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蘭亭集序》的出現與消失,都跟六朝的社會傳統息息相關

文史宴:《蘭亭集序》的出現與消失,都跟六朝的社會傳統息息相關

作者|劉煒

編者|陳露

編者按:王羲之的《蘭亭序》乃中國書法史上隗寶。然而在這幅墨寶的背後,卻既有佳話也有悲情之事。同時,《蘭亭序》也是在漢魏書法大發展和士族社會的背景下產生的曠世絕作,王羲之無論從書法上還是心性上,都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閃耀出出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代書聖

1

王羲之是東晉乃至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稱得上是隸、楷、草、行各體皆精,在後世享有「書聖」的美譽。

王羲之

《晉書·王羲之傳》中記載他本人「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世人評論其書法水平時也用陳思王曹植《洛神賦》中的「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大加讚賞,即使不懂書法之人,對《蘭亭集序》、洗硯墨池也是耳熟能詳,可見這位書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負盛名的地位。

王羲之是如何練就出登峰造極的書法水平,《晉書》中記載並不多,僅在本傳中提到他曾與友人的書信中寫道:

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

換言之,墨池一事非是王羲之首創,在東漢書法家張芝習字之時便有,王羲之以張芝為榜樣,有意勤學苦練趕超前人。後來他學成之時,也自稱「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

在唐代張彥遠編撰的書法學論著總集《法書要錄》中,可以找到一些王羲之學習書法的經歷與過程:

羲之少學衛夫人(按指衛鑠,師承鍾繇)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遂成書爾,時年五十有三。惑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蘭亭集序》)可藏之,千金勿傳。

依《法書要錄》所言,王羲之早年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後又遊歷各地博採眾家之長,終成一代書聖,《蘭亭集序》便是他書法造詣最高的書法作品。

千古奇「書」

2

《蘭亭集序》又名《禊序》或《禊貼》。禊是古代一個特殊的節日,也被稱作「修禊」,是指每逢農曆三月三日,人們都要到水邊去祭祀、沐浴,目的是祛除不詳、祈求福祿,這個節日發展到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一個遊玩活動。

《蘭亭序》摹本

晉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的農曆三月初三,五十一歲的王羲之同兒子王凝之、王徽之以及當時的名流謝安、孫綽、許詢等四十一人相約來到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附近的蘭亭聚會。

蘭亭這個地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一個遊玩聚會的佳地。眾人排列坐在溪水的兩邊開始了一個「流觴曲水」的遊戲,即是指將盛滿酒的酒杯放入水中,讓酒杯順著水流下去,酒杯停到誰的面前,誰就要賦詩一首,否則便要罰酒。

那天眾人玩得十分盡興,共得詩三十七首。最後,眾人將這三十七首詩彙集成詩集,取名為「蘭亭集」,並推選王羲之為這個詩集作一個序,王羲之借酒助興寫出了這部絕世的書法作品,即大名鼎鼎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全文不長,僅三百二十四字。在序中,王羲之首先講述了這次游宴的歡快,「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眾名士「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接著,王羲之借著歡快引發出了對人生的一種感慨,感慨人的生死和萬物的生滅是非常迅速的,筆鋒一轉由樂轉悲,從「仰觀宇宙之大,仰察品類之盛」的這種探求天人之間的道理,再到慨嘆人生的短暫。

在這之後,王羲之又描寫了兩種人,一種是「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的內修好靜之人,好靜之人在室內談人生抱負;還有一種「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的外向之人,外向人則喜歡寄託情感,在世上放縱的生活。

但無論是好靜或是外向的人,雖然他們都快樂得「不知老之將至」,但這種快樂就像今天的聚會一樣並不能永保,如此一來在厭倦之後就會悲從中來,萬物再美好都會「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最後也將「終期於盡」,這就是人生之悲。

在這篇序文的最後,王羲之道出了寫序的原因:「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即今天我們看著前人無比感慨,日後後人看到我們的狀況也同樣是感慨萬千,縱使時代變了,可人們的情懷情趣是不會變的,所以記錄這篇序文,使得「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算是為這次的修禊游宴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永遠的憑證。

王羲之借寫詩集的序文來暢抒人生的感悟,這種人生感悟可以引起歷代文人與讀者的共鳴,序文文風清秀,字字珠璣,書法水平更是登峰造極,無論是書法藝術、筆力等造詣,還是氣度、襟懷、情愫等種種神韻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被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也被譽為是文學史與書法史上的雙璧,顯示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後人又評價《蘭亭集序》寫得天馬行空,因王羲之當時是借酒助興,一氣呵成,文中出現了二十多個「之」字,字字之間的寫法各不相同,後來他在酒醒之後又重寫過多次,但怎麼寫都趕不上當時這篇。在《王羲之傳》中記載:

