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潘天壽 隸書「至樂莫如治書」 北京匡時2015秋拍 成交價178.25萬元


作品鑒賞

潘天壽的書法藝術和中國畫藝術一樣具有內蘊的文化價值。其書法藝術折射出磅礴的人格力量。書法家與書評家們都感到站在他的書法作品面前,有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崇高審美感。他的書法藝術有此魅力,在於他以中國文化作為底蘊,深知中國文化精神在書法藝術表現中所具有內涵的力量。書法雖然是一種抽象藝術,但我們從潘老此幅作品中的每一點畫中都能悟出書者的詩、書、畫、篆和人格、氣質的綜合載體,裡面蘊意著豐富的文化情感。

潘天壽的書法作品能使人常讀常新,因為作品裡面有著民族精神、博學涵養、人格力量。現在不少人將書法的基本功與基礎學習理解為傳統文化。其實,傳統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力,也非一朝一夕所悟,而是一個人的文化積累與文化素養。

款識:至樂莫如治書。劍昭女弟。戊辰,阿壽。

鈐印:阿壽、天授之印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作品資料

作者 潘天壽

尺寸 21.5×122cm

創作年代 1928年作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 RMB 1,782,500


潘天壽 甲骨文《人有予惟》八言聯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潘天壽 金文《人有予惟》八言聯 浙江長樂2010秋拍 成交價156.8萬元


作品鑒賞

潘天壽,原名天授,字大頤,別署阿壽、壽者、雷婆頭峰壽者、古竹園丁、懶禿。室名聽天閣。浙江寧海人。早年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師從李叔同、經亨頤。1949年後任浙江美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美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當代書畫大師、美術教育家。擅長寫意花鳥及山水,亦畫人物,並長於指畫。書法諸體皆精,尤長行書。篆刻章法奇險,用刀老辣,亦有獨特面目。《中國近現代書畫家辭典》P483。

金文《人有予惟》八言聯

書法、篆刻作為中國畫家的一項重要修鍊而被潘天壽先生重視、實踐的,這使得潘天壽先生的書法在他繪畫之外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書法造詣之高,幾與繪畫之地位相伯仲。此正應了他說的「故知畫者,必知書」。但潘老書法卻因「畫名滿天下,書名為畫名所掩,時人論述不多」(沙孟博華海先生語)。令人欣慰的是現在隨著對潘天壽先生研究的深入,他的書法也引起了人們的高物度重視。

先談談潘天壽先華物生書法的線條美。「強其骨」,這是潘天物華壽先生的一方常用中華閑章。確實,骨力是潘天壽先生藝術中最典型的本質與靈魂。關華物於骨法,潘天壽先生認為「在『六法中華』中,『骨法用筆』是相當華中重要的一法。骨法歸之於用筆,是用筆的結果,也就是骨的表現方法在於用筆」。這裡談的雖然是繪畫中的線條和用筆,其實也等於在談書法線條。因為潘天壽先生是相信「中書畫同源」說的,他也曾說「題款的中華書法,須與畫面調和配合」。事實上潘天壽先生書法與繪畫、甚至印章的風格也是統一的,關於用筆,潘天壽先生在有關文論中曾提到「金剛杵」,如「用筆忌浮滑。浮乃飄忽不道,滑乃柔弱無力,須筆端有金剛杵乃佳」。「筆端如有金剛杵,柔中有剛,可以力透博物紙背」。

何謂「金剛杵」呢?「金剛杵」又稱「降魔杵」,是佛祖的護法金剛力士所執之兵器。另,杵為一頭粗一頭細的長圓形物體。博中潘天壽先生所謂金剛杵中,自然不是拿著兵器來作畫寫字了,而是說用筆須像金剛力士手中的金剛杵一樣物,堅實不虛,勁健雄渾,具有骨力氣勢。潘天壽先生在1960年跋《松物中石》圖云:「偶然落筆,輒思古人:『屋漏痕』、『折釵股』、『石積太古雪』、『樹飛鐵鑄青』者。」由此可見,潘先生筆下的線條都不是妄下的而是經過理性思考的,同時我也以潘天壽先生的藝術都華是理性佔主導地位的產物,這些方面,書法、繪畫的構圖布局、形式等表現得更為明顯。在古人論筆法的許多物華形容詞中,我以為「折博中釵股」最符合潘天壽先生的線質,因為潘先生認為「中國畫用線趣味就是要求明確。概括肯定的線,才能造成明豁有力的畫面效果」。

