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時代的慈善廣告,早期名人效應,古代人也很「時髦」

東晉時代的慈善廣告,早期名人效應,古代人也很「時髦」

廣告現在成為了許多商家宣傳必不可少的方式,甚至很多產品還因為其獨特廣告方式而被人們注意,比如總在節假日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杜蕾斯廣告,人們更是戲稱杜蕾斯的廣告文案月入百萬。其實現今廣告只是以它多樣化、符合生活主流的方式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廣告絕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在古代,我國就出現了早期廣告的雛形。

東晉時代的慈善廣告,早期名人效應,古代人也很「時髦」


早期的廣告以叫賣為主,主旨與現在廣告的意義並無太大差別,最高的廣告文字記載是在《楚辭》中,詩中大意是:集市上有人在賣馬,但是一連出來吆喝了好幾天都沒有人買他的馬,於是他找了伯樂,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托,花錢雇了一個托來到馬市上假意買他的馬,並誇讚這馬有多麼好多麼值得,來激發其他顧客的購買慾望,吸引了其他顧客的競相購買,這則賣嗎事件是歷史上早期的廣告營銷案例,也是所謂的代言人效應,即便是到了今天,商家也願意花高價請代言人來帶動消費。

東晉時代的慈善廣告,早期名人效應,古代人也很「時髦」


但是廣告形式多種多樣,並不是所有品牌都會請代言人的,有些商品本身的銷量和口碑持高是不需要代言人的,而有些商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水平導致他是請不起代言人的,這就出現了另一種廣告營銷方式。

漢代的時候街上開酒館的人很多,人們為了招攬生意,就找年輕貌美的女子站在用酒罈築成的高台上吆喝,來吸引顧客的注意。

古代並不是只有盈利性質的廣告,就連我們今天的慈善廣告早在古代就有了案例。東晉時期,書聖王羲之名聲大噪,他的一帖字可以被炒到高價,可謂是一字難求。有一天王羲之在街上遛彎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賣扇子,老太太年紀大了,看起來十分可憐,可是生意慘淡,沒有什麼人光顧,動了惻隱之心的王羲之就給老太太的沒把扇子上都寫了幾個字,並對老太太說賣的時候就說這是王右軍寫的,結果扇子很快兜售一空。這也是早期的名人效應。

東晉時代的慈善廣告,早期名人效應,古代人也很「時髦」


古代的廣告早期以文字為主,但是隨著盛唐時期的到來,國家高度繁榮開放,很多來自異域的人到長安城賣酒,為了提高銷量,商家找了自己的地域美女在酒樓門口唱歌跳舞,異域風情女子總是吸引人的目光,當時的酒肆生意甚是繁榮。

東晉時代的慈善廣告,早期名人效應,古代人也很「時髦」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流行,圖文廣告也開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這是與我們今天的廣告最相近的古代廣告方式之一。

所有的文化流行都是在一步步的發展中推陳出新,即便是封建社會,也是有流行元素沿用至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為證 的精彩文章:

南京大屠殺慘案的真正元兇,卻因皇室背景逃過審判,活到94歲
史上最強「播種機」, 娶500多妻妾,生育867個兒女,至今無人能破

TAG:史為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