「或以潘岳《金谷詩序》方其文,羲之比於石崇,聞而甚喜。」

王羲之聽聞他人將《蘭亭集序》比作《金谷園序》、將自己比作石崇而感到高興,這是有其深層含義的。金谷園是以炫富聞名的西晉石崇於今河南洛陽西北金谷澗中修建的豪宅莊園,園內「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其奢華程度即使是在京師洛陽也罕有對手。

西晉武帝司馬炎元康六年(公元296年),石崇外調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同時王羲之本族的叔伯、征西大將軍王詡也要從京師洛陽前往長安,石崇便於金谷園中舉辦了一場大型的宴會,邀請了蘇紹、潘安、陸機、陸雲、左思、劉琨等共三十位名流與王詡踐行。

同蘭亭聚會類似的是,金谷聚會中,眾名流同樣是「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亦同樣是乘著歡快的盛宴「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而最後石崇在作《金谷詩序》時「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後」,希望「後之好事者,其覽之哉」。

石崇

石崇是以炫富、鬥富聞名後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有名的富豪,潘安、左思、陸機、陸雲等人亦是當時的名流,這些人在石崇的邀請下於金谷園內為王詡踐行,都能襯托出當時王羲之的家族琅琊王氏的地位是無比尊貴的。

另外,石崇於不久之後也要離開金谷園外調青、徐,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為王詡踐行之時自己同樣有著落寞、不舍之情,所以在《金谷詩序》中寫下「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一語。而再到蘭亭聚會時,王羲之與石崇一樣,同是名流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不過二者不同的是,蘭亭聚會時王導、王敦皆已亡故,琅琊王氏一族已是昨日黃花,譙國桓氏握有大權,東晉立國之初「王與馬,共天下」的時代一去不返,加之王羲之與太原王氏的驃騎將軍王述不和,仕途不順,無論是自己的處境還是家族的處境與幾十年前的金谷園聚會時都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他也在人生最歡快的時刻發出了與石崇相似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這一基調,有人將蘭亭聚會比作王氏一族風光無限時的金谷聚會,王羲之能從中找回當初琅琊王氏一族風光無限時期的影子,自然是「聞而甚喜」。

千古之謎

3

有關《蘭亭集序》的下落,《法書要錄》中也有明確的記載:王羲之將它當做傳家珍寶,一直傳到其第七代孫王法極那裡。

王法極字智永,後來在家鄉會稽山陰永欣寺出家,法號「永禪師」。永禪師書法造詣也十分了得,學習書法時的「永字八法」相傳便是其所開創。後永禪師年近百歲乃終,將《蘭亭集序》與遺書並付其弟子辯才。

辯才同樣十分珍惜這件珍寶,時年八十餘歲的他每日於窗下臨學數遍。此時已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李世民也酷愛書法,曾對古往今來天下書法名家進行評價,唯獨推崇王羲之,認為「心慕手追,此人(指王羲之)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李世民派人多方搜訪、打探,得知了《蘭亭集序》的下落,便屢次向辯才索要,但辯才堅稱「自禪師歿後,薦經喪亂墜失,不知所在」,李世民也知道強行索要肯定無果,經房玄齡的推薦,派遣多才藝權謀的監察御史蕭翼前去辦理此事。

蕭翼在向李世民索要了王羲之流傳下來的其它真跡後扮作書生,到寺中拜訪辯才,二人「共圍棋、撫琴,投壺、握槊,談說文史,意甚相得」。如此一段時間後,蕭翼便拿出王羲之真跡交與辯才辨認,辯才也放鬆警惕,將《蘭亭集序》的真跡從房梁取出給蕭翼觀看。

某天辯才外出,蕭翼趁機盜取真跡獻給李世民,並亮出了自己的真正身份,辯才得知後「身便絕倒,良久始蘇」,最後「不能強飯,唯啜粥,歲余乃卒」。就這樣,這件傳世珍品通過不光彩的手段到了李世民的身邊。得到真跡後,李世民對《蘭亭集序》愛不釋手,「命供奉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拓數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臨崩前的李世民對唐高宗李治言道:

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

最終,《蘭亭集序》的真跡作為李世民的陪葬物品被帶進了昭陵,從此不知所終,而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所展示的多半是上面提到的書法名家臨摹的版本,而非真跡。

因為《蘭亭集序》,王羲之在書法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無人能夠打破。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宋代的蘇黃米蔡等後世書法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無不心悅誠服,對他推崇備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遊覽墨池並作《墨池記》,其中也高度評價道: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庄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如曾鞏所言,縱觀王羲之的一生,都是在對書法深深的痴迷與不斷的追求中度過的,這種終生痴迷與追求發人深省,也勢必永遠的成為了天下發奮之士學習和欽慕的楷模,「書聖」大名對於王羲之而言,更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人類崛起的兩大強敵,打倒他們後人類開始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