面希冀之色。


賴布衣不願泄露行藏,遂支吾道: 「我也未見過此人。不過,一人說形,萬人說聲,司徒兄恐怕是言過其實了! 」

德伯怒道: 「賴大師名聞天下,安有虛假? 在那數月之前,他在南雄重布風水格局,改建萬丈飛虹鳳凰橋一事,已傳遍粵北山川,先生此說,未免有託大之嫌了! 」


賴布衣笑笑,道: 「賴某人平生有志於青鳥堪輿之術,南雄鎮之事,不過適逢其會,有何值得捧揚之處? 在下恐怕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吧! 」此是賴布衣大師自謙之說,亦是慕賴布衣之意,其平和恬淡性格表露。但船老大德伯因其仰慕賴大師,便誤以為賴布衣託大輕覷,心中自然更怒,他聞言之下,猛把舵一扳,小船直朝岸邊而去,賴布衣慌道。司徒兄這是作甚?


德伯狠狠道: 「老夫此船素有規矩,凡言而投機者,船資不計; 不合老夫脾胃,百金也難說動老夫替他掌舵! 實對你說了吧,有人曾出五百兩銀,要老夫陪其南遊北江,但言語不合老夫脾胃,老夫拒絕了。你雖出五兩資費,但你即報姓賴,老夫素仰賴大師其人,你即與他同姓,老夫才欣然答允。如今你這小子竟不識好歹,託大輕視賴大師,老夫其氣難順,便不載客。這船一靠岸,你們便請上去另請他人! 」


這一舉動,把賴布衣弄得哭笑不得,一旁,卻笑跌了李二牛,刮著耳朵笑船老大道「不羞! 不羞! 還說欽慕賴大師,把賴大師得罪了,竟還歹子般發狠! ,這下子德伯更怒,發狠道: 「臭小子再敢胡言亂語,老夫把船弄翻,把你這臭小子淹個半死! 」


這一下輪到李二牛發毛了,心想,如此老頭真弄翻船,我這隻旱鴨子可變成死鴨! 於是便不敢再笑。賴布衣見這事弄得有點僵,凝神望了一眼船老大司徒兄,覺得此人顴骨高聳,方臉大耳,滿面正氣,知道是位義氣之人,斷不會出賣自己。便沉吟說道: 「司徒兄因何如此維護賴某其人?


德伯氣稍舒,道: 「我有一弟,家住南雄,年已半百,但膝下並沒子承宗,老夫也是孑然一身,光桿一條,眼看老夫司徒一族,便要斷絕香火。幸得賴大師在南雄大施神技,巧布風水格局,月前便聽吾弟報說,弟女已身懷六甲,看來承宗有望,你說老夫高興不高興? 該不該稱道賴大師? 」說罷狠狠地瞪了賴布衣一眼。


賴布衣恍然大悟,當下便不再相瞞,正容說道:「司徒兄休怪,在下便是賴布衣,只因身為朝廷欽犯,不敢泄露行藏,得罪之處,尚請原諒。」


司徒德一怔,半信半疑道: 「先生此言果真? 」


賴布衣把衣袋一掏,取出一件玉印,遞給船老大,道:「司徒兄一看便知矣。」司徒德便接過一看,見上面印有一行小字; 賜風水大師賴文俊。司徒德知賴布衣乃自號,原名實叫賴文俊。如今既見皇上欽賜玉章,這下子信得實了,馬上一跤跪倒,拜道: 「大師莫怪! 小子不識好歹,適才言語冒犯,該死! 該死!


賴布衣連忙扶起,道: 「司徒兄切勿行此大禮! 在下受之有愧,倒是在下瞞騙之罪,尚請司徒兄勿怪方真!」

這一下子又笑跌了李二牛,道:「你怪我,我怪你,各打五十大板,不如大家不打,扯平也罷! 」賴布衣、司徒德聞言相視一笑。諸位,這司徒德也是一位民間奇人,他自幼飽讀書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諸子百家飛禽走獸,皆精於其秘; 他尚有一種異能,便是能聽懂獸類語義,樹木花草的隱秘靈異。賴布衣初遇此人,同游粵川山水,亦可謂奇緣也。


賴布衣與司徒一番言語間,船兒卻已靠岸。司徒德好生過意不去,道: 「大師見諒,誤了行程,在下稍時定穩操盤航,儘快趕船便是。」說罷,欲扳船舵,重駛回江心。賴布衣忙搖手止住,對司徒德說: 「方才聽說司徒兄說及此山之上,每有黑豹怪叫,小弟知此山之必有奇穴,不如把船仃靠此地,上山一探如何? 」


