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聞一多評價這首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在藝術上的成就達到了同類詩中的最高水平。整首詩的意境美到窒息。在這靜寞幽深的春江花月夜裡,有多少人天各一方,依託著月光遙寄思情,而落月的餘輝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帶著不能寧靜的情思,把樹影灑滿了漫漫無盡的江邊。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翻譯

春江的潮水連接大海,海上的明月和海潮一同生長。江海相通,月光隨著海潮湧進江來,哪一處春江不閃耀著明亮的月光?江水繞著長滿鮮花的郊野曲折流過,月照林梢好像給它撒上了一層雪珠一樣。月亮流灑著一片銀輝色,空中霜飛不能覺察,江灘上的白沙不能看清,整個宇宙都浸染著融融月光。

江天一色,連一絲微塵也看不見,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在空中高懸。江邊什麼人最初見到這輪江月?江月又是哪一年開始照向人間?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總是相似。不知江月等待什麼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

白雲一片悠悠飄去,本來就容易使人產生愁思;又是在長著青楓的浦口,更引起人無限的離愁。誰家的遊子乘著一葉扁舟在外漂泊?哪處的婦人因思念遊子而出現在明月樓頭?那惹人的月光在樓頭徘徊,想必已照到思婦的梳妝台。

月光照在門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搗衣砧上,拂了又還來。我們苦苦相望,聽不到你的呼喚,我願隨著月光的流照來到你的身邊。

鴻雁善於長途飛翔,但不能伴著月光飛度而來;魚龍潛躍江心空泛起層層波紋,也難以游到你的面前。昨夜夢中看見閑潭落花,可惜春已過半你還不回家。江水不停地流淌,快要把春天送走,江潭的落月也漸漸向西斜。

斜月沉沉,落入茫茫的海霧之中;地北天南,望不盡山山水水無限的路。不知道今夜有幾人能乘著月色歸來,落月的餘輝照滿江樹,仍然牽引著人們的情愫。



注釋

灧灧(yan雁):水波溢滿的樣子。芳甸:生滿鮮花的郊野。霰(xian線):雪珠。汀(ting廳):沙灘。浦:水口,江水分岔的地方。碣石瀟湘:泛指地北天南。碣石,山名,在渤海邊。瀟湘,瀟、湘二水在湖南零陵縣合流後稱「瀟湘」。



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在初唐七言歌行中,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和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等詩相比,《春江花月夜》在藝術上的成就,無疑達到了同類詩中的最高水平。我國現代的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這首詩,譽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難怪《紅樓夢》中那位林小姐吟《代別離》一首,還特地標明是「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詩曰《秋窗風雨夕》」。

後人曾經反覆考索過這一樂府舊題究竟誰是首創者,但卻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加之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中便革故鼎新,突然煥發出熠熠耀人的藝術光彩,人們自然而然就把《春江花月夜》稱作「初唐體」詩格的代表,至於首創這一詩題的專利,似乎也就非張若虛莫屬了。

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春江月夜的景色,文辭清麗,韻調流暢,勾勒了一幅壯闊綺麗的畫面:春潮上漲,江海相連,一輪明月被洶湧的江潮簇擁著煥然托起。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一個「海」字,烘染出長江口煙波浩渺的壯麗景象;一個「生」字,摹擬出江月與潮水間眷眷相依的生命之戀。明月映射在一覽無垠的水面上,波光熠熠閃爍,千萬里之遙的春江,何處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迤邐前行的江水繞過花草叢生、氣息芬芳的原野,皎潔的月光照在花朵上,宛若在花團錦簇中撒上了一層晶瑩的雪珠。

緊接著,詩人又以極其精微的觀察和豐富奇崛的想像活化出一個神話般幽眇綺麗的世界:柔和的月色潔白如霜,卻絲毫感覺不到它在飄飛;水中小洲上的白沙反射出白茫茫的月光,渾然一色,分不清那是月光照射下的白沙,還是白沙反射出來的月光。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都因為皓月當空而蕩然無存,只有這一輪獨倚中天的明月,把整個蒼穹裝點得格外清麗澄徹,純凈得就連一絲纖細的灰塵都沒有。

以上八句,由面到點,由遠及近,彷彿電影鏡頭從全景的大範圍搖攝,逐漸推到了凝聚在一輪孤月上的大特寫,題面「春江花月夜」所蘊含的題旨和境界,通過詩人的一枝生花妙筆,已經淋漓盡致的躍然紙上了。

比張若虛稍先入世的唐代另一位詩人盧照鄰曾寫過一首《明月行》,也吟詠了水光月色,但只見鋪陳,不離賦體,不象張若虛把自己的一腔深情注入了他所描摹的景物之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詩人面對大自然的奧秘進行思索而發出的請問。它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李白的《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詩人任自己的思緒在寬曠的太空遨遊,但又不離開現實的人生,他把對自然的探索同對人生的思考緊密地聯繫起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就是他作出的回答。在綿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卻是經久不斷的。對於代代相衍的人類來說,永恆的明月當然不過是「年年只相似」罷了。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詩人不落前人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的窠臼,翻然出新,儘管仍有凄然哀惋的傷感,卻不泯對人生的追求和熱愛。這種超越了個人命運而站在整個人類歷史高度的宏觀思考,固然反映了初盛唐樂觀通達的時代精神,但是,一個生活在一千二百年以前的文人,就有如此深刻的哲學思維,畢竟是難能可貴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從意念上和結構上都是承上啟下的。既然是人生與明月共處,那麼,寂寂幽獨的江月你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人吧!可是,在你的下面,只有奔騰不息的江水揚長而去,你所翹首盼望的來人又在哪裡呢?隱隱的凄愴,烘托出了一個新的意境,很自然地把客觀景物的描寫過渡到瞭望寰人情的刻畫,引出了下半部分月下相思的離愁別緒。

