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行宣布降准1個百分點,7500億資金釋放!意味什麼?

央行宣布降准1個百分點,7500億資金釋放!意味什麼?

來源:鳳凰網財經(finance_ifeng)

今天中午11:49,央行通過官網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1.2萬億。由於當日到期的4500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故凈釋放資金7500億,力度超預期。

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來源: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39441/index.html

01

怎麼回事?

1、此次通過降准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將如何操作?

答:此次降準的主要內容是,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降准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准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2、央行再次通過降准置換中期借貸便利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本次降準的主要目的是優化流動性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當前,隨著信貸投放的增加,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需求也在增長。此時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能夠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同時,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可以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促進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3、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本次降准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准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餘下資金則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4、降準是否會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答:本次降准彌補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優化了流動性結構,銀根並沒有放鬆,市場利率是穩定的,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率與名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適度的,不會形成貶值壓力。本次降准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更加鞏固。

作為大型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出口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中國經濟以內需為主,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較為完善,進口依存度適中,人民幣匯率有充足的條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

02

為何降准?

對於此次降準的原因,中金公司此前研報指出,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亟需提高,央行也有進一步降準的空間,以推動貨幣供應擴張。7月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動及貨幣乘數的回升顯示央行通過降准來支持貨幣供應擴張的努力。

央行在2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第一個「專欄」中指出,中國特有的情況是存款準備金率較高,而降準會在降低基礎貨幣增速的同時支持銀行間流動性擴張。

東興固收也指出,除了貨幣政策需要回歸經濟「降成本」和金融「防風險」之外,近期不斷飆升的貨幣乘數也越來越成為銀行擴表的阻礙因素。在「融資回表」的大背景下,銀行不僅會受到資本金的約束,還可能會面臨貨幣乘數不斷攀升的問題,為了能夠緩解銀行的「貨幣乘數」約束壓力,更好地實現融資回表,法定準備金率還有繼續下調的必要性。

興業研究指出,10月13日將有4515億MLF到期,10月16日將有1500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二者合計回籠資金6015億。因此,如果10月降准並置換MLF既不會使資金面出現過大的波動,又有助於改善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期限結構、支持實體經濟融資。

中信明明認為,長期趨勢來看,全球金融周期協調仍然存在矛盾,回顧本輪全球金融周期的走勢,隨著美聯儲從2015年開啟加息進程,國內在2016年開啟去槓桿進程,全球主要的金融周期進入收縮階段,經過將近3年的時間,美國經濟升至階段高點,本次美聯儲議息會議上調經濟增長預期,漸近式加息仍要繼續,中美利差壓力較大。在經濟明確復甦之前,央行仍將保持寬鬆,即繼續將短期利率保持在利率走廊下廊之下。

9月27日凌晨,美聯儲如期宣布年內第三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達到2.0%至2.25%。美聯儲2015年以來6次加息中,我國2次未跟、2次跟10BP、2次跟5BP。

03

今年已連續降准4次

本次凈釋放資金最多

這是今年以來第四次降准,此前1月、4月和7月分別下調過銀行準備進率。

今年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降准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

今年4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018年4 月25 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 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准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本次降准,除去9000億元置換部分,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

今年1月25日,央行實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當時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

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今年初至今,央行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8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央行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穩健中性基調,當前流動性寬鬆是在加強預調微調基礎上的邊際性寬鬆。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再度降准有助於改善市場風險偏好 改善民營企業融資條件

針對央行年內第四次降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再度降准置換MLF,保持了總量不變,體現了穩健中性;但拉長了期限結構,有助於壓縮期限利差;持續的降准,最終會有助於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壓縮信用利差,改善民營企業融資條件。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李大霄:降准將對沖假期境外市場大跌影響 屬重大利好

李大霄表示,此次降准可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該舉措能夠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穩定經濟增長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對股票市場也有正面作用,同時起到對沖假期境外市場大幅下跌的影響。屬重大利好消息!

經濟學家馬光遠:降準是對的,降准可以穩預期,穩經濟,特別是穩房價。當然,降准也意味著去槓桿政策其實已經退出,貨幣政策回歸現實,企業的流動性枯竭問題得到緩解。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

本次降準的背景是8月份經濟數據依然低迷,特別是市場關注的基建投資增速依然沒有起色。而經濟數據不振背後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出於去槓桿考核壓力導致貸款意願低迷,而金融機構較低的風險導致對民營企業惜貸情緒較高。

此外,近期地方政府債密集發行也導致金融機構在流動性層面並不寬裕。考慮已經進入4季度加上政策效應的時滯,年內穩增長的時間表已經較為緊迫,因此無論是貨幣政策本身還是出於配合財政政策需要的角度來說都有必要提升政策力度。

雖然近期美聯儲政策較為鷹派的立場推動美債利率持續攀升,但國內央行人民幣匯率預期管理方面的政策在穩定人民幣匯率層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加上國內通脹平穩,為央行本次降准提供了政策空間。

我們預計4季度至少還會有一次降准,同時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為在美聯儲加息周期,當央行無法兼顧同時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時候,會優先解決「融資難」,因為畢竟「融資貴」只是成本問題,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解決,而「融資難」則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

04

明天股市怎麼走?

歷史上降准次日股市漲多跌少+國慶收假首日七成會漲

從存款準備金率來看,2010年至2011年6月14日,存款準備金率一直處於提升通道,1年半內共實施了12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存款準備金率一直處於下降通道。

自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5日,存款準備金率一共下調10次,大型存款類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從21.5%變動至15.5%,中小型存款類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從19.5%下調至13.5%。

而從降准後下一個股市交易日的情況來看,上證指數錄得4次下跌,6次上漲,平均漲幅為0.14%。其中,2016年3月1日降准後,次日上證指數收盤大漲4.26%。跌幅最大的一次是2015年9月6日降准,隔日上證指數大跌2.52%。

另一方面,過往18年的數據顯示,上證指數在國慶節後一周上漲的年份有12年,上漲概率達到66.67%,接近七成。從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過去18年里也有12年出現上漲,上漲概率接近七成,其中有8年漲幅都超過1%,從概率上看,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容易開門紅。

然而,這個國慶長假,全球市場總體不平靜。港股國慶表現十年最差,美股表現慘淡。

明天A股市場表現萬眾矚目,值得期待。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3個月,凈賺160萬;從普通寶媽,逆襲港大博士、500強高管,只因她學會了這項技能!
沒有李飛飛的2018 Google開發者大會:中國開發者數量增加 3 倍,進一步本土化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