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府中的「紫禁城騎馬」有多大來頭?

孔府中的「紫禁城騎馬」有多大來頭?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岳忠豪,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紫禁城即皇宮,自建成以來就是是明清兩代帝王的中心行政區域,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體現。在這片敏感的區域,任何人的一言一行都要遵循禮制,不能做出逾矩之事。臣子在大內禁中可以騎馬,乍聽起來不大可信,但在清朝確實有皇帝特賜臣子「紫禁城騎馬」之舉。賜紫禁城騎馬又稱「賞朝馬」,是清廷對宗室及文武有功之臣的一種超高的政治禮遇,「著加恩在紫禁城騎馬,以示優獎」,後來逐漸成為一個制度。

(紫禁城騎馬就在皇帝恩賜功臣之列)

清朝開國之初,僅有少數近支王公貴族(親王,郡王)特准騎馬進入紫禁城,康熙年間,始准蒙、漢功臣在紫禁城內騎馬。乾隆初,准貝子以上可在紫禁城內騎馬,但也是只能進入外城部分,然後下馬徒步入朝。「國朝定製,王、貝勒、貝子皆乘馬入禁門,至景運門下騎」,在各門寫有下馬的警示碑,如東華門、西華門旁和左闕門、右闕門外的石碑寫有「至此下馬」和「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下馬碑)

一般而言,除滿清貴族外,漢族大臣一品以上不論年歲,侍郎須在六十歲以上,個別侍郎未滿六十,但特賜紫禁城內騎馬,而且每年年終由吏部開列名單奏請皇帝批准,其他的情況就多屬特例了。清朝皇宮廣大,步行困難,偶遇雨雪天氣,即便騎馬,稍有年紀的官員也多有不便,於是便又滋生了坐轎入宮的行為,以優待年長、有病功臣,亦有相應的年歲限制。

皇恩浩蕩,聖光燭照,恩賜你的歸恩賜,但如未經恩賜,私自騎馬或坐轎入禁城者,那就是僭越,即便功高親貴,亦須交刑部或理藩院議處。嘉慶年間,就有蒙古部御前大臣鄂勒哲依圖等人,自恃位尊,不顧禁令,擅自坐轎入禁門,結果就遭嚴厲處置。皇室奕經也因同樣緣故遭到褫奪兼職的處罰。到了晚清被賜禁城騎馬的的官員越來越多,成為清室籠絡功臣的手段。即便辛亥革命後溥儀退位,但在宮禁之內,小皇帝也時常恩賜功臣騎馬特權,如賜復辟軍閥張勳紫禁城騎馬。作為皇帝特權,這項制度也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皇宮而完全廢止。

參考文獻:

1、關精明:《紫禁城內騎馬》,《中國檔案》1998年第9期。

2、葛忠雨:《古代哪些人可以在紫禁城騎馬》,《文史博覽》2009年第11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姚天琦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南中叛亂本為地方豪強所致,為何諸葛亮平定之後仍重用地方大姓?
明代中國對世界歷史影響力有多大?「隆慶開海」對全球市場又有何意義?

TAG:季我努學社 |