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時珍之所以成為葯聖,全是因為他這件事做了20年也沒做好

李時珍之所以成為葯聖,全是因為他這件事做了20年也沒做好

李時珍原本和普通的書生一樣,懷著一個考取功名的夢想,努力在科舉中拼搏。他曾三次參加鄉試,但運氣實在不好,總考不上。沒辦法!人生有些事是不能強求的。

李時珍最終放棄了科舉,準備跟他老爹一樣,干起自家的老本行。他老爹是當地有名的郎中,也多次救死扶傷,但李時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準備繼承老爹的手藝。

因為那時的天下,讀四書五經才是正道,學醫是個雜學。你醫術再高明又能怎樣?反正大家就是瞧不起你!所以李時珍的老爹在很早之前就對他千叮嚀萬囑咐,孩子啊,你將來一定不要從醫。所以李時珍從小就發憤圖強,秉燭夜讀,發誓要考出個名堂來給老爹看。無奈李時珍天賦有限,就是考不上。連續幾次落榜後,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功名沒考上,身體先拖垮了。在20歲的時候,李時珍染上了一種極為罕見的肺病,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最終總算保住了性命。

正是這次生病的經歷改變了李時珍的奮鬥方向。

久病初愈的他來到老爹身邊,只說了一句話—「老爹,我不考了,請將醫術傳給我吧。」老爹看著兒子消瘦的臉龐,轉過頭嘆了口氣,沉默半晌,點頭同意了。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功名利祿才值得追捧,一定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當李時珍決定繼承父親衣缽時,這個問題他已然牢記於心。

事實證明李時珍的選擇沒有錯。雖說他讀書考試不行,但在擺弄藥材、扎針號脈方面,他還是很有天賦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見過的病人越來越多,開過的藥方也越來越多,臨床經驗也愈加豐富,醫術也開始慢慢地獨樹一幟。

有一天,李時珍外出採藥,在街上偶遇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水。李時珍蹲下仔細觀察了一番血跡,發現流出的不是瘀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上前攔住人群,讓抬棺的人停下來,說棺材裡的人還活著。眾人對他的舉動大為不解,都面面相覷,一頭霧水,李時珍固執地重複著他的觀點。終於,主人決定開館一探究竟。

李時珍先是給館內的婦人進行一番四肢按摩,接著又在其心口處扎了一針,只聽婦人輕哼一聲,吐出來一攤血水後,竟然奇蹟般地醒了。不久,這位婦人順利產下一子。原來,這位婦人是因難產而陷入了休克狀態。幸虧她遇到了李時珍,否則就被家人埋葬了。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李時珍行醫多年,次次手到病除,且不收高額的診金。於是,他的積蓄越來越少,名聲卻越來越大,大到皇帝嘉靖都聽說了民間有這樣一位神醫。嘉靖於是下了一道聖旨,召李時珍進宮做正八品的御醫(一說是出任正六品的太醫院院判)。有皇家的照拂,還有當時最牛的太醫們共事,三十多歲的李時珍答應了。

然而沒做多久,李時珍就決定跑路了。

因為他唯一的病人就是嘉靖,而嘉靖偏偏是個愛折騰的人,平時老想著吃點兒金丹重金屬求長生,李時珍勸了他無數次也沒有用。李時珍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行醫救天下人才是正道。於是,一天夜裡,李時珍默默收拾好鋪蓋,背起行囊,託病回鄉,毅然離開了令無數人嚮往的皇宮。

這一年對李時珍來說是蛻變的一年。他見過了最窮的貧民,也見過了最富的皇帝,到貧寒的茅屋治過病,也在金鑾大殿里為皇帝診過脈。人世間的富貴與疾苦,他已瞭然於胸,也終於找到當年那個問題的答案:與生命相比,什麼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都是浮雲!

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讓更多人可以正確認識藥材的藥性,他決定寫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藥材及其正確用法的書。此後,李時珍默默背起行囊,足跡踏遍大明的土地,無論是名山大川還是懸崖峭壁,凡是有藥材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為了弄清藥物的藥效,他曾效仿神農親自品嘗過無數植物藥材,好幾次差點兒一命嗚呼,但他依然樂此不疲。沿途他聽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人吃了會手舞足蹈,嚴重者還會被麻醉。他為了親自證實這個藥物的存在及藥性,獨自踏上了去北方大戈壁的征程。終於,他找到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子像茄子葉、花像牽牛花、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藥性,他不顧危險親自服下,頓時感覺舌頭被麻醉,味覺喪失,幾天後又漸漸恢復。於是他記下:「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

為了寫這本書,李時珍從名醫變成流浪漢,他居無定所,風餐露宿,放棄了唾手可得的高額診金,放棄了寬敞舒適的診所,放棄了自己的悠閑生活。但他依然執著地寫了下去,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歷時近30年,李時珍走遍大明疆土,嘗遍無數植物藥材,參閱了800多萬卷醫書,綜合了先人無數的經驗,終於完成了這部16世紀中國歷史上最系統完整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共計16部,50餘卷,192萬字,全書記載藥物1900餘種,還詳細記載了這些藥物的採集、製作、特性、治療病症,並全部附有手繪插圖,此外書中還收入經檢驗有效的方劑11000多則。

時過境遷,當年的書生李時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葯神」。只是在他眼裡,這個世界依舊和當初沒什麼兩樣,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於他只是浮雲。他只是一個醫者,他只知道,生命很珍貴,也很脆弱,作為一個醫者,他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生命。

1593年,李時珍去世,享年75歲,他最終沒能看到自己那本曠世巨著的出版。直到他去世三年後,《本草綱目》正式出版發行,很快脫銷,並傳往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一帶,幾十年後又傳入歐洲、北美,後成為醫學界的權威書籍。而李時珍的名字也成為拯救無數人的代名詞。

「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將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這是日內瓦宣言中的一句話,也是醫學事業的最高道德標準。李時珍雖然沒有看到過這句話,他卻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的意義,堪稱史上當之無愧的「葯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還原馬關談判中真實的李鴻章,被子彈擊中左顴,苦撐無援慘淡經營
三國草包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給力,主動讓出地盤躲茅廁自殺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