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通過VR親自化身雞鴨魚兔控訴人類的屠殺,另類的動物保護方式

通過VR親自化身雞鴨魚兔控訴人類的屠殺,另類的動物保護方式

原標題:通過VR親自化身雞鴨魚兔控訴人類的屠殺,另類的動物保護方式


頂球、搖呼拉圈、舉尾鰭,還不盡興的話,再來一個大風車旋轉?在海洋館/水族館,海獅、海豚等動物們帶來的各種雜耍馬戲,總能博得觀眾展顏一笑,而海豚的微笑也總給人一種「它很快樂」的錯誤認知。實際上,海豚的微笑臉只是因為其獨特的生理構造而已。


在這背後,海豚、海獅等動物遭受的是:飲食控制、全年無休表演,包括完成與觀眾的「親親」互動,親到海獅甚至出現啃食前鰭、摩擦岩石等自虐行為;表演到海豚受不了狹窄的展示缸而自殺。利益為先,不以重視動物福利的方式來圈養動物,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的虐待?


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地,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包括理由聽上去比較正當的醫學研究),動物實驗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或許可以想像電影《侏羅紀世界》中恐龍們的遭遇)。這些動物實驗對象的大多數,幾乎在實驗室就過完了一生。


面對各種動物被囿於這樣那樣的困境的現況,部分動物保護者,期望通過建立相關非盈利組織、演講、著述等各種行動,來呼籲人們保護動物。前一段時間,馬雲還前往南非,為50名一線野生動物巡護員頒獎。


確實,很多重要的事情,總需要被不斷提及,人們才會刻在心上,才記得行動。而VR也一直在為動物保護提供一份特別的助力。

以VR為媒介,近距離接觸初獲自由的黑猩猩

自2009年以來,大力神(Hercules)和獅子座( Leo)兩隻黑猩猩,就一直住在斯托尼布魯克大學 (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實驗室里。他們只能終日待在地下實驗室里,接觸的只有研究人員和動物管理員。他們被用於研究運動,被迫直立行走,肌肉被插入一根根電極線。他們的故事在VR中,通過應用程序《Condition One》得以呈現給觀眾。



在應用程序《Condition One》以及名為「天空」的一集配套節目中,實驗室里的黑猩猩最終走出了牢籠。觀眾通過沉浸式的視角,可以看到黑猩猩們第一次踏進樹木森林時的剎那恍惚,看到它們第一次在廣闊的天空下探險。


據了解,對於已從醫學研究實驗室退休的,像黑猩猩這樣的動物們,有一些專門的非盈利組織,會為其提供住所,解決「養老」問題。但是,這些暖心的舉動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


而VR作為一種媒介,能帶領人們走出自我,進入動物的世界。其提供一種直接的體驗,讓觀眾與生命中第一次體驗自由的黑猩猩近距離接觸,從而更好地理解它們、給予關懷和援助。

VR紀錄片揭示壯麗景觀背後,那些被枉殺的靈魂

不知何時起,象牙開始像那些名包或豪車一樣,成為了彰顯身份的裝飾品,或者僅僅是因為好看便要佔有。但是,很多人選擇性地忘記一點:象牙並非人造品。就像初到非洲草原的人們,或許都會沉醉於其生物、田野、河流和群山的壯美;卻難以想像在這片土地的某處房間,正堆滿了象牙和其他動物的非法偷獵品。



非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仍然有大量大型陸地哺乳動物自由自在地漫遊的大陸。與此同時對偷獵、走私,甚至是武裝恐怖組織批量獵殺大象的行動也在「非法」滋生。


國際自然保護組織製作了一部名為《我的非洲》的VR電影,試圖通過為肯亞打造的這幅身臨其境的肖像,喚起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注意——象牙製品的背後,不是什麼帶有美好寓意的故事,而是一個個被枉殺的靈魂。


