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 雷

傅雷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1966年9月3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自縊身亡、憤而離世,悲壯地走完了一生。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集中體現了傅雷的思想與藝術修養。

愛情要冷靜

親愛的孩子:

很高興知道你有了一個女友,也高興你現在就告訴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多指導你。對戀愛的經驗和文學藝術的研究,朋友中數十年悲歡離合的事迹和平時的觀察思考,使我們在兒女的終身大事上能比別的父母更有參加意見的條件,幫助你過這一人生的大關。

首先態度和心情都儘可能的冷靜,否則觀察不會準確。初期交往容易感情衝動,單憑印象,只看見對方的優點,看不出缺點,便是與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對異性更是常有的事。感情激動時期不僅會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對方;自己也會無意識的只表現好的一方面,把缺點隱藏起來。保持冷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於為了談戀愛而荒廢正業,或是影響功課,或是浪費時間,或是損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時擾亂心情。

所謂冷靜,不但表面的行動,尤其內心和思想都要做到這點,是很難。人總是人,感情上來,不容易控制,年輕人沒戀愛經驗更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與各人的氣質有關。我生平總不能臨事沉著,極易激動,這是我的大缺點。幸而事後還能客觀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致於使當場的意氣繼續發展,鬧得不可收拾。我告訴你這一點,讓你知道如臨時不能剋制,過後必須由理智來控制大局;該糾正的就糾正,該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該收蓬時就收蓬。總而言之,以上二點歸納起來只是:感情必須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須下一番苦功在實際生活中長期鍛煉。

我一生從來不曾有過「戀愛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義至上」, 這種種都應當作立身的原則。戀愛不論在如何狂熱的高潮階段也不能侵犯這些原則。朋友也好,愛人也好,一遇到重大關頭,與真理、道德、正義……等等有關問題,決不能讓步。

其次,人是最複雜的動物,觀察決不可簡單化,而要耐心、細緻、深入,經過相當的時間、 各種不同的事故和場合。處處要把客觀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結合起來。對方的優點,要認清是不是真實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或者是誇大的。對方的缺點,要分出是不是與本質有關。與本質有關的缺點,不能因為其它次要的優點多而加以忽視。次要的缺點也得辨別是否能改,是否發展下去會影響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點,談戀愛的男女雙方都是如此。問題不在於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此點很重要。有些缺點雙方都能容忍; 有些則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最好雙方盡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來,優缺點一齊讓對方看到。必須彼此看到了優點,也看到了缺點,覺得都可以相忍相讓 ,不會影響大局的時候,才談得上進一步的了解;否則只能做一個普通的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優缺點,需要相當時間,也需要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故來考驗;絕對急不來!更不能輕易下結論!(不論是好的結論或壞的結論)唯有極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點總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為了求戀愛成功而盡量隱藏自己的缺點的人其實是愚蠢的。當然,在戀愛中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己的光明面,不知不覺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在此例。因為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證明愛情能促使我們進步,往善與美的方向發展,正是愛情的偉大之處 ,也是古往今來的詩人歌頌愛情的主要原因……。

事情主觀上固盼望必成,客觀方面仍須有萬一不成的思想準備。為了避免失戀等等痛苦,這 一點「明智」我覺得一開頭就應當充分掌握……。

一切不能急,越是事關重要,越要心平氣和,態度安詳,從長考慮,細細觀察,力求客觀!感情衝上高峰很容易,無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要久而彌篤的維持長久的友誼可很難了……。

除了優勝缺點,兩人性格脾氣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剛柔、軟硬、緩急的差別要能相互適應調劑。還有許多表現在舉動、態度、言笑、聲音……之間說不出也數不清的小習慣,在男女之間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這些,就得冷眼旁觀,慢慢咂摸。……詩人常說愛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愛情畢竟更健全更可靠。人的雅俗和胸襟器量也是要非常注意的。……你自幼看慣家裡的作風,想必不會忍受量窄心淺的性格。

以上談的全是籠籠統統的原則問題……。

長相身材雖不是主要考慮點,但在一個愛美的人也不能過於忽視。

交友期間,盡量少送禮物、少花錢:一方面表明你的戀愛觀念與物質關係極少牽連;另一方面也是考驗對方。

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信,很高興。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裡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願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

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麼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1954年10月2日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關於莫扎特的話,例如說他天真、可愛、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彈起來還是沒有那天真、可愛、清新的味兒。這道理,我覺得是「理性認識」與「感情深入」的分別。感性認識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認識;理性認識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質。但是藝術的領會,還不能以此為限。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你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否則即使道理說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層。一般藝術家的偏於理智,偏於冷靜,就因為他們停留在理性認識的階段上。

比如你自己,過去你未嘗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對他並沒有發生真正的共鳴;感之不深,自然愛之不切了;愛之不切,彈出來當然也不夠味兒;而越是不夠味兒,越是引不起你興趣。如此循環下去,你對一個作家當然無從深入。

這一回可不然,你的確和莫扎特起了共鳴,你的脈搏跟他的脈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節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與他的共同點被你找出來了,抓住了,所以你才會這樣欣賞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個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需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法文里有句話叫做「偉大的心」,意思就是「愛」,這「偉大的心」幾個字,真有意義。而且這個愛絕不是庸俗的,婆婆媽媽的感情,而是熱烈的、真誠的、潔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愛。

從這個理論出發,許多人彈不好東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沒有感情,固然不能表達音樂: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種火熱的同時又是高尚、精練的感情,還是要流於庸俗;所謂濫情,我覺得就是指的這種庸俗的感情。

一切偉大的藝術家(不論是作曲家,是文學家,是畫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樑。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了解了。當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與感受完全一樣,了解的多少、深淺、廣狹,還是大有出入;而我們自己的個性也在中間發生不小的作用。

大多數從事藝術的人,缺少真誠。因為不夠真誠,一切都在嘴裡隨便說說,當作唬人的幌子,裝自己的門面,實際只是拾人牙慧,並非真有所感。所以他們對作家決不能深入體會,先是對自己就沒有深入分析過。這個意思,克利斯朵夫也好像說過的。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而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少不完美之處!

好像世界上公認有個現象:一個音樂家(指演奏家)大多只能限於演奏某幾個作曲家的作品。其實這種人只能稱為演奏家而不是藝術家。因為他們的胸襟不夠寬廣,容受不了廣大的藝術天地,接受不了變化無窮的形與色。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了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讀庫 的精彩文章:

小姐姐,你要的國慶浪漫旅遊攻略已做好
9位作家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一聲嘆息!

TAG:文藝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