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騰衝多山,氣勢磅礴如高黎貢山,菱角分明如薄刀嶺,陡峭高聳如天台山等等,山的高度賦予了當地人性格的張弛有度,也孕育了人們的情懷和胸襟。在這個地方,似乎每一座山都藏著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故鄉的村莊背後是一座鬱鬱蔥蔥的大山,儘管高山和流水並無可能為村莊獨自佔有,但鄉人們還是喜歡用村莊的名字為大山、為河流命名。或許是人們敬畏大山的高處高平,低處低平,選擇以山為師,亦嚮往河流的順勢而下,選擇以河流為友。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大山的趣味,鄉間的人更能懂得。栽下樹木,它長成一葉蒼天,用一種積極、昂揚、向上的態度在天地間縱橫。樹榦的周圍,總會有很多的野生植物在攀爬,它根本不需人們給予一絲一毫的肥料和養分,就能夠在山野之間葳蕤生長。一旦面對陌生的植物,它們便會伸出敏感的觸鬚,把自己和對方聯繫起來。有時,山上會自己生長出一些帶刺兒的野生植物,當人從旁經過,就會被它熱情地「掛」了起來。少時的我曾嘗試過,用隨身攜帶的刀把它擋路的、討人厭的枝丫給砍掉,可懊惱的是過不了多久再從那經過,它依然又拉起了嚴實的防線。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儘管這樣,我們還是樂於往山裡跑。背一籮松果回家燒火做飯,撿一籮松毛回家引火,拾一些菌子回家做菜。除了田地,記憶之中的大山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來源。記得那個時候我們到山裡去取柴,因為路途實在過於彎曲遙遠,便從山與山之間的溝壑溜了下來。常常是人在前面跑著用一個長長的樹勾,把捆好的柴給拉下來。溝壑陡直,有時控制不住速度,只好縱身一躍至溝旁,讓柴自然順溝而下。其間的驚悚可想而知,被柴推倒從溜溝里滾下來也是免不了的事。越是這樣,來溜溝里挑戰的人就越多。甭說大人,連我這樣的黃毛丫頭,也敢去溜個一溜。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最讓人們流連忘返的無疑是山間拾菌。每年雨水將至,山林、草坡抑或是家背後的玉米地里,都會有野生菌從鬆軟的黃土裡探出頭來,羞赧地窺探人間煙火。奶漿菌、紅菌、見手青、松毛菌、刷竹菌、蕎菌是農家常見的菌種,孩子們背著背簍走進山裡去,不出一個小時,肯定能背著各色菌子回來。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在老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一個個的背著背簍鑽進家後面的山林去,彎著腰,埋著頭往地里尋找。走了一截,看見松樹下有一小堆松毛像小城堡一樣凸出來,把軟軟的松毛扒一扒,赫然發現一朵色澤鮮艷的野生菌,嬌艷欲滴。輕柔地把菌子拔起,捨不得刮破它水潤的皮膚。紅菌身著大紅袍,無論立在哪個角落,都是醒目而耀眼,可謂是菌子王國里的顏值擔當。農家裡,常把這類菌種用來烀雞,鮮艷的紅菌配合著農家土雞的醇香,有天然的野生植物的氣息,有農家人樸實的生活態度。騰南人多用來煮洋芋,放入一點干腌菜,煮出來的味道最鮮最甜。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所有的菌子里,「見手青」是最讓我深刻的一種,最鮮美的味道往往伴隨著毒性,用手輕撫一下菌桿,便會瞬間變成青色。將其切成菌片,用干辣椒、蒜瓣香炒,色美、味脆、噴香,是農家飯桌上少不了的一道風景。除此,松毛菌、刷竹菌、蕎菌以及酸菌、苦菌等各類菌子,通常用青椒和蒜瓣清炒過後,野生菌的鮮味便滲透出來,帶著一股淡淡的甜甜的味道,鮮味誘人,且營養價值極高。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通常,紅菌以及「見手青」等鮮甜可口的菌子最受人們的追捧,可山裡人還鍾情於有口感微苦的苦菌。把桿去掉,將菌冒放在旺火堆里烤,撒上鹽巴,讓菌子在熱力的作用下,慢慢排出苦水。這樣的過程有點緩慢,只有等苦菌的一肚子苦水排出了,菌冒才會變得乾癟、糊香。將苦菌撕成小片,澆入備好的豆腐水和火燒的辣椒酸茄均勻攪拌。再嘗,咦,原先的苦味淡去了好多,菌子的口感在咸香的豆腐水的中合下,反而滋生出一種美妙的味道來。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如今再回山野拾菌,心態與年少時再也不同。那些原本凌亂的松毛,髒兮兮的黃土隨意地搭在各種野生菌上,將它們圓圓的菌冒弄得有些污濁,卻讓我對自然界的生生相惜湧起了敬畏。那些可愛的生命,它們煥發生機的基礎就是這些腐土、落葉,就像一個行將老去的母親,仍然在用自己老邁的身軀呵護孩子一樣。因為有了種類繁多的植物的庇護,各種各樣的菌子在山野之中開出了各種色彩,紅菌紅,粉菌粉,苦菌杏,酸菌黑,奶漿菌橙黃,刷箸菌白,蕎菌棕,宛然成就了菌子的七彩世界。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關於吃菌子,鄉人總結了一套自己的道理,比如頭場雨水菌不能吃,菌子炒不到不能吃。最重要的,本地人吃菌子為什麼最要探究長菌子的地方,是松林還是栗園?人們根據菌子生長的氣候、地域以及周邊的樹木來判斷菌子的可食性。而這樣的生活智慧,顯然是上蒼贈予鄉人最樸實無華,卻最行之有效的嘉獎。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一個老友曾在昆明菌子中毒,兇手就是「見手青」,至今印象深刻。那時,我還在讀大四。如果不是因為正在準備論文答辯,那麼那頓菌子毒的就是我們兩個人。出現幻覺,滿牆的星星、小人和骷髏佔據了她的腦海,開始說胡話,把我們幾個姑娘嚇得半死。父母不在身邊的人,是不願把這個壞消息告訴給年邁的父母的,幾個好友陪著她幾次送進重症監護室。最後越來越嚴重了,才違背意願告訴了家人。那是從小吃菌子長大的我,第一次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人因為菌子差點要了小命。母親曾跟我說,吃菌子中毒過的人是切莫不能再食菌子的,一朝中毒朝朝中。所以很多食用菌子中毒過的人,都不敢再食用任何菌子,生命也從此留下了最大的遺憾。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和許多的大城市不一樣,騰衝的山不只有鄉村才有。即便是在城裡,也能擁有一座終年鬱鬱蔥蔥的來鳳山。在那裡,一樣有很多的野生菌破土而出,豐富和溫暖著一代代城裡人的飲食記憶。所以離開鄉村後,我們依然能在生活的城裡尋找到一絲寬慰,何其所幸!而這樣的寬慰,是世世代代的騰衝人用守護和耕植換來的精神嘉獎。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品味騰衝:在山野中拾菌的趣味 鄉間人更能懂得

歲月的長河裡,我們都會老去。而我們的大山,會長著各種菌子陪一茬茬的孩子長大,並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成為一份信仰。

文圖:杜加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