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還堵在返程路上的你,知道人家是怎麼回去的嗎?

還堵在返程路上的你,知道人家是怎麼回去的嗎?

假期結束,趕著回去上班的人又開始了一場不亞於春運的返程大遷徙

看著前方車尾的一連串紅燈,算了算距離下一個服務區還有多久、自己的膀胱能不能受得住煎熬,一邊還要想著到家太晚會不會影響明天開工……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像我們這樣糾結的生物,在自然界里還有很多。

角馬

生命不止,遷徙不息

說起遷徙,人們很容易就想到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它們每年都要經歷長距離的奔跑,衝破各種艱難險阻,逃過虎視眈眈的捕食者。在這支浩浩蕩蕩的遷徙大軍里,角馬無疑是中堅力量。

角馬們前赴後繼,紛紛跳下懸崖。角馬,也叫牛羚,屬於牛科(Bovidae)的角馬屬,它包括斑紋角馬和白尾角馬兩個種。這種動物頭粗大而且肩寬,肌肉強壯,四肢纖細 | Lee Whittam / Barcroft Media

角馬主要分布於非洲中部和東南部,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園都有角馬。它們能忍受貧瘠的環境,但每天或隔天必須大量飲水,因此在它們活動區域的15-25公里範圍內必須有水源。這也是角馬遷徙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最大的角馬種群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Serengeti),數量超過100萬頭。

角馬每年的遷徙時間看似有所不同,其實都是跟著降雨走。為了追逐濕潤氣候帶來的豐沛水草,它們不惜每年長途跋涉2800多公里,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順時針運動。

每年的角馬大遷徙是非洲坦尚尼亞一道神奇、壯觀的風景線。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裡,成千上萬的角馬都面臨一次驚心動魄的旅行 | T. R. Shankar Raman / Wikimedia Commons

在馬賽馬拉的角馬 | Bj?rn Christian T?rrissen / Wikimedia Commons

當南方草原的雨季結束時,上百萬頭角馬從塞倫蓋蒂北上,來到肯亞的馬賽馬拉(Masai Mara)國家自然保護區尋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一同遷徙的還有其他食草動物,它們按照消化特性自覺的分批開拔,喜食高層新草的斑馬打頭陣,愛吃中層嫩草的角馬緊隨其後,偏好底層短草的瞪羚殿後。

當然,正如春運時各地求學者和打工者的重重疊合,這支食草大軍的排列並非絕對的涇渭分明,角馬和斑馬也常常攜手同行。

角馬在遷徙中集結成群,它們會將年幼的個體保護在群內,夜晚休息時也會輪流放哨。儘管如此,每年這一路奔騰,也養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隨的肉食動物們,草原上隨時上演各種驚心動魄的狂野殺戮。

角馬在遷徙過程中,往往要面臨獅群和鱷魚的重重攻擊。一隻正在游泳渡過馬拉河的角馬,被河中的鱷魚攻擊。草原上一隻年輕的角馬也已經成為獅子的大餐 | Lee Whittam / Barcroft Media

角馬交配的季節通常是在5月到7月,有孕在身的角馬媽媽即使跑長途也沒有什麼孕婦專座,照樣千里奔襲。第二年1月到3月,當雨季再次來臨時,回到塞倫蓋蒂的雌角馬會在幾周內產下上萬頭小角馬,帶著寶寶踏上新一年的征程。

北極燕鷗

史上最遠的遷徙

回程買不到火車票,離家又遠,那就只好選擇飛機了。飛行模式雖然快捷舒適,但是代價也不菲。此時你是否會渴望給自己安上一對翅膀呢?不過,如果老家在北極,自己又在南極學習工作,而且有半年時間都得飛在路上,你恐怕就不會這樣想了。

火紅的嘴兒和小腳,剪刀似的尾巴,整潔尖銳的翅膀,黑色的小「帽子」,滴溜兒圓的小眼珠——這就是美麗的北極燕鷗。僅憑這樣一副小小的身軀,它年年往返於地球兩極 | Estormiz / Wikimedia Commons

很多鳥類都有遷徙的習慣,春夏在北方繁殖,秋天飛到溫暖的南方越冬。如果把這個「北方」和「南方」分別向地球兩端延伸到最南最北,那就是北極燕鷗(Sterna paradisaea)每年遷徙的往返端點。