司徒德一聽甚喜,道:「此言正合吾意! 我亦早有此想,但可惜不懂青鳥之術,今有大師同行,當令小弟增益不少了! 」說罷忙拋下鐵錨,把船定住,再架起船板,一行三人便離船登上岸邊。


說是岸邊,其實只是山邊,三個人站在突出入江的一塊巨石上,仰首上望,但見層岩如削,璧立千仞,其勢甚為險峻。


李二牛上得岸邊,便大為生猛,他在南雄鎮,本以砍柴為生,每攀峰越嶺,腳力甚好。在水中他寸步難行,但走山路,他亦是本行。他搶在前面領路,沿著一道樵夫踩出來的盤山小徑飛奔而上,賴布衣知司徒德年已半百,況且不比自己平日穿山越嶺,走慣山路,便揚聲叫李二牛不要走得過快,李二牛放慢腳步,但稍一會,又搶在前頭,待三人上得瑤嶺之時,已是五更天時分,但見山影朦朧,殘月已隱,僅留些許餘光。這時,李二牛在前面忽失聲喊道:「大師快來!.....有天大怪事! 」


賴布衣與司徒德,聽得李二牛如此大喊,連忙加快腳步飛奔而上。只見距李二牛三丈之外,立著一隻怪獸,其形如豬,身長六尺,高約四尺,渾身青灰色,拖著兩隻長長的大耳,口中卻伸出四顆長牙,猶如象牙一般,拖在外面。賴布衣大奇,指著問司徒德道: 「請問司徒兄這隻怪獸,滿口長牙,喚著甚名? 」


司徒德凝神想了一會,方答道: 「小弟曾在一本古籍上見過記述,說國難將臨,生靈塗炭之時,每有豬身青色怪物現身,其名日『青殺』,不知是否為此物? 」話未說完,此獸果然呼「青殺! 青殺!」,叫了兒聲,跳舞而去。


三人面面相覷,均信司徒所言非虛。李二牛心中大怒,說:「此怪物既然如此不祥,不如待我追上前打殺算了!


說罷捧起石頭,便要拋擲。賴布衣忙搖手制止,對李二牛道 :「切勿妄動,此物依吾看來,乃集天地之戾氣而幻形,現身警世,打之無益反害。....


賴布衣正說之時,突然半空掉下一小石塊,打在頭上,雖不重亦隱隱作疼,不禁「哎喲!」的哼了一聲。李二牛一看,忙道:「大師,你看那邊一群黑鳥,都在山坡之上啄取石塊。方才落石打你的,就是此鳥,但不知是什麼鳥弄人?」

賴布衣進前細看,只見其形似烏鴉,身周羽毛黑如墨,兩足赤紅,頭上班斑點點,嘴卻晶白如玉,有許多花紋,都在那裡啄石,來往飛騰。李二牛奇道: 「大師可知此鳥搬石塊有何用處? 」


賴布衣道: 「吾曾聽先祖說過: 人生際遇,雖有定數,但也看其自已行為,所謂立志堅,金石可穿,如若如精衛般堅貞不移,何愁運命之不達? 不想今日果然得見此鳥! 此是精衛鳥也! 它搬動石塊,是想填平江海呢。」


李二牛傻笑道: 「小小鳥兒,搬這些許石塊,卻說要填平江海,豈非痴人說夢? 我看此鳥該叫瘋鳥! 」


司徒德道: 「二牛不要亂說! 此鳥立志之堅,你我雖為人類,亦難比擬呢! 」


賴布衣知李二牛骨格清奇,性子憨直,日後雖有令其承繼自已衣缽之想,但立身處世,尚嫌粗淺便乘機開導說:「當日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衛,偶游東海,落水而死,其精魄竟不散,一化為此鳥,因生前落水淹死之恨,


每銜石扔落海中,意欲把江海填平,以此消恨; 此鳥年深日久,尋得匹偶,滋生繁殖,如今成了一類稱之為精衛鳥。此鳥秉性雖痴,但如此難為之事,並不畏難,其志可嘉。世人枉為萬物之尊,每每放著易為之事,卻畏難偷安,一味嗟跎,。如果都象精衛那祥立志,何患無成? 三分天命,七分人為,此是立身處世做人之道也。」


