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錢學森談園林: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錢學森談園林: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北京頤和園一景

錢學森先生不僅是「兩彈一星」的功勛科學家,同時對園林也有深入的研究。一九五八年三月一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錢老文章「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現在細細讀來,趣味無窮,對初涉園林的我來說,收益非淺。認真拜讀後分享與同仁。

北京頤和園一景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一九五八年三月一日)錢學森

當我們到我國的名園去遊覽的時候,誰不因為我們具有這些祖國文化的寶貴遺產而感到驕傲?誰不對創造這些傑出作品的勞動人民表示敬意?就以北京頤和園來說,它本身已經是美妙的了,但當我們從昆明湖東岸的知春亭西望群峰,更覺得全園的布置很象把本來不在園內的西山也吸收進來了,作為整體景象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雄偉的氣概在全世界任何別的地方是很少見到的吧。我國園林的特點是建築物有規則的形狀和山岩、樹木等不規則的形狀的對比;在布置里有疏有密,有對稱也有不對稱,但是總的來看卻又是調和的。也可以說是平衡中有變化,而變化中又有平衡,是一種動的平衡。在這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用我國的園林比我國傳統的山水畫或花卉畫,其妙在象自然又不象自然,比自然有更進一層的加工,是在提煉自然美的基礎上又加以創造。

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園林,大多以建築物為主,樹木為輔;或是限於平面布置,沒有立體的安排。而我國的園林是以利用地形,改造地形,因而突破平面;並且我們的園林是以建築物、山岩樹木等綜合起來達到它的效果的。如果說:別國的園林是建築物的延伸,他們的園林設計是建築設計的附屬品,他們的園林學是建築學的一個分支;那麼,我們的園林設計比建築設計要更帶有綜合性,我們的園林學也就不是建築學的一個分支,而是與它佔有同等地位的一門美術學科。

話雖如此,但是園林學也有和建築學十分類似的一點,這就是兩門學問都是介乎美的藝術和工程技術之間的,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美術學科。要造湖,就得知道當地的水位,土壤的滲透性,水源流量,水面蒸發量等;要造山,就得有土力學的知識,知道在什麼情形下需要加牆以防塌陷;我們要造林育樹,就得知道各樹種的習性和生態。總之,園林設計需要有關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的知識。我們也許可以稱園林專家為美術工程師吧。

我國的園林學是祖國文化遺產里的一顆明珠。雖然在過去的歲月里它是為封建主們服務的,但是在新時代中它一樣可以為廣大人民服務,美化人民的生活。而且實際上我們國家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人民文化休息的場所;舊有的園林也有部分在改建。怎樣把這一項工作做得好,就要求我們研究並掌握我國園林學,把它應用到這項工作里來。所以整理我國園林學也是一種實際上有需要的事。況且我們現有的幾位在傳統園林設計有專長的學者又都不是年輕的人了,再不請他們把學問傳給年輕的後代,就會造成我國文化上的損失。

當然,我國的園林設計還不只是一個繼承以往的問題,在新的社會、新的環境、新的時代對它會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也就把園林學的內容更加豐富起來。我們可以用分隔北京城裡北海和中南海的橋作例,這座橋在封建王朝的時候是很窄的,給帝王的行列走走也許是夠了。可是到了人民自己作主的時代,人民的隊伍和步伐要壯大得多,原來的窄橋就不夠用了。在擴建這座橋的時候,也許有人會搖頭嘆氣,不勝惆悵:其實這些人都白花心思了,擴建後的大橋比舊橋更美麗,而其豪邁的氣魄也非皇帝們所能想像得出的。此外,園林設計之所以必然會有更大的發展還有另一個原因:既然限制園林設計的是工程技術的條件,而工程技術是隨著時間在不斷發展的;昨天不可能的事,今天就是現實的了。園林設計也決不會停留在前人的基礎上的,園林學還是要繼續有新發展。

我們在園林學方面的工作看來做得還不夠,與我們前面所講的繼承並發揚傳統的園林學看來還有些距離。所以我們應該更廣泛地和更深刻地來考慮發展我國園林學的問題。只要我們組織起來,有計劃地開展這項工作,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這顆明珠一定會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北京頤和園一景

北京頤和園一景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匠園藝 的精彩文章:

盆中風景展山水 案上藝術源自然
湖北盆景痴人—潘宜斌

TAG:致匠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