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01 土洋矛盾的總爆發

1899年,自古以來就充滿江湖豪情的山東農民兄弟們,首先開始了反對洋人的運動。這是一次籠統性的排外,由反對洋人傳教士發展到反對所有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洋人傳教士到處建立教堂傳教,樸素的中國農民們是不能忍受的。這一年終於到了總爆發時期。

洋人傳教士們帶來了耶和華,大多數農民無法理解冒出來的這個「新神仙」(雖然也的確有接受洗禮的,但那畢竟是少數)。他們對西方的「神」感到陌生和不解,他們對基督教的教義也非常不認同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義和團諷刺洋教的漫畫。叫,教的諧音。此圖表現教士誘騙婦女。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豬叫,諧音主教。那時候市面上流傳一個說法,說洋教士取胎製藥。

在中國化佛教的理念中,只要你虔心向佛,每天修鍊,你也可以成神仙。而基督教認為只有上帝才是神,雖然承諾一心向善死後便可以上天庭,但終歸成不了神,也就是說普通人的成神通道是被絕對堵死的。窮苦一生的中國農民們不需要一個「不畫餅」的宗教,他們需要「畫餅」才能安然接受目前的這些窮困。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豬,諧音主;羊,諧音洋。這對聯也很有意思。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義和團諷刺洋教的漫畫。這些漫畫都能表現出當時中國民眾對洋教士的普遍痛恨。

不僅是在宗教上的不認可,還有文化上的衝突。以傳教士為主力軍的洋人們深入到中國鄉村裡,西方價值觀和傳統中國式鄉村價值觀產生了巨大衝突。

一個洋人和一個中國老農民,他們可能會為了一棵蔥而爭吵起來,洋人認為中國老農民不講道理,而中國老農民認為洋人不講規矩。這種情況你很難說清楚其中的是非對錯,這就是文化差異的衝突。就跟中國那家人到瑞典去旅遊一樣。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晚清洋人傳教士

世間幾乎是沒有真理的,只有好不好用的問題。當我們在地球上時,大多情況下牛頓的物理學就可以解決問題,牛頓更好用。當放眼到宇宙時,很多時候牛頓的物理學就失效了,你發現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能更好用。

所以中國那家人的問題是,你到了別人的地盤,你的那個「真理」在人家那裡就失效了。而洋人的問題是,你到了中國,還堅持西方價值觀那個「真理」,並試圖來改造中國農民,顯然也是不合時宜的。

02 一次民族覺醒的啟蒙

從我們現在來看,義和團運動能從山東迅速蔓延到全國,拳民們進入京津地區,圍攻外國公使館和外國教堂。這說明這場運動是有群眾基礎的,不能簡單歸結為拳民的愚昧和被人利用。他們對來自帝國主義的壓迫是普遍而真實感受到的,這一點我們今人可能無法切身體會。

義和團的表現的確過於激烈了一些,過於不明智了一些,但這是一個弱者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所導致的爆發力。你已經不可能要求他們理智對待這一切。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義和團拳民

我以為,義和團的這一次爆發總的來看是有好處的。它是中華民族覺醒的一次啟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再只是存在於書面的一句空話,這時候切實得到了踐行。所以,是有利於民族覺醒,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情況:義和團運動之後(包括後續的「庚子國難」),西方列強每一次與中國產生衝突,中國民眾不再麻木地站在一旁觀看打仗。鴉片戰爭時,廣州老百姓興緻勃勃看打仗的「盛況」不再有了。「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義和團拳民中還有小孩

美國公理會教士明恩溥說:「義和團運動永遠消除這樣一個論調,即洋人組織一小隊軍隊,只要組織的好,武器齊全,就可以在中國長驅直入,且不會遭到抵抗。這樣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03 清朝權力瓦解初露倪端

義和團運動最終導致了英美德日俄等八個國家聯合起來,在此之前是從未出現過的情況。西方列強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的,能暫棄前嫌團結到一起,說明是真的惹惱了他們。從而也反應出義和團運動發展到後來的徹底失控。如果義和團對外國公使館打一下就不打了,或者圍而不打,或者有針對性的打,這樣就好辦多了,談判桌上也有了籌碼。可惜,這也僅僅是假設而已。

事實上,大多數民眾運動到最後都是失控的,所以我們也就不要求全責備了。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紅燈罩,義和團運動中的女性組織。

八個國家聯合起來組成了八國聯軍,總人數不過5萬餘人,進攻北京的人數就更少了。但人數的劣勢並不妨礙他們長驅直入、直搗黃龍。

慈禧本想借用義和團殺一殺洋人的囂張氣焰,結果玩過火了,洋人們還真就能快速的聯合到一起,這種辦事效率是大清各衙門絕沒有的。

慈禧發現對局勢的誤判後,趕緊催促李鴻章北上勤王。老李頭這時卻表現的態度曖昧,因為他正忙著與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南方大臣,搞一個「東南互保」。現在美國還保留著當年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與美國大使的電報,內容涉及到與美國人的談判:不要將戰火燒到他們管轄的南方各省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李鴻章