李二牛知賴布衣這番言語,隱含做人的玄機,便連連點頭,細細領會其中深意,竟不發一言。賴布衣見二牛默默無言,知其靈性一經點化,便豁然而通。便不再多說,轉身問司徒德道: 「請問司徒兄,小弟聞得此鳥出於發鳩山,為何此處也有呢? 」


同徒德笑道: 「此鳥雖有銜石填海之異,亦無非是類禽鳥,近海之地,何處不可生? 何必一定在發鳩山! 四海之內,任吾居之,世人每不明此理,斤斤計較於一屋一瓦此又太痴矣! 」司徒德這番話,亦是隱含玄機,意欲點化二牛,賴布衣深明其理,當下一揖謝道: 「司徒兄之言,當令二牛獲益不少!.....


此時,天已放亮,東西山後,斜斜升起一道五彩金輝,東面天際間,出現魚肚白色,雲層下抹上一層淡紅色彩,逐漸與天空分清界線,忽而淡紅的雲朵,漫天飛舞,忽而向東,忽而向西...再過片刻時分,醒紅的雲層與昏暗的蒼穹混成一片,猛然間,雲際間又射出一道炫目的金光,宛若一條金龍起舞,一會兒又吐出另一條,二條,三條...-瞬間幻成金龍滿天,絢麗奪目,這時,天際間彷彿飄下一陣清雅的神樂,一團火紅的球猛然躍出東山,迎著朝霞,迎著天風,滿面含笑,頓使人間灑滿了初升太陽的歡笑..此等奇景,真把賴布衣、司徒德、李二牛三人看得痴了! 賴布衣嘆道: 「吾曾登泰山觀日出東海,不想在粵川之地,瑤嶺之上,亦有此種奇景i 可知粵川之地,當真是藏龍伏虎,他日前程無可限量!......


賴布衣話音未落,「吱吱呀呀!....一聲恍惚迷離的尖吼就在此時響起,司徒德一聽,驚喜叫道:「此音又是那隻怪豹所發!......賴布衣不待司徒德話落,便已循聲飛尋而去!.....

賴布衣一路飛奔,離那發出怪吼之處尚有半里之地,突然跳出一隻豹形怪獸,迎面向賴布衣衝來! 賴布衣凝神駐足細看,這隻豹形怪獸,在接近賴布衣三丈遠近之時,暮地停下,仰起豹形怪頭,定定地望著賴布衣大師!


賴布衣定眼細看,但見這隻怪普渾身漆黑,黑中又透出閃光班點,頭赤紅,雙眼如雲,似豹非豹,身長六尺,尾很長,勁面有力。這隻豹形怪獸凝神定望賴布衣片刻,長尾忽而翹起,通靈似的瞧後擺了幾擺,遂仰頭髮出三聲人哭似的聲音,又歡跳三下,隨即轉身隱入密林之中。


賴布衣看得呆了,心想,看此物似通靈,它為何先哭三聲,又歡笑三聲呢? 它尾朝後擺,莫非向我有所啟示? 想到此,賴布衣乍然想起先父曾向他秘授:「但凡天欲降奇才,心有通靈之物或護或引,招人注眼。」是了! 想必此怪物是引我到一處地方,這倒要仔細看個究竟了,不然豈不有負此通靈怪物之意!


賴布衣急急朝豹形怪物長尾擺向之密走去。原來此處果然別有天地,但見這裡三面山峰奔下許多山脈,成了群龍聚會之勢,中有泉水湧出,形成一個天然碧潭。賴布衣見潭水之上,一團馥郁白氣冉冉上升。


賴布衣急步走近碧潭,但見潭水青碧,魚浮於上,清晰可見。向周圍凝望,只見群峰四面蜂擁而來,宛如星羅棋布,峙立爭寵,左有一峰,蜿蜒伸至潭邊,右有一峰,形似巨鉗,巨鉗如張,延伸至潭,有如將軍持戟護衛。二峰左右而來,起伏低昂,精神矍鑠,如猛虎出林,活龍奔海,力猛勢強,一呼百諾; 周圍群峰,重重拱護,個個朝拜,真有如天子在中臨朝,左右丞相文武百官護衛,威風凜凜,懾人心弦!


