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航傳來好消息:六代機關鍵設備開建,攔截導彈易如反掌

中航傳來好消息:六代機關鍵設備開建,攔截導彈易如反掌

原標題:中航傳來好消息:六代機關鍵設備開建,攔截導彈易如反掌


文/點滴金戈


據參考消息援引港媒報道稱,最近中航工業官方公開了可測試25馬赫級別飛行器的高超音速風洞,並有公開信息稱該風洞目的是為研製六代戰機做準備。這一消息顯然令人精神一振,這意味著國內航空工業的水平確實是有脫胎換骨的進步。


圖註:貌不驚人的高超音速風洞,中國已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好風洞設施的國家之一


上世紀50年代末,國內航空工業完全依賴引進技術和部件才搞出殲-6,60-80年代自行仿製的殲-7和殲-8系列到90年代左右才真正吃透技術。真正自主研發的殲-10和殲轟-7首飛時,外界同代機型已經出現了近20年。但殲-20的出世卻成為了繼F-22後世界第二型同時具備4S超級能力的戰機。實際上已經表明在戰鬥機研製方面國內已經基本凌駕於歐洲和俄羅斯之上,開始趕上美國的水平。而從公開相關6倍音速風洞消息來看,實際上國產未來一代戰機(姑且簡稱六代機)的研製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展。如果套用「使用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原則思考的話,六代機以後機型的預研工作開始也並不意外。


圖註:殲-20在解放軍內部仍稱為「四代機」


實際上殲-20和F-22目前在中美軍隊內部仍稱為「四代機」,嚴格來說其後一代的戰機才是「五代機」。不過這裡拋開文字遊戲不談,看看目前尚未公開的所謂「六代機」(實為五代機)可能有怎樣的特徵。


圖註:具備「雙三」能力SR-71偵察機,前衛異常的外形也運用了當時的黑科技


首先是高超音速,這是目前可以從高超音速風洞直接推斷出的特徵。現在主流噴氣式戰機的最大速度都在2倍音速上下,最大一般不超過2.5倍音速。目前唯一投入過實用的3倍音速級飛機是冷戰時期誕生的SR-71高空偵察機,通過當時堪稱黑科技的渦噴+衝壓組合發動機技術,SR-71可以在3萬米以上高空以3倍音速以上高速持續飛行,並以其高速優勢甩掉當時的攔截戰機和防空導彈。當然在當時這一技術的使用成本也是極為可觀的。而根據目前的一些公開資料,兼具渦輪和衝壓發動機特性的變循環發動機技術正在成熟。一旦該發動機投入實用,那麼未來戰機的飛行速度就可以輕易達到3-4倍音速,攻擊能力和突防實力都將成倍增加。


圖註:採用變循環技術的渦噴-衝壓發動機構造圖


高空實戰能力,這也是基於SR-71的經驗而來,目前戰機的最大升限都很少超過2萬米,實戰高度通常不超過1.5萬米,主要基於中低空和中低速度下進行。而在變循環發動機的驅動下,未來戰機也將普遍具備3萬米級別高度的飛行能力。在這種高度,既可以居高臨下打擊平流層和對流層的各種航空器和目標,也可以對敵方的導彈甚至衛星等高速目標進行攔截。打擊地面目標更是變得輕而易舉,無動力的炸彈也可以通過載機的高超音速狀態達到可怕的攻擊速度和距離。


使用高超音速武器能力,目前推斷的高超音速武器投放方式主要採用彈道導彈彈頭的方式進行。而隨著可以直接高超音速飛行的未來戰機出現,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可以直接從戰機上發射和投擲,「水漂彈」等新概念武器可能將成為代替傳統炸彈的未來空射彈藥。


至於隱身和機動性,目前還很難揣測高超音速下如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且現在戰機機動對飛行員身體的影響已經開始接近極限。預計「六代機」在這方面上反而不容易有太大的進步。


圖註:採用高超高音速的國產未來戰機想像圖


基於上面這些推斷,未來「六代機」的技術進步也許不如三代機到四(五)代機那麼大,但飛行技術的革命性進步也足以給未來空戰帶來巨大的改變。而國內軍工的進步則讓中國在這一方面走在前列,預計最多10-15年內,真正的「六代機」就有可能出現在公眾的面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駐京辦主任 的精彩文章:

不管別人怎麼嫌棄它,這款戰機仍是我軍最現實選擇,哼!
黑幫老大靠100把斧頭起家,兩件事讓日軍聞風喪膽,被稱「人間魔鬼」!

TAG:宇宙駐京辦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