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和食物的關係,就是你和萬物的關係

你和食物的關係,就是你和萬物的關係


DAY5 美食


5 October 2018


你和食物的關係,就是你和人的關係。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放假了,我們終於有時間跟家人、三五好友圍坐一桌,吃一餐熱氣騰騰、人情溫暖的飯。



許久不見的好友小酌一杯,和久未聚齊的家人杯盞交錯,是

食物,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也是食物,讓我們明白一些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很多時

候,

你和食物的關係里,寫著你和人的關係。




你對待食物的態度,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態度。


01


吃之前,先了解自己






當你感到愛和滿足時

,看到和品嘗食物就像在欣賞藝術品一樣,食物變成了精緻的感官享受,

這時候,你選擇的,往往是你真正想吃的。





當你情緒低落,比如失戀、工作不順,或者就是單純心情不好,

食物就成了填充情緒的坑洞,

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吃很多,或者完全沒有食慾。




這時,你吃的任何的食物,都會帶來身體的負擔。

因為當你感覺到空虛、低落時,身體的消化機制也同樣變得很虛弱,不能被消化的食物,就成了負擔。




人吃東西,是為了得到食物的滋養,而不是為了給身體加重負擔,在

吃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先了解食物,了解自己。

比如:





容易生氣的人,心血管相對就比較脆弱;


容易抑鬱低落的人,消化系統就可能是脆弱的器官;


什麼都憋在心裡不說的人,呼吸系統就是脆弱器官……




當我們越是了解自己、了解食物,就越容易和食物自然相處,得到食物本真的滋養。


 


對有的人來說,食物只是給予身體所需的營養,他們對食物的需求是乾淨、營養平衡。




但對有的人來說,食物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是他們享受生命的最大動力,因為食物,他們甚至建立了獨特的人際關係,聚在一起,享受又滿足。


02


食物無好壞,只看你的需求






你和食物的關係,其實是你和自己的關係,你吃什麼、

怎麼吃,

來自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了解。






經常下廚房,為自己做一餐熱飯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人;




很多日常與外賣為伴的人,遠離了廚房的煙火,也就漸漸遠離了自己身體里對食物真實的需求。




有的人,會為了愛或者其他原因,遷就別人的口味,有人吃得滿足,有人則吃出埋怨和匱乏。




本質上,食物沒有好壞,重點是當下我們身體的需求。




Joy 很喜歡吃香菜,每次吃火鍋或是做飯時都會放一些香菜,有香菜的時候,她的胃口也特別好。




後來,她認識了男友,男友就完全不能吃香菜,Joy為了遷就男友,再也不能像從前一樣放肆地享受香菜。


 


朋友很喜歡巧克力,特別是純純的巧克力蛋糕,每次吃巧克力蛋糕,他就會一臉心滿意足。




因為在他童年時,父親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他買很好吃的巧克力,巧克力對他來說意味著有父親陪伴的美好時光。




所以現在每年快到父親的忌日時,他就會莫名的特別想吃巧克力蛋糕,吃巧克力成為他在童年時和父親的連接方式。


03


和食物對話,就是和自己對話





有一句話說,

你吃什麼,就會長成什麼樣的人。






多吃蔬菜,會長出平和慈悲的心靈和輕盈柔軟的身體;


多喝好水,會長出純凈輕靈的

心靈

和通暢健康的身體;




經常吃很多辛辣油膩的食物,會長出急躁的心靈和油膩粗重的身體;


經常吃瀕危動物,會長出麻木冷漠的心靈和僵硬的身體……


 


在了解自己想吃什麼時,不妨先了解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吃這餐飯。 



 




  • 1.為了社會關係。




有時候,

你邀請或是被邀請,吃的食物並不是真正喜歡和當下身體所需的

,但因為飯桌上的關係,你可能還是會吃下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或是喝很多的酒。






  • 2.為了表達自己的價值感。




有時候,你去高級餐廳點很貴的食物,是

覺得自己值得用昂貴的環境和食物來獎勵自己

,或者,你也會把這種獎勵分享給家人和好友。






  • 3.為了填補心理匱乏感。




有時候,你吃的時候,身體並不餓,但心裡很想吃,這時,你需要用食物來填補心裡的空洞感,甚至被忽視感,但

吃也並不能真正滿足你,反而越發覺得空虛。





 





  • 4.為了愉悅情緒。




有的人會對某一種食物有極大的饑渴感,比如肉,比如奶油,比如麻辣香鍋,通常,

這種食物代表了他內心深處對自己某個時刻的美好記憶。




也就是說,當他在第一次吃這種食物時,身心被喚起了極大的愉悅感,之後每次吃,都能帶起這份熟悉的愉悅。


 


食物不僅僅只有味道和氣息,它還承載了我們進食時的感受,是快樂還是悲傷,你的身體,會記住食物帶給你的每一個細微感受,

只有那些遵從內心需求的人,才能享受食物,感恩食物。


 


印度古老的智慧脈輪系統認為人有七個脈輪,這些脈輪分別是:






  • 海底輪-食物



  • 臍輪-性



  • 太陽輪-自我權利



  • 心輪-愛



  • 喉輪-創造



  • 眉心輪-洞見



  • 頂輪-整合




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七個脈輪的連接和平衡發展,食物的本身只佔整體的七分之一。




除了對食物的需求和享受,我們還要發展其他部分的潛力才能帶來滿足感,

隨著其他脈輪智慧的發展,我們和食物的需求和看待食物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有的人會自然開始減少食量,吃得更簡單,有的人則改變了吃的時間。所以,

當我們內在發生改變時,我們對食物的需求和種類也會發生變化,最終我們會回到食物的本質上來。




每一次進食,不僅僅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這也是我們用食物來和身體對話,和自己對話的旅程。




作者:魏相相Pearl Wei


花香藝術家、花香藝術創始人、獨立藝術調香師,在全球原創了花香與表達性藝術,冥想與美學相融合探索生命的藝術。微信公眾號:玫瑰浮世繪(ID:wxxshanghai)


插圖 | 電影《美食、祈禱與愛》


主播 | 楊槍槍,電視台主持人,公眾號:小楊說事兒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這個假期你吃得滿意嗎?你覺得吃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S.H.E出道17年:你最好的朋友,就是你最美的樣子
親密關係,是兩個人的靈魂舞蹈 | 直播入口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