賴布衣看至此,便無懷疑,嘆道:「吾闖蕩半生,欲遍尋天下真龍之穴,不想今日在粵川之地,果真發現其一! 好地!奇地! 」


賴布衣欣喜若狂,當下便不敢怠慢,馬上掏出羅盤丈繩,仔細精勘起來。


賴布衣越是在這處結穴上精勘,心裡越是驚嘆,他連緊捏的羅盤,也因心頭抑止不住的激動而微微抖頻。這在賴布衣大師來說,確是少見之象。須知賴布衣久經人間滄桑,對世事看得極淡,絕不會為尋常小事而愁,而喜,現在他的雙手竟緊張到微微抖顫,幾乎連羅盤也把握不穩,這確是奇事!


此時,碧潭之上,白氣更盛,盤旋繚繞,猶如白龍翻舞,彷彿朝中大臣紛向帝皇同一物在群峰四面蜂擁而來, 潭側,左有一峰,形如巨筆,矗立潭邊,氣勢軒昂,儀態萬千。好象掌朝大丞相,屹立於皇帝之下,統駁群臣; 右有一峰,形如巨鉗。巨鉗如張,有如當朝大將,持戟護衛,神態威嚴神勇; 二峰左右而立,起伏低昂。


賴布衣長嘆,暗道:豈不象「文丞武尉拱衛天子」之狀嗎?

這時,天色漸暗,山林之地,沒有黃昏黑夜之分,太陽剛下,山林間便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賴布衣大師!.....不遠處,李二牛、司徒德兩人大聲吆喝,他們本尾隨賴布衣大師而來,但那怪獸現身後,竟然失了賴布衣蹤影,兩人四處搜尋,兜了大半天; 才轉到此處。


賴布衣給李二牛這一聲吆喝,才在沉思中驚醒過來,抬頭四望,才發現天色已黑沉,夜幕早降。他連忙應了聲,招呼李二牛、司徒德來此處匯合。


「賴大師! 怎的了? 」李二牛一見賴布衣的身影,他也顧不得擦滿頭的臭汗,忙問。


司徒德腳力雖健,轉得半天,這時一聽賴布衣在此,再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


賴布衣見李、司徒兩人對自己關心之情溢於言表,為找尋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心頭大為抱歉,忙道: 「司徒兄可累壞了吧? 小弟為此奇穴弄得失魂落魄,忘了招呼,該死! 該死!」


司徒德喘氣笑道: 「本來倒沒什麼,見這二牛橫衝直撞,跑了不少冤枉路,大師安然無恙,就萬幸矣,我怎會責怪大師? 」稍停,又問: 「大師尾隨那怪獸追來此地,可有甚發現?


賴布衣輕嘆口氣,緩緩地說:「此處果是那豹形怪獸守護之地,群龍聚首,......確是奪天地造化的千古奇穴!


李二牛一聽,忙道: 「大師此說,是否指剛才那塊奇地?


賴布衣道: 「不錯! 正是指那奇地!.......停了停,忽仰頭嘆道: 「可惜呀! 可惜!

「賴大師可惜什麼? 難道此地非福是禍? 」司徒德聽賴!布衣嗟嘆,嚇了一跳,連忙翻身跳起來問。他知道剛才奇地是帝皇萌生之穴,既是如此,賴布衣大師又為何嗟嘆,莫非此地有禍降臨? 他平日亦聽人說過,但凡君皇臨世,必有一番大災禍降臨於世,莫非賴布衣說得果是此意?


賴布衣沉吟道: 「按吾夜觀卦象宋朝氣運已衰,咋日是「青殺」怪鳥臨世,恐生靈塗炭,國難臨矣!...此穴雖為金龍結脈之地,可萌生帝皇,但此穴威氣太盛,蔭生之帝,才嗜好殺伐,故在下未敢妄斷。此是無可奈何之事,在下焉得不引為憾事呢? 」


但凡風水堪輿之士,識得奇穴,便欣喜若狂,或千金出售,或據為己用。賴布衣既稱為風水大師,民間尊以為神仙,當然有他獨到之眼光,豈有不識此金龍奇穴? 但堪輿大師之中,素來不乏胸懷磊落,愛國為民之人,賴布衣正是其中佼佼者,所以他雖發現此等奇穴,但因看出此穴雖貴而威,殺伐之氣太重,所以寧願隱之不加點破,免延生禍根。