《我的非洲》,拍攝於肯亞Namunyak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北部Samburu縣的Reteti大象保護區。電影以360度視角下的角馬、羚羊開場,展示了其在馬拉河上的遷徙,和等待捕捉獵物的母獅的過程。影片講述了名為Naltwasha Leripe的布魯婦女的生活:飼養牲畜、挖掘水井,以及深入乾涸的河岸,救出一隻被象牙偷獵者遺棄的小象。


這部電影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通過讓觀眾親身感受肯亞壯麗的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激勵觀眾成為更熱情的環保倡導者。並且,讓觀眾明白:在非洲這一特定的地區,保護環境並不是要建造籬笆,而是要打破障礙,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

VR版卧底調查:「殺雞宰羊」過程中的倫理問題無需在意?

不得不說,人們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高級動物,想要虐待食物鏈下層動物真的是輕而易舉。


為食物而飼養動物,比如「雞鴨牛羊」,在農村或者城市中的專業養殖場中,是一種常見現象,這才有了我們所吃到的各種肉食。而有關虐待與否的倫理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大多數被飼養的「雞鴨牛羊豬」,從出生就被人類安排好了死亡的歸宿。

大多數人只要有肉可吃即可,對這些動物的生存方式毫不在意。



舊金山的一家公司,通過VR體驗《Factory Farm》,讓觀眾看到了一名動物權利調查人員JoseValle,對養豬場和屠宰場長達10分鐘的卧底調查。展示了一些並不美麗的景象,例如血腥的活豬宰殺。這種高度情緒化的VR體驗,可以喚起觀眾強烈的移情感覺,擴大對動物的同情圈,例如加強人們對「無痛殺雞鴨牛羊、安樂死」等人道主義做法的理解。

兔子在VR里開口:談自由、生命的價值,還是動物們罄竹難書的苦難?

為什麼貓總是打碎花瓶?為什麼狗總是在等主人回家?如果動物會說話,它們會談論些什麼?或許是一些沉重的話題,例如:「我們的苦難海墨難書」。



PETA是現存的最大的動物權利組織,有超過650萬遍布全球的成員和支持者。早在2015年,PETA就利用谷歌Cardboard為海洋世界抗議。2016年,PETA再次通過VR體驗,披露虐待動物的殘酷性。


而近期,PETA又推出了由PETA德國和創意機構Kolle Rebbe,以及數字機構Demodern共同創建的,全新VR體驗《Eye to Eye》。該體驗能讓觀眾在VR中,第一次與動物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交談。



戴上VR頭顯,觀眾眼前將出現一隻兔子,它為保護動物權利而來。根據觀眾與兔子之間的交流情況,兔子會引導觀眾戶到一些虛擬的地方,與他們談論自由、生命的價值,以及屠宰場和動物實驗。


正如PETA創意總監Hendrik Thiele所言:「VR讓我們有機會接觸那些,以前從未想過保護動物的人,幫助喚醒人心中的善良,讓他們產生同理心。」


在寫VR技術在動物保護方面的應用過程中,小編不禁想起了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也是近代中國動物保護先驅的呂碧城。90多年前,人們無法理解呂碧城對待動物的態度,對她的做法冷嘲熱諷甚至謾罵,還引發了一場有關名譽權的不了了之的訴訟。



呂碧城


十九世紀末,動物保護主義作為一種「他者文化」傳入中國,在當時的思想土壤中艱難生根。而在如今這個時代,民智已開,人們對各種思想都比較包容。但是人心卻更加冷漠,對各種「不在身邊發生的」事一聽而過、一笑了之。而VR在動物保護方面做的正是,將這些重要的事帶到人們身邊、放在人們眼前。例如親眼目睹動物們從未在鏡頭前出現過的求生實錄,親自揭開「距離和表象」的面紗之下、此前未知的動物的苦難遭遇,喚醒同理心、拾回同情心、付出愛心行動。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Pinea 的精彩文章:

耳機廠商森海塞爾將為Magic Leap開發空間音頻配件
9.20 VR掃描:Oculus高端一體機Santa Cruz專利曝光,泄露其內部結構

TAG:VRPin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