「白雲」、「青楓浦」都是寓情於物。悠悠的白雲飄然而去,象徵著遊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在湖南省瀏陽縣,這裡泛指遙遠的水邊。眼望著那橫無涯際,空濛迷茫的水面,又怎能忍受柔腸百轉的愁緒?誰家沒有客居他鄉的遊子,哪裡沒有軫念懷戀的少婦?「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詩)詩人對於不止一家一處的離愁別緒,用「誰家」、「何處」提出反問,恐怕也是苦於對「此時此夜」的難以描述吧。

下面十六句,前八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後八句寫遊子思歸的急切。細節的刻畫進一步拓展和加深了詩的意境。魏晉時的曹植在《七哀》詩中曾寫道:「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曹植用擬人的手法寫明月流光,「徘徊」一詞,無疑是傳神之筆,然而後兩句卻落於鋪陳,不免過於直露。張若虛取長補短,繼承曹植「流光正徘徊」的神韻,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生髮出更為傳神的氛圍,烘托出鬱積在思婦心頭的悲苦和愁緒。

夜闌人靜,孤獨的思婦與清麗的皓月為伴。綿綿不盡的思念彷彿也牽動了蟾宮月魄的柔情。月華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灑在玉戶簾上,也灑在搗衣砧上,是要去傾聽思婦陳述衷腸,還是要給她送去一絲柔和的慰籍?然而,月光的淡泊,似乎更增添了伶仃孤苦的凄切,思婦要趕走這惱人的流光。「卷」和「拂」兩字,形象地反映了思婦內心的煩亂,但是善意的月光似乎並不理解思婦的心緒,偏偏「卷不去」,「拂還來」,而思婦的愁思,又何嘗不象這痴迷的月光那樣,卷之不去,拂了還來呢?

月光啊月光,你映照得那麼遠,遠飛的鴻雁也不能超越你的光影;你映照得那麼深,深潛的魚龍也受到驚擾而浮上水面,盪起層層波紋。此時此刻,你也一定映照到了遠方遊子的身邊,即使這樣,我們也只能空對明月,望眼欲穿而無法相聞。「相思如明月,可望還可攀」,(李白詩)只有乘著一瀉千里的月光,讓那深深的情思遙寄遠方的親人,無可奈何的惆悵和迷惘,又怎能是月光所能撫慰和排遣得了的呢?

也許是心靈的感應,也許是人性的相契,當不眠的思婦獨坐空樓之時,漂泊的遊子也沉迷於思歸的夢境之中。昨夜夢中見花落江畔,使人感到一番春事又將過去。夢幻中的悵惘又引逗起下文「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的現實。時光易逝,人生易老,遊子的青春年華,幸福希望就在這飄零之中象衰敗的春色付之東流,象西斜的落月墮之蒼穹。離人的心頭,猶如被沉沉的海霧籠罩著的深暗的月光一樣,緊箍在情感的重重羈絆之中。

「碣石」,山名,原來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現已沒入海中。「瀟湘」,二水名,瀟水流至今天湖南省零陵縣與湘江匯合,故稱瀟湘。碣石在北,瀟湘在南,在這靜寞幽深的春江花月夜裡,有多少人天各一方,依託著月光遙寄思情,而落月的餘輝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帶著不能寧靜的情思,把樹影灑滿了漫漫無盡的江邊。詩人寫情,始終圍繞著江月,月光引起了不絕如縷的遐思,遐思又隨月光漂渺而去。

在這首以春、江、花、月、夜為題材的交響詩畫中,詩人以月光為主旋律貫穿始終,由月生起,到月落結,在音畫的每一個樂章都迴響著以月光主旋律為基調的變奏,使我們在詩人展現的這幅渾然和諧的畫面上,既領略到了春江花月夜全景的幽深邈遠,同時,又尤為突出地感受到了月光在冥冥自然中的撲朔迷離的變幻。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山水詩,它卻滌凈了宮體詩吟詠風花雪月的那種輕靡艷麗的梁陳遺風;《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愛情詩,它卻以悲壯深遠的人生探求代替了卿卿我我的無病呻吟;《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哲理詩,它卻沒有率由舊章,疾言厲色的說教,而是把情與景熔於一爐時自然閃爍的火花。

張若虛的一生,只留給後人兩首詩,然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藝術上的成就,就無愧為初唐時期開放在力反齊梁遺風,拓開唐詩畛域實踐中的一朵奇葩。可見與張若虛同時代的那位在唐詩改革中矢志不渝的陳子昂所發出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呼喚,並非是空寂寥落的絕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巷詩社 的精彩文章:

魯迅,以前真的讀不懂,現在看句句都是真理
十月,願你安好,最誠摯的祝福送給你

TAG:雨巷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