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戊戌寒露 避寒護陽

戊戌寒露 避寒護陽

今年的10月8日(農曆戊戌八月廿九)16點14分,太陽到達黃經195°,我們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了二十四節氣的寒露。

寒露與白露以秋分為界,皆與水汽凝結有關。如果說太陽直射點到達赤道的前半個月,露的特性為涼;而寒露以後,隨著北半球氣溫的進一步下降,露的寒性漸顯,因此人們常說秋深露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之後的養生原則,可以繼續參考「秋分時令養生提示」。有所不同的是,針對晝夜溫差加大,這一段的養生要特別重視「避寒護陽」 。

1

穿脫謹慎

秋分至小雪兩個月「少陰君火」當令,與中運「火運太過」 同氣相求,這使得北方的深秋夏景猶存。不過北方雖然白天陽光明媚,但幾場秋雨後,晝夜實際溫差已達10℃以上。俗話說:吃了寒露飯,不見單衣漢,寒露標誌著夏秋轉換的完成,也是「(春捂)秋凍」的結束。

穿衣是門學問,有時生病往往發生在一穿一脫之間。因此,北方的朋友早晚出行要注意加穿厚裝。一些年老體弱之人,在室內穿薄衣,送客人到門外也要記得加衣衫,防止傷風感冒。平時在室內,要注意護好後背;洗澡出浴時一定穿上浴袍;幹活出汗後,不可輕易脫衣,待汗消失後,若仍然覺衣厚,才可以減裝。

2

親近陽光

秋天多刮北風,外出應盡量選擇無風的晴天活動。老弱病人寒露之後,原則上早晨不見太陽不出門;夕陽西下便回家。在陽光下鍛練,以出微汗為界,見汗則歸。上下午各出門一次,不宜頻繁。晚秋之後萬物收斂,與天同行而不逆,人得天助。

3

養護衛氣

人體的衛氣滋養腠理,保衛肌表,開闔汗孔,是抵禦寒邪的第一道防線。衛氣生於水谷,源於脾胃, 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因此,健脾和胃、養護衛氣是強身的關鍵。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諺語,是說夏天陽氣向外,體內容易空虛陰寒,吃薑可以補充中焦的陽氣;而秋冬天萬物收藏,中焦一旦陽氣過盛會化為邪火,吃蘿蔔等涼性的食物可以降熱。但戊戌年寒露處於「秋行夏令」,脾胃的陽氣並不充足。飲食生冷,容易胃寒;節日期間暴飲暴食,會導致腸胃「痞滿」。脾胃功能一旦失調,必然會影響衛氣的生成。因此,當下飲食還是要遠離生冷,清淡適量,一旦覺得脾胃受寒,可馬上飲薑茶暖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守住根本,以不變應萬變。

4

適時斂陽

秋冬季節避寒邪,除了上面所說的方法,適時斂陽也是積極舉措。申時是一日內熱旺盛之際,如果有條件可相對安靜「茶灸」,待有微汗時吃少許養陰食材,可以內斂陽氣。這種方法如同拾米,每天收穫幾粒,多年下來數量可觀。

5

食酸柔肝

肝主筋。 筋除指肌肉筋腱外,也包括了血管壁。天涼之後,血管和肌肉會不同程度地收縮,血液循環降低,令人感覺偏寒。陽氣在循環中生成,所以,寒露之後柔肝,保持血管暢通十分重要。酸味食材既柔肝收斂,又生津養陰。在秋天適量吃酸,比如吃應季採摘的梨和山藥,是簡便易行的「養秋」方法。

6

秋收容平

入秋後,平日注意時令養生的人,會自然呈現出「容平」的狀態,這是春夏充分養陽後,到秋天的收穫。秋天的主旋律是「收」,立冬前的最後一個月,時令養生人可將「秋收」二字作為言行的準繩。例如:老年體弱者,秋冬盡量不往南方去。因為秋冬南下不是收藏,而是泄陽。老年體弱者一旦泄了陽氣,恢復甚難。

我們每天都會面臨諸多繁雜的事務,只有確立好原則,言行恰當,方得善終。養生也是一樣,只有把握住時令的特點,結合自身的情況,實事求是,探索踐行,如此日復一日,定會受益。

(註:申時指北京時間北京地區15時至17時。京外地區計算時差。)

———— / END / ————

文字原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感謝關注道心語境

微信號:daoxinyuj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女人所喜歡的「男人味」,不過是五臟康健而已!
男人結紮之後,那麼多「兒子」哪去了?將來反悔了怎麼辦?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