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喜歡二戰德國部隊資料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二戰德國軍隊各部隊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漢努特戰役,爆發於1940年5月12日,結束於1942年5月14日,戰役地點為比利時腹地小城漢努特,該戰役為二戰初期第一場大規模的裝甲作戰,也是整個法國戰役之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裝甲做戰。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比利時戰場的德國一號坦克

1940年5月10,看穿了英法諸國外牆中干本質的德國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軍事冒險,投入了33.5萬的兵力,兵分三路,對自己的西方鄰居們痛下殺手。而承擔吸引法國陸軍主力任務的B級團軍群,更是一路勢如破竹,急速的向前推進。至5月11日,隸屬於B集團軍群第6集團軍的第14軍,已經在騎兵上將埃里西·赫普納的指揮之下,推進到了比利時腹地的小城漢努特。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法國戰役中的德國三號坦克

戰爭爆發之後,德國B集團軍群的快速突破,成功的吸引了法國戰略決策層的目光,將自己的主力部隊第一集團軍群,向北進發,去幫助被德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的低地小夥伴們。本篇文章暫且不討論當得知法國軍隊北進之後,納粹高層如何欣喜若狂,慶祝法國人徹底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咱們只需要把眼界放得低一點,只關注於本場戰役雙方的表現。此時在綜合軍事實力上更勝德國一籌的法國,顯然並不知到自己在大戰略上已經大禍臨頭,派出了自己最為精銳的法蘭西第一集團軍和全機械化騎兵軍,去支援在裝備上以輕型武器為主的比利時軍隊。至11日,法國人已經完成了從蒂嫩到休伊由北向南寬闊防線的布置。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實在沒找到防線位置圖,找了個比利時地圖大概標註下,漢努特地圖標註為「阿尼」

12日上午,德國人的先頭部隊第4裝甲師,已經到達了法國重兵駐防的防線,覺察到前方危險的德國人,由於其裝甲部隊推進的過快,導致了步兵和炮兵部隊根本無法跟上裝甲部隊的腳步,故此,德國人在呼叫了德國空軍空投了燃料之後,決定實施試探性攻擊,以尋找法國人防線的薄弱之處。在德國空軍的支援之下,德國人在防線中央的漢努特地區展開了攻擊,但是遭遇到了法國軍隊密集的火力攻擊,為了避免損失,德國人利用自己的機動優勢,快速的撤退了。在12日白天的戰鬥中,德國人的裝甲部隊一共與25輛法國坦克發生交火,並摧毀了其中的7輛。而德國人也無法突破法國人重兵防守的防線。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在戰場上推進的德國裝甲部隊

此外,德國人還發現了法國人在裝甲部隊的理念上,與自己有著明顯的差異,在法國人眼中,坦克這種移動的鋼鐵堡壘,根本不是用來突破敵人防線的,而是和當時世界上很多守舊的軍事指揮官認為的一樣,將坦克視為防禦和步兵的支援作戰單位。在這樣的思路之下,法國人的坦克也有著濃厚的「馬奇諾」特色——裝甲厚重、移動緩慢。如果正面作戰的話,德國人的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根本就無法與其抗衡,而三號坦克,如果距離過遠或者以稍偏離90度夾角進行射擊的話,也根本無法擊穿法國人坦克的裝甲。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德國士兵與法國坦克

儘管在戰鬥之中,法國人佔有優勢,但是思想僵化的法國指揮官並沒有派出軍隊對德國人薄弱的側翼展開進攻,依然固守在自己的陣地之上、而德國方面,則充分發揮了在波蘭戰場取得的經驗,先是聯絡空軍對法國人的陣地進行偵查,隨後,在空中和火炮的火力支援之下,向法國人的陣地穩步的推進,雙方在漢努特附近展開激戰。而在此次作戰行動中,德國人面對的畢竟是法國方面第一流的精銳部隊,無論是武器裝備和勇悍程度,都不同於以往德國軍隊所面對的對手,此外,法國人在裝甲作戰方面,不同於德國的大集群突破,而是以小群的戰鬥組,對其後部和側方進行襲擾。這樣就使得德國人雖然在裝甲對決上佔盡了優勢,但是永遠打不完的法國坦克,也讓德國的進攻部隊不堪其擾,極大地拖累的突破的速度。一直到13日凌晨,德國人才最終突破了法國人的第一道防線。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戰場上被拋棄的法國坦克

5月13日,德國人對法國人的整條防線都展開了衝擊,德國人的攻勢不僅迫使法國方面取消了反擊的計劃,還使得法國人的防線在強大的攻勢面前,逐漸的被突破,而法國方面,也暴漏了教條式的指揮方式,各個部隊僵化的指揮之下,各自為戰,逐漸的被德國人滲透了陣地,被迫後撤。5月14日,德國人對法國人最後的防線發動了總攻,德國人的裝甲部隊在沒有步兵支援的情況下,始終無法突破法國人的防線,激烈的戰況逼迫法國人拿出了所有的坦克來穩固戰線,面對著數量如此之多的法國坦克,德國的指揮官們開始感到巨大的壓力,認為法國人即將開始集中裝甲力量進行裝甲決戰,進而延緩了自己進攻的節奏,然而,事實表明,德國的指揮官們多慮了,法國人只不過是將裝甲車輛進行重新分組和調配,以此來穩固自己的防線。5月15日,精疲力竭的德國人已經無力對法國人的陣地發動衝擊了,法國人甚至還包圍並消滅了突入到己方陣地之內的小股德國裝甲部隊。

法國和德國不同裝甲作戰理念在同一戰場的實踐,德國明顯更勝一籌

戰場上被擊毀的法國索瑪S—35型坦克

此次戰役,在戰術層面,法國人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更為廣闊的戰略層面,德國人已經完成了對英法聯軍的戰略包圍,法國人的災難開始了。當然,法國人在漢努特的勝利也不是沒有任何意義,在這裡堅守的法國軍隊,阻擋了大量由此向東南方向突進的德國軍隊,為盟軍在敦刻爾克的撤退爭取到了大量的寶貴時間。此外,該次戰役由於法國方面對裝甲車輛保守的使用方式,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裝甲對決。法國人雖然擁有幾乎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但是在裝甲作戰理念和指揮藝術上,還和德國人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此役,法國方面被擊毀、擊傷和放棄的坦克數量達到了121輛,而德國方面則被擊毀了49輛坦克,被擊傷了111輛。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雜七麻八的頭條號,更多德國各部隊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七麻八 的精彩文章:

歐洲騎兵對決的終章:波蘭與德國的克拉斯諾伯之戰
補充資料:德國國防軍E集團軍群各時期兵力構成(1944—1945)

TAG:雜七麻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