但天數冥冥,賴布衣雖有此心,其後卻是欲挽狂瀾而無力,終演出一幕幕帝皇爭位,萬民慘遭屠宰的千古奇事。


這一晚賴布衣睡到半夜,忽心有所感,再難入睡。


他便翻身而起,點亮了他隨身攜帶的油燈,掏出一捲紙條,攤在一塊平的白石上,竟伏石疾書起來。


在昏黃的油燈下,只見為首是三個字: 「青鳥序」往下是一首詩「輾轉南遊又一春,身逢龍穴敢問津? 誰知南粵蠻荒地,竟有龍氣育金鱗! 」往下是一行行蠅頭小楷字,寫道:「堪輿家相地,何以名叫風水? 蓋看地首金龍,龍即山脈之氣,氣之來導以水,氣之限上以水,葬者乘生氣也,有風則氣散,因此陰宅地理首重視聚水藏風,無風則氣聚,故稱風水。水固有吉凶之分,風則更為陰宅之大忌,縱有真龍的穴,一經風吹,輕則招損,重則龍穴頓化為棄地,尤注意西北風屬金,鋒利無比,坐南朝北更需立涼坐暖,坐東朝西亦需注意西北風,宜選石砂為屏蓋為佳。所以相地不能偏重形勢而忽略理氣,由是知古時堪與大家,將揭風水兩字為標題,蓋有深淺又存於其間,然而龍、穴、砂、水、向,並稱陰宅最大關鍵。此即為『青鳥術" 之序也。......"


再往下,是賴布衣大師把自已窮困畢生心血換來的風水堪與術一一錄在紙上,這是賴布衣大師出神入化堪輿術心血結晶,端的是一篇萬金難求的經典之作!


就這樣,賴布衣在這青石之上,不分白天黑夜,伏石疾書,眨眼便是半月有餘了。


李二牛、司徒德見賴布衣專心撰寫,深知他是欲把自己的心血結晶傳於後世,所以絕不敢驚動他,更在旁殷勤照料。這一晚,賴布衣的「青鳥序」將要寫完了.....


賴布衣抬起頭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李二牛也在旁,李二牛連忙遞過水罐問,「大師,喝一口吧,書寫完了?賴布衣舒了舒酸麻的手臂,帶點喜悅地說道:「快了快了! 這點寫完就了卻了我一段心愿,我有此打算已多月了,但平時寫來寫去,總不甚滿意,不料在此處忽覺文思大進,寫了這近七八萬字,竟然能一氣呵成,這或是沾了此處龍穴之靈光吧! 」


司徒德在一旁喜道: 「大師此書完成,能把大師精深堪輿之術留傳下來,真世人之福,.....司徒德話音未落,四面傳來一陣刺人心魄的嘯聲,這種嘯聲特尖且急,驟然在四面八方響起,使人心神蕩漾,不能自已,司徒德乍聽此急嘯聲,心知不妙,連忙大聲喊道: 「大師、二牛小心! 此是猿啼,必有不尋常之事!......


說時遲,那時快,當司徒德發聲大喊之時,黑夜中嘯聲更急,更猛,有如幾千萬支高音簫笛,在一齊嘶叫,簡直把人的耳膜也要給刺穿了! 司徒德的大喊猶如一隻蚊子在轟雷聲中,賴布衣、李二牛兩人如何聽得到?


賴布衣、李二牛、司徒德三人,只得用雙手掩耳,勉強抵受,嘯聲越來越厲害,老年人經歷廣,倒好一點,李二牛性子本急,再加上這刺人心魄的嘯聲,他雙手掩耳隨地亂滾,彷彿瘋了似的。


就在這時,一團白影在不遠處的山腰疾馳而下,如一縷輕煙,疾如飄風,眨眼間便落在賴布衣大師的身邊!


賴布衣正雙手掩耳,默默抵受嘯聲,這時忽見一團白影平空而降,他定睛一瞧,嚇得他差點失聲喊了起來!在黑夜中,只見一隻約有半人來高的白猿,全身毛白如雪,瞪著兩隻紅如血的眼珠,瞪著他,兩隻前爪在胸前搖擺不停,然後又用雙手向著賴布衣連連作揖,嘴裡吱吱叫個不停,彷彿向賴布衣大師求討什麼。


賴布衣不知這白猿弄的什麼鬼,沒有理它。這隻白猿的雙爪又向前連連伸著,然後又收回來,按在胸口,在身上掏摸什麼,復又伸出雙手,似捧物狀,遞到賴布衣身前,意思恍惚是說,求賴布衣給它什麼東西,它也會送回一件東西給賴布衣。


