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孟子》精華10句,句句經典,中華智慧的結晶!

《孟子》精華10句,句句經典,中華智慧的結晶!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

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下》。

愛戴別人的人就會得到別人永久的愛戴;尊敬別人的人就會得到別人永久的尊敬。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遠遠望去,沒有君王的樣子;走近他,也不見他有讓人敬畏的君王威儀。這是孟子評價梁襄王之語。後世引此語,多是批評一個人沒有做領導、為人表率的氣質與風範。

3、三過其門而不入。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下》。

禹、稷治理天下時,多次從家門前經過,都沒有進屋看一看家人,此乃孟子讚頌上古賢君禹、稷公而忘私之辭。後世引用此句,多用來讚揚某人為官做事公而忘私的境界。

4、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引孔子語

第一個製作木偶或陶人殉葬的人,大概是要斷子絕孫的吧。這是孔子對發明木偶或陶人用以殉葬者的詛咒之語,既體現了他的「民本」思想,也與他所倡導的「仁義」理念相一致,是值得肯定的。

5、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上》

自己不如別人,還不知道羞恥,怎能趕上別人呢?

6、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乎,於。來自於同一類,卻遠遠超出其同類。此乃孟子讚揚孔子之語,意謂孔子與一般人一樣也是人,卻又是遠遠超出所有人的聖人。

7、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惻隱之心是仁的開端,羞惡之心是義的開端。

8、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仁就光榮,不仁就恥辱;現在的人既厭惡恥辱卻又居於不仁的境地,這就好像既厭惡潮濕卻又居於低洼的地方一樣。假如真的厭惡恥辱,那最好是以仁德為貴,尊敬讀書人,使有賢德的人處於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的職務。並且趁國家無內憂外患的時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這樣做了即使是大國也會畏懼你。

9、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齊宣王很高興地說:「《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出。』這就是說的先生您吧。我自己這樣做了,反過來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先生您的話,讓我很有同感。但您說我的這種心態與用道德統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麼理解呢?」

10、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語出(戰國)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同情憐憫的心情,是人人都有的;羞恥疾惡的心情,是人人都有的;恭敬別人講究禮貌的心情,是人人都有的;分辨是非好壞的心情,是人人都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詩經》10則經典名句,一生至少讀一次!
佛家最高經典《華嚴經》20句精華,句句讓人受用一生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