次談潘天壽先生書法中的章法與形式美。

首先,我個人認為「畫家書法」一詞並非貶意(儘管某些人的本意是想貶低),其實和學者書法、書家書法一樣,只是強調了一下書寫者在社會上主要被認可的方面而已。如果水平不高,雖然極力標榜自己書法的正統性,其實只是表現出了非常的不自信與自私的心態而已,是濃重的小農經中博濟意識——祖上留下的一片本不大的田地,也有被人分享的威脅。另一方畫,只要我們稍稍回顧一下近現代書法史,就會發現如果少了「畫家書法」這一塊,將是多麼單調、貧乏的事情。與有些人的認識相反,潘天壽先生是非常注重藝術之傳承的,他不僅書法有淵源,而且也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去實踐、研究。他在書法的學習上提出過獨到的見解,比如「學正楷要知道行、草書,學行草應先學草書,再學行書,行書介於正、草之間」。學行草先學草書,這就有異於一華般的說法。我以為潘天壽先生所說為科學,在實際學習中,如果不懂草法而學習行草書,勢必對其中出現的一些草字不知其所以然,照貓畫虎華,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潘天壽先生作為一位傑出的畫家,對書法作品的視覺及形式的重視自是順理成章的事。章法奇是潘先生書法的一個顯著的特點,他在早年一幅「設色山水」畫上題道「書家每以險絕為奇,畫家亦以險絕為奇。此意唯顏魯公石濤和尚得之。近人眼目多為趙華吳興、王虞山所障矣」。潘天壽先生自是不凡,他以畫家兼書家的身份,不為趙吳物博興、王虞山障目,他寫《卜文》、《華獵碣》、《秦詔版》、《萊中物子侯》、《大三公山》、《二爨》、《褒斜道》、《楊孟文》等諸刻和章法奇特的金文大篆,帖學顏真卿、倪鴻寶、黃石齋,他留心於這物些辣、古,有奇趣的作品,更信奉「學無古人,法無一可;竟似古人,何處著我?」 潘天壽先生從結體、行款、章法布局以及形式美上作突破口,以此建立自我面目。在章法上,潘天壽先生常用欹側多姿、左衝右突、互相映帶之法,從這裡是可以看出一些明人章法的消息,但潘先生物中寫得更隨意、更天真爛漫,章法考慮更為周全。我們因此稱潘天壽先生為章法大師,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潘天壽這件《金文》八言對聯,書法行間疏空,從容不迫,寫來心態平和,從這裡我們也可領會潘天壽先生華常常引用藥地和尚的一句話「不以平廢奇,不以奇廢平」的真諦來。中國畫家是以修養勝,而詩書印正是畫家修養的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高的要求。經過努力,最後達到意境、氣物華韻、格調的最高境界。

另外在這件作品中題款雖然簡單但也值得稱道,潘天壽先生在1957年《中國博物畫題款研究》一文,敘述頗為周詳,他說:「吾國繪畫的題款,在空白上發展,因此長於文辭書法的畫家,常將長篇的詩文題跋,均搬到畫面上去,以增畫之光彩,其原因也為題款之布置與畫材之布置,發生聯繫的關係,並由聯繫的關係,發生相互變化而成一種題款美,形成世界繪畫上的一種特殊形式。」關於題款與印章,潘天壽先生在1959年《談中華談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中論述也很詳細。認為題款和印章能使畫面更豐富,更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在這件書法作品中,我們參其繪畫題款可見一般。

「誰有創造,誰就能在歷史上佔一席之地,誰沒有創造,誰就會被歷史淘汰」,這是四十年代潘先生對學生說過的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聽來也是諍諍作響、振聾發聵。

鈐印:阿壽 潘天壽印 阿壽(朱)

釋文:人有土田周邦咸喜 予惟明德春日載陽 集卜文參以獵碣意致 戊子木樨門矦大頤潘天壽

拍賣介紹似有誤。按潘天壽題識「集卜文參以獵碣意致」,「卜文」系甲骨文,此聯當是集的甲骨文而不是金文。

作品資料(陰山工作室)

作者 潘天壽

尺寸 134.5×23.5cm×2

創作年代 戊子(1948年)作

估價 RMB 450,000-650,000

成交價 RMB 1,568,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六朝墓誌選字
徐海、劉彥湖書法教學語錄——學習書法一定要看!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