賴布衣看清這白猿似乎沒有多大惡意,心定了點,便輕聲說道,「你是來討換什麼東西嗎? 」


白猿竟似聽懂似的吱吱歡叫著,連連點頭。賴布衣又好氣又好笑,道; 「猿兒呵,猿兒,我賴某人身無片物,你來討什麼? 又用什麼來換? 』


誰料,這白猿聽賴布衣這樣一說,竟疾速伸出前爪,一把攫抓住賴布衣匆忙間還留在石上的「青鳥序」,吱吱歡叫著,疾速而去! 這時,嘯聲馬上亦停,但見一輪山月斜照,夜清山清。


賴布衣眼見十幾天的心血,自己十多年的心愿,幸藉此龍穴靈光才寫出來的「青鳥序」竟給這神秘白猿搶去,氣得連連頓足嘆氣。隔了半晌,才驚醒過來,連忙順著白猿遁走的方向跟蹤而去。他雖知必追不上白猿,但他還存有一線希望,這白猿只是一時頑皮捉弄行人,待得它頏性一過,便會把書隨地一拋,自己或許可以拾回吧?


司徒德、李二牛兩人這時也清醒過來,他倆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見賴布衣失魂落魄的向前飛奔。


李二牛、司徒德兩人好一會才追及賴布衣,李二牛喘著粗氣忙問: 「大師,這是幹麼?


賴布衣仍然片刻不仃地飛奔,嘴裡氣急的罵著: 「這賊猿!竟捉弄老大!說罷,便把剛才的事數說了幾句,李二牛、司徒德兩人也不大明白,只知賴布衣將寫成的「青鳥序」給一隻白猿搶去了! 於是也不再細問,三人如飛般向前追蹤。


三人一路追蹤而去,突然,聽前面似有嘩嘩水流聲,三人趕了這大半夜,正感千渴,水罐食物等又全留在原地,不曾帶來。如今驟聽水流之聲,臉上頓現喜悅之色,也不管是否能收回書了,先喝飽水再說吧。三人朝著發出水聲的地方奔去,越往前,嘩嘩的聲音越大,大約走了二三里路,眼前突現一條銀色瀑布,從半山腰的一個洞里流下來,匯成一條寬約一丈左右的小溪。


三人奔到溪旁,李二牛喝得慌了,連忙彎腰用手掬了一捧水,就要往嘴裡送。突然,「啪! 」的一聲,一塊石頭從天而降,打在李二牛手上,李二牛痛得一鬆手,水被潑在地上。李二牛氣得大叫「什麼鬼石頭。也來欺負人? 」他抬頭一望,原來竟是一隻渾身雪白的猿猴,望著他扮著鬼臉,二牛大怒,忙問賴布衣:,「大師! 是這隻賊猿么? 」


賴布衣、司徒德兩人也早見到這隻突然現身,攜石頭捉弄李二牛的白猿,賴布衣見這隻白猿手爪上沒有東西,雖然懷疑,但也不敢肯定是否就是剛才搶書的白猿。


李二牛也不等賴布衣答話,急忙指著白猿咒罵道: 「你這隻賊猿,賊頭賊腦,搶了書,還來捉弄大爺!.......他越罵越氣,拾起一塊尖利的石頭,便要往白猿身上砸去!


突然,白猿背後的樹林里,傳來吱吱喳喳的噪叫聲,隨即跳出一群大大小小的白猴,數目起碼有一千幾百隻,齊朝白猿奔來,轉眼之間,就將白猿圍了個風雨不透,吱吱喳喳的亂叫,猶如向主人爭先稟報一樣。


李二牛剛要扔出的石頭不得不猛地收了回來,因為他在南雄打柴時,見得這類猴子多了,只要你傷了它們其中一隻,別的猴兒不找你拚命才怪! 如今這一千餘只猴子,如果真箇一擁而上,不給它們撕爛就算萬幸了,所以嚇得李二牛不敢亂動。


賴布衣三人聽不懂猴兒們吱喳什麼,也看不出它們搞什麼鬼名堂,這群猿猴對他們三人,亦熟視無睹,根本不當他們存在。三人與猴群對峙了片刻,突然聽到一聲急厲的嘯聲,那隻王似的白猿凌空一躍,離地足有一丈五六,半空中一個轉身,向背後樹林疾馳而去,白猿一面賓士,一邊不斷地回頭,用前爪向賴布衣三人招手,彷彿是招呼他們三人一同前去。