由於在飛行路途中要藉助風勢風力,其最終的路線距離要遠遠長於南、北極之間的直線距離。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北極燕鷗的遷徙距離平均為70,900公里,最長的有81,600公里。這是目前已知動物中距離最長的遷徙旅程。

北極燕鷗的繁殖地和遷徙路線圖,在30多歲的一生中,北極燕鷗遷徙過的路程足以往返月球3趟 | Andreas Trepte / Wikimedia Commons

北極燕鷗在北半球的夏天生育繁衍,在南半球的夏天休養生息。為了躲避寒冷漫長的冬季,它不惜在30多年的壽命里年年往返於兩極。北極燕鷗見證了南北半球的夏日,是這個星球上享受最多陽光的生靈。

王鮭

周遊四方,葉落歸根

王鮭(Oncorhynchus tshawytscha),又叫奇努克鮭、大鱗大馬哈魚,是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中最大的種。與同屬的其他太平洋鮭魚一樣,王鮭是溯河產卵,並且一生只繁殖這一次。它們一定會洄遊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繁育後代。因此,誕生在北美育空河源頭的魚群便創造了最長的淡水遷徙路線,從白令海的河口到育空河的白馬市(Whitehorse)附近,總長度超過3000公里。

王鮭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亞到阿拉斯加的水域,和亞洲從日本北部到遠東西伯利亞的帕爾亞瓦米河(Palyavaam)流域

當繁殖季節到來之時,王鮭從海里逆流而上,在洄遊的幾十天里幾乎不吃東西,靠體內脂肪儲存的能量一路激流勇進,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回到育空河源頭後,王鮭就要開始操辦終身大事了。雌魚在河底的沙礫中挖出若干淺坑產下魚卵,雄魚則噴出精液使其受精。產卵後,雌魚會用沙子把受精卵遮蓋起來,並守護4-25天後死去;而雄魚會尋找更多的交配對象,直到精盡魚亡……國慶回家被相親被催婚的人兒,你們顫抖了嗎?

洄遊的雄性王鮭。王鮭的背部和頭頂是藍綠或紫色,身體銀白,其尾部和身體上半部有黑斑,在洄遊階段身上會逐漸透出紅色 | Zureks / Wikimedia Commons

王鮭的魚苗和幼魚通常會在淡水中待到一歲多,然後順流而下到達河口,在這裡它們再生活幾個月長到兩歲大;之後就游入海洋,自由地游弋1-8年(平均是3-4年)。直到有一天聽到故鄉的召喚,便開啟了葉落歸根的旅程。對鄉土的眷戀,不也正是堅持擠在春運路上人們的最大動力嗎?

黑脈金斑蝶

跨世代的遷徙

每年總會有人因為種種原因回不了家。別傷心,在外奔波一生無法踏上故土的,不止你一個。黑脈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這種蛺蝶科(Nymphalidae)的蝴蝶又被稱為帝王蝴蝶。之所以在北美的蝴蝶中名聲響亮,可絕不只是因為名字拉風,其壯麗的遷徙歷程功不可沒。

上為黑脈金斑蝶雄蝶,下為雌蝶,這種蝴蝶的翼展約10厘米,重量約0.5克,卻能在2個月的時間裡長途跋涉4000多公里 |上:Derek Ramsey / Wikimedia Commosn;下:Kenneth Dwain Harrelson / Wikimedia Commons

黑脈金斑蝶是唯一一種像鳥類一樣按照規律的周期每年南下北上的昆蟲。只是,對鳥兒來說,這樣的遷徙是可以反覆吟唱的歌曲,而黑脈金斑蝶用盡一生卻只能完成歌曲的片段。一次完整的遷徙要歷經三代到四代,它們在旅途中繁衍、死去,最終只能指望子孫後代完成使命。

在美國加州海岸的黑脈金斑蝶 | Steve Corey / Wikimedia Commons

故事從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開始。每年2-3月間,位於墨西哥米卻肯州(Michoacán)和美國加州中南部海岸的黑脈金斑蝶越冬種群開始交配產卵。它們的求偶相當簡單,而且不怎麼依靠化學信息激素。雄性在空中對雌性展開追逐,順利推倒後雙雙降落到地面,纏綿30-60分鐘,隨後雌性在馬利筋屬植物(Asclepias)上產卵。

