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內家拳的氣與炁

內家拳的氣與炁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氣與「炁」者不同,始見於崔希范的《入葯鏡》,崔希范乃唐朝丹道大家,號至一真人,《入葯鏡》在內丹學上有至尊經典的地位,呂洞賓、張伯瑞、王重陽等的丹道思想均受其影響。《入葯鏡》開篇四旬日:「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由此而將先天與後天划出了涇渭。

一、「炁」與「氣」不同

內家拳離不開「吐納」,吐後納之,一般吸氣時用鼻,吐氣時或亦用鼻,或似嘴吐氣發聲,如閩南鶴拳、峨嵋派功夫及形意和心意等等。吐氣後多以意念沿任脈沉人丹田,謂之「納」。呼吸之間謂之閉氣,密宗稱之為持氣,修鍊硬氣功者和少林拳者多用閉氣法。演練套路者,為求動作連貫不斷,而一氣呵成,也持閉氣法。全國武術冠軍劉曉蕾做客《較量》欄目時,坦言最怕套路表演,往往會深吸一口氣,堅持把動作做完才吐出,那時嘴唇都已經憋成紫色了。納入之氣與經絡之氣在丹口內反覆熔煉,久而久之,形成混元氣,習練內家拳者多小腹微微隆起,即是混元氣成形。混元氣可助爆發力的增伏,可抗擊打,所謂丹田氣打,即是借混元氣抖擻發勁。

但混元氣尚屬於後天有形之物,不可稱之為「炁」。「炁」者,張紫陽釋日:「道本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而「炁」的形質又是如何呢?翁葆光又日:「道本虛,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實,而乃無形之形。」由此可知,「炁」仍從虛無中產生,並非是人們思想意識之中的「有形之物」。十多年前,小河沿常有人挺著小腹讓人擊打,然後炫耀道:「這是真氣。」其實這是後天之氣,煉而不化,必被其所害。

修鍊內家拳,先要學習吐納,練三體式,還要學會閉氣。但這都屬於拳道合一的前行之法,入門築基的功夫,不是登堂入室的根本法門。即使練出氣,也是混元之氣,對血肉之身只能起到改形換質的作用。唯有先天之「炁」才能使內家拳與丹道融合,從而達到超凡人聖的境界。

二、從混元氣到先天炁

都說內家拳是從練後天人手,以迫先天為宗旨。肢體語言為導引,順逆呼吸為吐納,內固精神,外示安逸,以心行氣,久而久之,臍下有混元氣成形,這是內家拳的後天功夫。譚長科師叔和吳本萍傳授我武式門內功心法,即「內轉四象,外運五行」。以內動運外形,以意行氣之法,可催生混元氣的形成,相當於《靈寶畢法》中的「煉精化氣」,多吸天地之元氣以入,少呼自己之元氣以出,使二氣相合,氣積而生液,液多而生氣。此時始行功走架,手腳互逆伸縮,使四體之氣齊生。修鍊太極樁或太極步之摸魚及八卦掌之按葫蘆(拓掌)也均可收此功效。

由戴文良、戴文熊傳程天祥、程天祿的「蹲毛猴」,又稱「老君爐」,概因其外形仿古仙之煉丹爐,其內煉又有「猩猩出洞」為導引。煉精化氣需隨呼吸搬運於命府黃庭之中,武式太極門內有「子午小周天」,胡耀貞先生稱之為「昇陽」,都是以意念將氣內轉於命門、神闕、關元、會陰之間。有丹經以為,如此「造化」,精變而為珠,珠變而為汞,汞變而為砂,砂變而為金,乃日:「金丹。」此言差矣,以後天之神識及導引而得有形之物,何談金丹!如太極拳譜中所云:「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王宗岳註解道:「意在蓄神,不在聚氣,在氣則滯。」練出混元氣不是內家拳的終極功夫,但可用於技擊發勁,「哼哈二氣」是混元氣之用法,倘善將此後天之氣聚而不煉化,則必滯於臟腑而遺患,這正是王宗岳的高明之處。

那麼先天之炁又有哪些特性?伍柳派注日:「在虛極靜篤時曰先天元氣,及鴻蒙將判而已有判機,即名日先天元精,其實本一也。」「而先天之炁藏於氣穴,雖有動時,猶是無形依附有形,而為用者始呈而既始覺。」修鍊內家拳達到拳我兩不知的境界才能誘生先天炁,單純行功走架很難有此功效。武式太極門的太極樁既是入門築基的根本,亦是內功虛化升華的重要法門,對於太極拳由後天返先天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八卦門的夾馬樁和戴家心意門的三才式也是入先天之門的基礎。

三、內炁與外氣

內家功夫深者,身著深色服裝拍攝黑白拳照時,往往會在神闕和關元之間留下白色氣團。我的弟子李舒是上海體育學院畢業的本科生,他在上海的五年時間裡見過不少太極高手,有人在夜晚行功走架抱球一式時,雙掌之間會出現白色的氣團。過去前輩把這種外氣稱之為「外丹」,告誡習練者務必將其收人體內,與內丹相結合。這種有形之氣是內燕外放而產生的,還是習練者的功夫深厚,本能聚合天地之罡氣而形成的?我一直沒弄明白。

其實從後天返先天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先天一炁產生之前要有天一真水的效驗,即王沐先生所說的:「不僅氣通而且精通,下降丹田封固,才叫小周天。」是煉炁化神的基礎。丹道的修鍊是完成精化之後可得天一真水,內家拳的修鍊則是煉化混元氣後可斂天一真水入脊骨而補腦,腦血得此物可使生命機能旺盛,然後進入到恍兮惚兮的狀態。先天一燕誘出氣穴,大葯得矣!很多前輩都停留在混元氣階段,抱著一個氣丘左轉右轉不知所以。我曾隨陳明潔先生的一位弟子划過武式太極拳架,這位老師傅把太極拳當成氣功練了,每每腳上踩著勁兒,身上憋著勁兒,綳著意念緩慢地打拳,久而久之,丹田處鼓出了一個大氣團,竊喜為:大功成矣!可是他的血壓在升高,膝關節還長出了骨刺,混元氣對他的體質並無改善,然他卻尚未能猛醒。近讀李顯光的《混元仙派研究》一書載:「丘處機毒痢發作,卧於廁中,經停七日。」又是腹匯不止而亡,使我聯想到家師輝璞先生及霍夢魁前輩亦是因腹匯而逝,看來內家拳的混元氣值得研究。

其實,竊以為太極拳也好,八卦掌也罷,及心意拳都應將功夫練到輕靈,直至虛靈為正途。執著於氣,執著於勁兒均非所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2
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 2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