三人頓感好奇,也未多加考慮,隨後也跟而去。


樹林並不深,不多時他們三人就穿越而過,自猿已失了蹤影。眼前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大盆谷,盆谷很寬大足有二畝地光景,三人怔在這裡,不知該如何是好。突然,盆谷的一角,傳出白猿急嘯之聲,好象是怒極而發,三人順著白猿的嘯聲疾馳過去,一看,只見白猿正與一條黑蛇在對峙,這條黑蛇,碗口粗細,二丈長短,全身烏亮發光,只見白猿手裡捏著兩塊尖石,距離黑蛇一丈左右,轉來轉去,跳躍不停,黑蛇卻盤成一堆蛇陣,黑色的蛇頭直立陣外,隨著白猿的方向在轉動,賴布衣等三人看見這陣勢,嚇得呆住了。


這時,白猿仍不仃的轉圈,嘴裡不斷發出低嘯聲。黑蛇卻漸漸不安起來,把蛇陣外面的一段尾巴,不斷的上下拍打,湯碗大小的石頭,經它一擊就散碎如粉,其力量之大,可想而知。


賴布衣轉頭悄聲問司徒德,黑蛇究竟是何物,竟如此力大,司徒德轉聲道: 「這恐怕就是以皮堅力大著稱的鐵線蛇了,但不知為何竟有如此之大。」


二人正對答間,黑蛇突然散開蛇陣,身體伸直,嘴裡發出嘶嘶聲,疾如箭矢般撲向白猿!在這千鈞一髮間,白猿忽仰首長嘯,發出賴布衣三人在山上聽到的同一種的急嘯聲,幾乎在同一時間內,四面八方竟同時響起這種令人發顫的急嘯聲,而且比剛才的更猛、更尖、更急! 賴布衣等三人這次已有了準備,一聽白猿發出那種急嘯聲,知道厲害,馬上撕下衣服,塞住耳朵,便不覺得有多大顫動; 賴布衣抬眼望了一下黑蛇,就在白猿發出頭一聲急嘯時,撲來之勢已緩了緩,但去勢仍疾,到得接近白猿四尺遠時,群猿嘯聲已驟起,這一陣如撕人心肺的尖嘯,直顫得黑蛇猛的掉落地上,起先還勉強掙扎相峙,後來便忍不住了,終於如箭般向上逃跑。


白猿緊隨黑蛇之後,跳躍疾速緊追,黑蛇向上,嘯聲便暫緩,黑蛇欲轉身向下,或向左,向右,嘯聲又轉急,這樣,黑蛇驅趕得只能按白猿指定的方向逃竄,如此一來,便成了白猿驅趕黑蛇之勢。


賴布衣、李二牛、司徒德三人緊追不捨,自後面緊接而來,他們被眼前這怪事迷住了,一心想看個究竟,便連危險兩字也早已拋在腦後。


黑蛇被自猿驅趕著,竟一直朝那冒著白氣的碧潭竄來。


賴布衣正感驚奇,這時,白猿竟偷空瞧後向賴布衣招了招手,意思是叫快快跟上,又朝李二牛扮了個鬼臉,但它嘴裡發出的尖嘯聲可片刻也不敢停。因為它一停,黑蛇便馬上欲轉身向下逃竄。它彷彿很怕這碧潭,只是被白猿驅趕著,無辦法才抖顫著蜿蜒竄近。


待黑蛇竄到碧潭邊,白猿馬上發出更尖銳的嘯聲,加上千百群猴的尖嘯,簡直要把天給顫下來,周圍樹木的葉子也給這陣尖嘯而弄得紛紛掉落。這時,黑蛇竟給顫得瘋狂了似的,只見它猛地打了個轉,隨即暴怒地在原地上打滾,如鐵棍般的尾巴擊打著泥土,掀著,翻著,片刻之間,竟給這瘋狂的黑蛇弄了個深坑!


這時,白猿嘯聲更急,黑蛇更狂,它全身竟滾落深坑中,亂翻亂滾亂掀,弄得飛沙走石,而深坑越弄越深,其後便只見其下砂石泥土飛卷而出,不見黑蛇身體。


李二牛看得目瞪口呆,司徒德亦驚得張大了眼合不攏嘴,他悄悄捏住賴布衣的左手,用右手指在賴布衣的手掌寫道: 「這是何意? 」


賴布衣亦用右手指在司徒德的手掌上寫道:「吾亦難明,但觀此白猿似已通靈,它既奪書而去,又復引來黑蛇掘翻此金龍奇穴,看來必有深意! 此等倒要留神了,千萬勿錯過機會!....