4天後,黑脈金斑蝶的幼蟲孵化,它們穿著黃、白、黑相間的條紋裝,身體兩端各有一對黑色細絲,以馬利筋屬植物的葉子為食。兩周後,幼蟲開始化蛹。再過兩周,黑脈金斑蝶的成蟲從蛹里鑽出來,在陽光下把翅膀晾乾,抖擻精神,這就開始往北飛了。

黑脈金斑蝶的幼蟲以馬利筋屬植物的葉子為食,兩周後開始化蛹成蝶的過程 |左:Derek Ramsey / Wikimedia Commons;中:Hectonichus / Wi Kimedia Commons;右:Hectonichus / Wikimedia Commons

黑脈金斑蝶要從溫暖的南方飛到美國北部和加拿大。這段路程太過漫長,以至於大部分黑脈金斑蝶2-8周的壽命不足以完成。於是,在遷徙的路上,蝴蝶誕下後代,讓兒女們繼續北上。

到達北方根據地的黑脈金斑蝶往往已經是從南方越冬地飛出蝴蝶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夏末孵出的最後一代進入非繁殖階段,叫做滯育(diapause),它們可以活7個月或更久。每年8月直到霜凍之前蝴蝶陸續向南方遷徙,處於滯育階段的蝴蝶浩浩蕩蕩地南下,分毫不差地回到祖輩們曾經駐紮的越冬地。

岩石上的黑脈金斑蝶 | pendens proditor / Wikimedia Commons

在墨西哥,回到越冬地的上百萬隻蝴蝶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歡迎。對他們來說,這些漂亮的蝴蝶就是逝去故人的化身。墨西哥政府也建立起自然保護區和保留地為黑脈金斑蝶提供越冬場所。越冬的蝴蝶通常會等到來年2月和3月再繁殖,然後開始又一次的遷徙旅程。

在經歷了幾代的隔閡之後,這個物種是如何回到同一個越冬地的?這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其飛行的模式似乎是遺傳的。研究顯示,黑脈金斑蝶每根觸角中都有一套完整的磁場感應系統,一種叫藍光接受體(cryptochrome)的感光蛋白能起到化學羅盤的作用;同時它們也會依靠觸角中的晝夜節律鍾,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與時間補償的日光羅盤判斷方向。

座頭鯨

慢慢走,別慌

回程的路是不是走得你心急,或者是高速路上大塞車,或者只能買到慢車票?座頭鯨告訴你,慢慢走也能到達目的地。

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在主要的海洋都有分布。這也是一個有遷徙特點的物種,夏天生活在涼爽的高緯度水域,冬天到熱帶和亞熱帶的水域交配繁殖。只有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座頭鯨是例外,它們長年都生活在那片熱帶海域。這樣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游泳速度並不快,最高時速也就每小時十幾公里,邊走還邊「唱歌」,但是每年遷徙的路程能長達25,000公里。所以說,不怕慢,就怕站啊。

座頭鯨是鬚鯨亞目(Mysticeti)下的海洋哺乳動物,其黑白相間的尾翅可達身長三分之一,背有明顯厚實駝峰,所以又名大翅鯨、駝背鯨 | Whit Welles Wwelles14 / Wikimedia Commons

座頭鯨尾巴上的圖樣各有不同,科學家可以利用上面的獨特圖樣來辨識鯨魚個體。他們從拍到的座頭鯨露面照片中識別出同一條鯨魚的兩次露面,從而構建出其前進的路線。通過這種方法,2007年的一項研究追蹤了7隻座頭鯨,它們從南極海域遷徙到哥斯大黎加的太平洋海岸,路程大約8300公里,成為有記錄的哺乳動物最長遷徙路程。

座頭鯨的尾巴 | Widewitt / Wikimedia Commons

現在,你的車往前挪了多少?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參考資料:

http://www.ultimateafrica.com/travel/Wildebeest_migration.htmlhttp://www.nmfs.noaa.gov/pr/species/fish/chinooksalmon.htmTrevor E. Pitcher Bryan D. Neff Genetic quality and offspring performance in Chinook salmon: implication s for supportive breeding

少個螺絲:黑脈金斑蝶的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路線圖

Wiki:Chinook_salmon、Wildebeest、Arctic_tern、Humpback_whale、 Monarch butterfly

一個AI

不過,它們不需要找服務站,也不需要排隊,隨地就能大小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有款產品能治好疤痕?作為美容科醫生,我說……
有的人活著,但他的頸椎已經快死了……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