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寒露洗清秋:深秋時節茱萸養生妙用

寒露洗清秋:深秋時節茱萸養生妙用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國慶長假結束了,北半球迎來了「寒露」,中國的先哲以此命名來表明氣候由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詩經》中也有提醒人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詩句,是該準備冬衣的時候了。

寒露(資料圖)

寒露時節依舊是農忙的時候,棉花要趁著天晴抓緊採收;江淮及江南的雙季晚稻還要及時地間歇灌溉;華北地區則要抓緊播種小麥。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太陽給北半球的能量更少了,霜降的「變了天」只是一種積累的效應,真正「變天」節奏最快的就是這時的寒露。

寒露時節是二十四節氣中降水減少速率最快的時候,並且在短時間內也是平均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時候。

這時氣候由熱轉寒,陽氣逐漸伏藏,陰氣漸生。

俗話說「春捂秋凍,到老不病」,這裡的「秋凍」就是說秋季雖然氣溫有所下降,但不建議立即增衣加被,著裝與時令應有適當的滯後。適當地凍一凍,使身體適應相對的低溫環境,以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

再有就是建議大家在秋季氣候還不十分惡劣的情況下,積极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身體。還要著重提醒大家的是,所謂的「秋凍」是有前提的,就是秋天的凍,要以不著涼為前提。

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認識理解,並根據實際的情況加以區別對待,絕對不能簡單理解為「遇冷不穿衣」。

當氣溫驟降、氣候惡劣時,要及時添加衣物,尤其對於體弱和患有慢性病、頑固舊疾的人更要注意隨時保暖,否則易反使致病或病情加重。

九月重陽,北雁南飛(資料圖)

寒露時節恰逢重陽,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重陽節也是古已有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耳熟能祥的唐詩告訴我們,在唐代甚至更早之前,人們在重陽節就有登高、插茱萸的習俗。古人認為茱萸能祛邪辟惡,而重陽節秋高氣爽之時,正是茱萸成熟的時候。

晉代《風土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所以茱萸還有一個「辟邪翁」的雅號。

這裡所指的是吳茱萸,另外還有山茱萸和食茱萸,三種都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新鮮茱萸(資料圖)

吳茱萸為芸香科常綠灌木,「入葯以吳地者為好」,其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

東漢《傷寒論》中就有以此為君葯的吳茱萸湯,以其溫中、理氣、燥濕的功效,來溫胃暖肝祛寒、和胃降逆止嘔。鑒於此葯有小毒,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不過也正因如此,我們可以在秋雨潮濕之時,用此葯來除蟲防蛀。很長一段時間裡,食茱萸與吳茱萸被混淆,直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才明確了這兩種藥物「乃一類二種」。

茱萸取吳地入葯,故名吳茱萸;欓子則形味似茱萸,惟可食用,故名食茱萸也。」山茱萸是落葉喬木,氣味酸平無毒,其果肉稱為「山萸肉」。

在補腎陰和補腎陽的方劑中更是常用藥物。對於肝腎不足、帶下、遺尿、小便頻數等慢性疾病,可加適量粳米、白糖共同煮粥食療。

「寒露洗清秋」。寒露時節,已經是秋天中的秋天了。氣候變冷,陽氣收斂,「雲悠而風厲」,都提醒著人們秋天快要結束了。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太上金籙羅天大醮壇場介紹之降魔壇
什麼是中華「玉」文化?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