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挪威首都奧斯陸,引領咖啡第三波浪潮

挪威首都奧斯陸,引領咖啡第三波浪潮

?

也許你聽過,挪威的個人咖啡消費量(年平均9.9公斤), 位居全球第2,可是被譽為北歐咖啡朝聖地的首都奧斯陸,卓越之處並非以量取勝。

我們不禁好奇:奧斯陸的咖啡文化,到底具備哪些實力,足以引領世界趨勢?

左為挪威的世界咖啡師冠軍、及歐洲最佳烘豆大師溫德爾波(Tim Wendelbooe)

第三波咖啡潮的領先者

第一波咖啡潮發生於1960年代,為消費者便利進行普及化,麥克斯維爾、雀巢等品牌,將即溶咖啡帶入居家。

1971年,星巴克以開拓者的姿態,帶動連鎖模式的崛起,帶入第二波咖啡潮,用單品、產地、多樣風味等概念,來營銷奢華體驗,把喝咖啡打造成一種社交活動。

2002年,「Third Wave Coffee ,第三波咖啡潮」這個詞出現,本質包含了精品、直接貿易、持續經營、淺烘焙、創新沖泡法。鑒賞是核心,製造和營銷是背景,透過專業人士的故事與教育(土質、環境、製程),讓味蕾挑剔的愛好者明白,手中的香醇有多特殊,而烘焙家與咖啡館,都是重視社群的獨立小商。

許多人問:精品咖啡等於第三波咖啡潮嗎?簡單講不是。第三波咖啡潮,是一種體驗經濟,供應的是精品咖啡。當其他城市的業者才剛踏上第三波,挪威的咖啡文化,早已奠基在這種本質上發展多年。

1998年第一任歐洲精品咖啡協會(精品咖啡協會的前身)的主席,是挪威人卡拉馬(Alf Kramer),制定了「世界咖啡師大賽」的模式與流程。

創業於1895年的Stockfleth』s, 是挪威的咖啡巨人,培育出許多世界級與國家級的冠軍,幕後的主人之ㄧ,是挪威最大的烘焙廠Solberg&Hansen,深諳季節性和直接貿易,是百年來的咖啡品味驕傲。

2015~2017連續榮獲挪威最佳烘豆坊的Time Wendelboe(世界咖啡冠軍溫德爾波同名咖啡館,兼烘焙學坊),成功教育顧客自己煮咖啡,排隊買豆子的人,比喝咖啡的多。

挪威的咖啡事業成功之路,大多從批發精品咖啡豆多年後,才走到店面,顯示出民眾最在乎的是咖啡豆的品質,而不是店內享受。高手雲集、經驗豐富、社群交流緊密等優勢,使挪威順理成章的,站在第三波咖啡潮的最前端。

全世界在追的挪威咖啡特色

挪威人用語言,強烈表達出他們每天都需要咖啡,想喝就說有「Kaffet?rst|—— 咖啡渴感」,而喝咖啡就要喝淺烘焙的。

這項傳統可追溯到1861年學者兼咖啡達人亞柏容森(Peter Christen Asbj?rnsen)發表的論述——「不超過160度C烘焙至淡褐色,散發出強烈卻細緻、典型純粹的香郁」。

157年來,挪威人堅持的滋味,與第三波咖啡潮產生共鳴,讓熟悉義大利式深度烘焙、加奶咖啡的人士,不得不回過頭來向他們取經。淺烘焙適合單一品種,能將豆子里的果香和獨特韻味,完全釋放,過多的烘焙,反而會掩蓋細膩的味覺層次,享用微涼的純黑咖啡,最能品嘗到隱藏的甜味。

這種烘焙法的另一個好處,是辨別原豆的瑕疵,老豆會有木頭味,劣豆會苦。無數實驗與歲月留下來的,是精準記錄的烘焙曲線(roast profile,製程中溫度調配的數據),說是挪威烘焙豆的血統也不為過。

挪威咖啡文化的另一特色,是樸實的沖煮技法,愛樂壓、法式濾壓壺、手沖咖啡(pour over)、滴漏式、冰滴式等,再次證明消費者偏愛透過手的技能沖泡出來的原味,保留了季節性、地方性、豆子個性。

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創新咖啡

溫德爾波烘焙的咖啡豆,不僅受到社區居民的愛戴,也是世界最棒的餐廳「Noma」以及奧斯陸米其林三星「Maaemo 大地之母」御用的品牌。

呈現自然、食材、北歐文化合一的Maaemo,為客人端上的是「turkaffe 登山咖啡」,挪威最古老的傳統喝法之一。在客人面前擺出本生燈,四周圍以新鮮的雲杉枝葉,鐵壺裡翻滾的熱水、火焰的聲響,引人回想坐在深山營火前等待一杯咖啡的安靜。水沸火止,放入粗磨咖啡粉攪拌,浸泡幾分鐘後,就能享有浮著油脂、飽滿、純凈的咖啡。既是創新,也是返樸歸真。

已有達人預言,未來會有第四波咖啡潮,趨向葡萄酒的世界一樣發展,侍咖啡師會出現。奧斯陸就像北歐設計——低調精鍊,無論有多少輝煌歷史、冠軍寶座、烘焙血統或創新,一直以踏實、共享的方式,照顧著每個居民的咖啡日常。這才是一種咖啡文化,得以延續的根本力量。

編輯: Lee 格式:黃牛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

欄目設置:周一到周四為「歐洲政治經濟評論」,周五到周日為「周末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