從「東南互保」中便可以看出,清朝的統治權力已經是瓦解的、零散的,其中央集權的牢固程度,早已不是康乾時代,甚至不如鴉片戰爭時期

04 慈禧西逃的困窘

已回天乏術,慈禧只得跑到西安。這一路行程2000多公里後,對於一個65歲的老太太來說可謂是舟車勞頓,身心疲憊。但還不至於像某些人所言,慈禧十分狼狽,啃玉米面窩窩頭,睡棺材板。剛開始出逃那幾天可能有點寒磣(只是相對於錦衣玉食慣了的慈禧而言),到了第四天岑春煊就趕來救駕,慈禧的生活質量又回血了不少。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之所以有人會產生慈禧吃窩窩頭、睡棺材板的遐想,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皇帝的生活狀態,那太遙遠了。這就像一個故事所講:一個農民對另幾個農民暢想道「我要是當了皇帝呀,頓頓飯吃燒餅,還要大口大口地喝香油。高興了,背起糞筐轉一轉,沒事的時候,蹲到牆旮旯里曬太陽。」

慈禧的困苦之處可能是,園子里的那池子魚今天沒法餵食了。每天睡覺前要用若干中草藥和菊花泡腳,不可能了。為了滋陰潤膚,每天要喝的銀耳湯,也沒有了。

所以,帝王之困苦非我們老百姓之困苦。這是一個表述,兩種內涵

慈禧出逃後的第五天,她就扛不住了,連發兩道上諭。

第一道是給軍機大臣榮祿和大學士徐桐與戶部尚書崇綺的,命令他們趕緊向洋人求和。慈禧還不知道,八國聯軍破城後,榮祿就已經跑到了保定,而徐桐和崇綺已上吊自殺。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在日俄軍隊的保護下,李鴻章前往談判現場。

第二道是給李鴻章的,要他和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簽喪權辱國條約畢竟還是老李頭有經驗。接到上諭後李鴻章欣然前往北京,因為他可以不用再勞心費神搞「東南互保」了。慈禧態度的轉變,既可以保住東南,也可以保住大清了。

05 不止八國,多了三個分贓國

說是八國聯軍侵華,實際上最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是跟11個國家簽的。

8個原始股: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

又多了3個新增股:比利時、西班牙、荷蘭。

這三個國家沒有派出一兵一卒,為什麼可以參與分贓呢?這是由於比、西、荷三國雖然沒有出兵,但他們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了列強的大小會議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義和團拳民

1900年四五月,義和團在京津一帶已迅速發展起來了,直接威脅到列強的在華統治。北京的各國公使經常聚在一起開會商討對策,比、西、荷三國都參加了討論。而且西班牙公使康諾格還是會議主持人。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他的《拳亂筆記》中說,西班牙公使康諾格先生是「會議領袖」。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

所以,西班牙雖然沒有出兵,但是在前期的出兵籌備工作中是出了大力氣的,比利時、荷蘭亦然。這就像是一種「技術入股」,不出錢出力,卻可以出腦子。

另外,多出比、西、荷三個分贓國,其實也是有「歷史傳統」的 。在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都有這樣的先例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不僅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後來也與美國、法國簽訂了同樣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直接出兵的是英法,結果清政府也與美國、俄羅斯簽訂了同樣的不平等條約。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阿Q調戲小尼姑說:「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這正是西方列強在華的普遍心態,所謂「利益均沾」原則。比、西、荷三國在「利益均沾」的指導思想下,提出參與分贓,看上去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

06 慈禧長舒一口氣

對於《辛丑條約》,慈禧方面最擔心的是洋人提出的「懲罰罪魁禍首」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洋人和大清未達成共識,洋人強烈要求懲罰慈禧。此分歧導致議和遲遲未得到一個結果。

直到後來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極力為慈禧開脫,並「揪出」端王爺載漪當替罪羊,洋人才勉強接受,而慈禧也終於長舒一口氣。(慈禧本來是很看重端王爺載漪的,1899年冊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大阿哥,準備廢黜光緒後,讓溥儁當皇帝。)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溥儁,被稱為「保慶帝」

慈禧看到《辛丑條約》和議大綱12條,其中沒有要求懲罰她,也沒有要求割土地。慈禧感到十分滿意,立即作出批示「全行照允」

洋人們在《辛丑條約》上沒有獅子大開口,不是因為良心發現,而是因為他們發現已經馴服了慈禧這個「頑固的老太婆」,在華代理人暫且可以讓她繼續當下去。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為何分贓時多了3個國家?

慈禧迴鑾

在這裡,有人可能會提出異議,《辛丑條約》還不算獅子大開口?本息共計約9.8億兩白銀啊!

單從表面數字上看《辛丑條約》確實是賠款最多的,但後來各國列強放棄了一些後續的賠款和利息,再後來一些列強還退回了不少賠款,主要以建學校和教堂的方式退回。《辛丑條約》甚至不如《馬關條約》賠款多,賠日本人的款那可是真金白銀掏出去,並且沒有退還。

所以有人說——單從賠錢數字上看,《辛丑條約》最狠。若論割地最多,俄國人最狠。要說最為恥辱的,卻是《馬關條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嘴哥閑談 的精彩文章:

70年代的巴基斯坦,看上去比中國發達
跨越國界界碑就算出國了嗎?

TAG:嘴哥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