就在這時,忽見黑蛇所翻掘的深坑之中升起一道金光,光芒四射,這道金光,竟把黑蛇一衝而起,彈出深坑之外,渾身疲軟地向山下飛竄,白猿也給這道金光嚇得轉身飛逃。


李二牛、司徒德二人雙眼給這道強光射住,竟睜不開眼!


這時,獨獨只有賴布衣絲毫不受強光所懾,他定晴凝望,但見在深坑之中,剛才發出金光的地方,竟現出一顆拳頭大小石晶珠! 賴布衣一見,大吃一驚,心想,在這金龍奇穴之下,竟藏有這顆結晶丸,這確實是千萬年始一見的奇珍異寶! 他深知只要誰擁有了這顆龍靈之珠,子孫後代得益無窮,這確實非同小可!


當下賴布衣亦不敢怠慢,先在深坑之上跪下,恭恭敬敬的叩了三個頭才攀落深坑,捧起這顆石晶體,又攀上深坑。


賴布衣喘著粗氣,剛攀上來,還未停穩腳步,突然,那隻怪白猿又平空而降,一把奪去賴布衣手上的石珠。


賴布衣大師被這隻怪物幾番捉弄欺侮,僥他再好性子亦沉不住氣了,急指罵道:「你這賊猴! 三番數次捉弄老夫,意欲何為? 你須還個公道,不然惹怒老夫,定教你死無葬身之地! 」賴布衣大師這時真動了火了,他一生從未說過如此惡話! 他這樣說,憑賴布衣的本事,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雖然這隻白猿乃通靈之物,但它也自知經受不住賴布衣大怒之下的施威。


白猿一聽賴布衣大罵,頓時嚇得跪在地上,作人狀地叩起頭來,叩罷,才用手爪平空寫起字來。


賴布衣怒氣沖沖間,見白猿竟跪下叩起頭來,心裡又怒又驚,只見白猿在空中寫道: 「吾乃南帝座前白猿使者是也! 今奉南帝之命,前來求大師相助。因人神相隔,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切望大師見諒!」


賴布衣驚道: 「你既是南帝神之使者,可知我名? 」


白猿又臨空寫道:「大師姓賴名布衣,字文正是也! 」


賴布衣這下子,不得不信了。忙問道:「南帝欲求小子相助何事? 」


白猿寫道:「當今天下,即將大亂,宋室氣數將盡,外族塗炭生靈,漢室須經百年歷劫。南帝命在下欲尋一帝皇之才及輔其成功之士。龍晶珠及「青鳥序」此正為兩者之助也,請大師諒察。」


賴布衣忙俯身一揖道: 「但有益於百姓萬民,賴布衣何敢藏私? 但請留偈語,以解小子之疑。


白猿連連點頭,寫了幾行字,未了又寫了幾字:......天機勿泄! 」!


賴布衣一見白猿開頭寫了幾行字: 「冥冥主宰百年間,同室操戈而相殘; 皇覺寺畔穿朱衣,伯溫扶乩追元蠻。」又見白猿最後寫了「天機勿泄」四字,便不再出聲,揮手道:「如此,請使者去吧!」


白猿又跪在地上,叩了三個頭,大笑三聲,又大哭三聲,才跳躍著遠去了。山野間,重又陷入一片死寂之中。這時,司徒德、李二牛兩人給那道金光衝過,還是沉睡未醒,賴布衣知他兩人無礙,只是無緣目睹此天機予演之局罷了,待會兒自會蘇醒,所以他也不急著去驚動兩人。


賴布衣深知,此龍氣所凝的通靈龍晶珠將來必萌生一帝皇,但其人生性好殺戮,這是龍氣結穴之地其勢太盛太威之故,而「皇覺寺畔穿朱衣」一句,當隱示一出身皇覺寺的和尚,將來正是身穿朱衣龍袍之人。「伯溫扶乩逐元蠻」一句,當時說有一名伯溫之人,精於扶乩風水之學,相助那位皇覺寺和尚逐元蠻而統一天下,而自己的「青鳥序」一書,便正是授於此人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大咖龍雨泰 的精彩文章:

風水大師傳奇第五篇之布煞局彈指退兵
什麼是巫術(企圖藉助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方術)

TAG:風水大咖龍雨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