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讀南懷瑾先生

我讀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先生終其一生均在弘揚中國文化,其著述多達五十多種,包含儒釋道三家,堪稱「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其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普及社會各階層。有很多人稱南懷瑾先生是國學大師,當然他自己是不承認的。

南懷瑾先生可以用禪宗解釋《論語》的「吾道一以貫之」,用佛家的「明心見性」來解釋《大學》的「明明德」 ,以及大量用佛家的修定方法來詮釋《大學》的「知止而後有定……」的七證功夫。同時他大膽地推翻了朱熹對《論語》的解釋,還原孔子生動活潑的真實面貌,替孔子伸冤平反。同時他更質疑王陽明的「四句教」,指出其矛盾之處。這些都是發前人之所未發,也是他對國學獨特的創新之見。

中國文化幾千年來是文哲不分,文史不分,文政不分。在南懷瑾先生的著述中,在講述深奧的形而上哲學時,可以經常看到他引用詩詞來解釋;講到人生道理時,除了引用詩詞警語,還引用了歷史故事相互印證。所以讀他的書生動有趣,不會枯燥乏味。

現代教育受西方的影響,習慣性地把學習當成學知識。但是中國文化的學不只是學知識,《中庸》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還要去實踐,要「篤行之」!後來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中國文化自古以來講究身體力行。中國文化的特色有兩個:道德修養和靜定修養。道德修養是人與人相處的過程,怎麼樣去實踐仁義禮智信的人品道德。另外一個是靜定修養,儒家《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都要講靜定修養,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論「篤行之」,過去的國學大師都很重視人品道德修養,南懷瑾先生一輩子把自己整個身心投入去練靜定功夫,因為他說他要探索生命的奧秘,這也就是孔子說的「志於道」。

南先生在《狂言十二辭》自述里說「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他很謙虛說「治不古不今之學」,其實他治的是亦古亦今之學,古代的書以及現在的書他都看。「當談玄實用之間」,所謂「談玄」就是探討生命和宇宙形而上的道體,探索生命的來源,包括煩惱痛苦怎麼來的?怎麼解決?所謂「實用」之學即是入世法,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進而治國平天下,這是很實際的。如何為人處世這是一輩子有用的學問,可惜現在幾乎都丟掉了。

宋明理學家偏向於談玄,其流弊是「平時靜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在南懷瑾先生的著述中,不管是出世法或入世法這兩方面都有,可以說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體現在他的著述里。

在南懷瑾的著述中,確有引用錯誤的地方,因為他的著述大都是由講課錄音整理而成,講課憑的是記憶,難免疏漏。南懷瑾先生重義理,不重考據,然其講述中國文化卻很謹慎,採取古人以經解經、經史合參的方式,有許多歷史故事,還有他自己的人生經驗,並未隨意發揮。即使有所創見別於古人,亦自謙為不入學術之流,他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學者,所以不能以學者範圍他,不能稱他為「國學大師」,但是又不能不說他是「大師」,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轉自「新民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不要好高慕異 以上根自負
蓮池大師:愚中之愚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