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軍為何不先消滅威脅天京的江南江北大營,而是北伐和西征?

太平軍為何不先消滅威脅天京的江南江北大營,而是北伐和西征?

原標題:太平軍為何不先消滅威脅天京的江南江北大營,而是北伐和西征?


清軍剛入關時,滿洲八旗日行千里,所向無敵,號稱「滿萬不可敵」,左良玉之子左夢庚十分畏懼清軍,直接率80萬大軍向阿濟格1萬八旗兵投降,一時間讓八旗名揚天下,好不威風。不過,到了康熙年間,八旗兵戰鬥力持續下滑,無論是「平定三藩之亂」還是「三征噶爾丹」,滿洲八旗只能當替補,躲在綠營兵後面撿漏。乾隆中後期,綠營兵也已經腐朽沒落,絲毫沒有戰鬥力,鎮壓白蓮教等武裝起義只能依靠地方團練,也就是所謂的民兵。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不出三年,洪秀全、楊秀清等便率大軍殺進東南第一大城市南京,並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有意思的是,當時太平天國沒有直接摧毀由八旗、綠營軍組建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而是兵分兩路,進行北伐、西征。江北、江南大營腐朽不堪,又近在咫尺,為何太平軍不先拔掉這兩顆釘子,而是揮師北伐、西征呢?一起來看看。



要回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下何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兩座大營組建的目的是什麼?


江北大營:太平軍攻入南京後,由八旗年輕將領琦善組建,總兵力一萬餘人,後來增加到兩萬多,總部在揚州。江北大營組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阻止太平軍北上中原,確保清朝首都北京之安全。

江南大營:這是咸豐皇帝圍堵太平天國的最強戰鬥力量,由名將向榮、張國梁等組建,總部在南京城東孝陵衛,兵力一萬餘,後增加到6萬左右。江南大營組建的目標很明確,一是阻止太平軍東下,確保江浙財賦之地安全;二是在合適時機殺入金陵,奪取剿滅太平天國之首功。


兩座大營戰鬥力:據美國傳教士記載:「不像軍隊,形同市集,吃喝玩樂,大煙娼賭俱全。」由此可知,這兩座大營戰鬥力很一般,除了張國梁所部3000捷勇堪與太平軍一較高低,剩下均為烏合之眾,後來的戰鬥證明了這一點。



既然「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已經腐朽不堪,為何太平軍不直接攻打呢?若是全力進攻,勝算究竟有多大?對此,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一起看看。


太平軍總兵力:時至今日,許多人都說太平軍殺進南京時總兵力五十餘萬,戰船一萬多艘,堪稱是當時最強大軍隊。那麼,太平軍是否真的有那麼多人呢?縱橫國史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夥:有,總兵力接近60萬。不過,這數字不全是戰鬥力量,而是連同家屬也計算在內,因為太平軍是「全家投軍」,這跟馮雲山制定的制度有關。太平軍真正具有戰鬥力量的精銳之師,最多六萬,正在訓練之中也僅為4萬左右,否則楊秀清此等牛人怎會讓林鳳祥只率2萬廣西老兵北伐呢?而精銳雲集的西征軍,最多三萬,賴漢英抵達南昌時,軍隊一萬多,因為部分已經駐紮在安慶。水師戰船一萬艘不假,兩萬艘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太平軍水營力量的基礎是「民船」,想要擴充很簡單,但戰鬥力不行,和清朝長江水師以及後來的湘軍水師不是一個級別。更巧的是,江南大營提督張國梁善於用水師,而且曾屢次擊敗太平軍。


太平軍後勤補給:這無疑是太平天國最糟糕之一面,從金田起義到天京被湘軍攻破,太平軍的給養一直都是大問題,而且壓根就沒有解決過。稍微了解點晚清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伐和西征前,太平天國能夠控制的城市就兩座,即是首都南京與漕運咽喉要道鎮江,但也沒能牢牢掌控,因為周圍還有清軍駐紮,對兩座城池虎視眈眈。可以說,當時太平天國直接控制的地盤非常小,正常物資供應都成問題,與「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搞持久戰,那無異於找死,活活被餓死。道理很簡單,太平軍短期內無法攻克這兩座以防守為主的要塞,只要戰事一拖延,抑或是糧食補給被切斷(可能連補給地都沒有),太平軍會立馬崩潰,到時清王朝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從太平軍兵力和後勤補給來看,當時直接攻擊「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之條件沒有成熟,取勝概率不大。再則,這兩座大營以防禦為主,很少主動向天京發動進攻。所以,當時天京相對安全,洪、楊等沒必要跟他們過不去。


北伐與西征,好處很多,這一點毋庸置疑。北伐是為西征服務,當然,若是林鳳祥、李開芳等能攻下燕京將咸豐趕回東北是最好不過了;西征,目的是奪取長江中下游地區,擴大太平天國地盤,解決物資補給問題。歷史無數次證明,南方政權若想長期維持抑或是要推翻北方政權,長江、淮河防線必須守住,否則就只能等著被對手消滅。太平軍北伐、西征無疑是對的,先擴大地盤,鞏固江淮防線,解決物資補給這大問題,而後再與清廷逐鹿中原,成就千古偉業。1856年4月,西征連連獲勝後,楊秀清、石達開、秦日綱、陳玉成等合力摧毀江北、江南兩座大營,解除了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太平天國達到全盛時期,具備了北伐中原的條件。


很遺憾,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領導集團因權力問題而自相殘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清朝逃過了一劫。可以說,太平天國不是被湘軍擊敗,而是亡於內訌,亡於領導人權力之爭。北伐、西征沒錯,錯就錯在核心領導人搞權力爭奪,自殺殘殺,自斷筋脈。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為震懾英國使者效仿朱棣檢閱三軍,使者:大清準備完了
堪稱名將的五位巾幗英雄,瓦夫人橫掃倭寇,第三位皇帝為她寫詩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